清王朝从何时衰败?_爱问知识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22:23:14
以前有本书《落日的辉煌》,讲的就是清王朝的衰落,对中国的“康乾盛世”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历史的反思,细读之下,感触颇深。

持续百年的康乾盛世,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强国,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更是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也长期出超。其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曾以国力强盛、气势宏伟震撼一时。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而此时,处于世界大变革时期的中国君主却仍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因循守旧、反对变革、固步自封”,对同时期风起云涌般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工业产业革命、文化思想启蒙运动,这一世界性的历史大转折和国际环境形势的变化,视而不见。于是,康乾盛世,最终成了落日的辉煌,接踵而来的只能是长夜无歌,泱泱大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短短百年,从傲世强国到主权零落的“东亚病夫”,在世界的巨大变化面前,清王朝发生了什么?深入剖析,我感觉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盛世之下,仍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阴影。

一是闭关锁国。这是明朝开始发展起来的,到了清朝更为严重。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一些蛮夷小邦,不与外国有经济、贸易的往来。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由此,眼光就狭隘,看不到世界之大、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发展的迅速。比如,清朝政府有严格规定,严禁随意出海;如果出海,船只大小有限制,铁器不能带,粮食不能带多;到了国外限定必须两年回来,否则回国之后将被没收财产、充军戍边。乾隆时期,有机会与英国和平通商,仅仅因为对方使节不给自己磕头这一礼节问题而把人赶走,就把谈判的大门关上了,也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等到列强打到家里来之后,再开始去了解世界为时已晚。从乾隆年间到鸦片战争仅仅相隔五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完全改变。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百分之六,而全欧洲占百分之六十二,中国一下子远远地被落到后面去了。

二是重农轻商。康雍乾时期,政府认为工商生产不是社会的根本。政府控制工商业,能够挣钱的行业都被控制,重要的有利可图的都被政府控制,不让大家经营,更谈不上竞争。如对外贸易、盐业等,都只有经过政府批准的商人才可以经营。商人挣的钱大多要上交给政府。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是士、农、工、商,士的社会地位最高,商人的地位最低。这与外国鼓励航海、鼓励工商不同。在西方国家,工商业者可以形成独立的力量。中国的工商业者则始终要依附于清朝政府。这对中国进入近代社会起着消极的作用。康雍乾盛世,中国国力世界第一,但这只是生产总量第一,而非人均。从人均来讲,英国、法国已经走在前面。他们是全面发展,与中国不同。

三是禁锢思想。中国自从汉代武帝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宋朝以后进而发展成理学,其中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思想中生动活泼的东西被扼杀。在清代,思想的禁锢前所未有。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偶尔有学者或者思想家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曲折隐晦地表达,如《红楼梦》。这对思想的发展极为不利。相反,这一时期,法国百科全书派正在兴起,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对法国乃至欧洲人民的思想进步都有极大贡献。思想发展趋势上的不同,使得以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了根本区别。

四是轻视科学。中国古代科学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后来逐渐萎缩。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数学书已经失传,在乾隆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才发现。而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为西方社会的近代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源泉。

一言以蔽之,康雍乾社会并非全面发展,只是某些方面强大。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行需要各个部门、领域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思想等诸方面,齐头并进,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否则,一个领域上不去,就一定会影响别的领域也上不去。这是康雍乾盛世潜伏的根本危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