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制还是推荐校长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57:09

北大宣布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立即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有人称,“这样的制度,会给发达地区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更大的优势,进一步加重中国教育的不公平。它实际上和浙江省高考加分丑闻一样,都是保证强势阶层垄断教育资源的重要步骤,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教育公平。”也有声音称,“殊不知,大家都觉得这一措施肯定要腐败,有时候它反倒腐败不起来。北大的做法,明摆着是把中学校长放到火炉上烤。推荐谁不推荐谁,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涉及学校与名牌大学之间的关系,除非这位中学校长是个糊涂蛋,否则谁不手心发汗?”到底这一制度的未来怎么样?是将北大推向不归路还是最终彰显北大的聪明之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质疑:校长推荐的 就是最好的?
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授权校长,终于在11月16日揭晓,关于这个"实名推荐制"的争议,也随着名单的揭晓而进入了一轮新的高潮。
支持者说,这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也对中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质疑者的声音却更多,首先,他们质疑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入选的理由是什么?这些校长今后在推荐学生的时候,是否会受到非教育因素的干扰,是否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
其次,获得北大推荐资质的这些学校,本来就是名校,如今又有新的噱头,势必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来,这将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如今,这场争论已经不限于“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而是对中国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的讨论。"校长实名推荐制"好比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实现"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招生改革初衷;用不好,则有可能会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关知识点摘编

新式的‘校长推荐制’利益几何尚无可知,弊端多少却似乎显而易见。例如有学生就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校长造假,校长为什么造假?为压力,为私利,还是为了别的?既然可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没有创立一套合理的校长推荐制之前而轻言校长推荐制,并明确把某个地方作为试验点,最可能伤害到的可能就是一方考生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更将适得其反。
"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 2010年即将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四川已纳入试点讨论的省份。2009年9月7日,北大表示:虽然推荐程序、考核标准等具体实施方案仍在研究制定中,但北大已决定明年自主招生时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试点实施"校长推荐制"。
【全文】
媒体之声
北京晚报:北大校长推荐制颠覆三公原则?
北大要试行实名推荐制这事,着实令人关注。现在许多家长都迷恋"教育血统论",孩子从上小学就要开始"名优之路"。以前想上北大,只有两条路。要不然就学习成绩过硬,要不然就是世界冠军、大明星。这两条路,一般孩子都走不了。于是,虽然很有一些人口头上对北大表示不屑,但实际上,北大学生的狂和傲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合理现象。
【全文】
鲁中晨报:39所校长推荐名单让人读出了什么
不知道北大划定区域、选定学校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把眼光盯在少数地区少数人的做法,显然是不公平的。公平是高考的最重要的基石,就因为它能做到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尽管目前存在着很多弊端,但是,它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自主招生也好,校长实名推荐也罢,这都是高招的一部分,都不能动摇公平的基础。北大是中国的北大,不是哪个地方的...
【全文】
今日早报: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就怕潜规则
不愧为名校,点子多、新闻多。刚刚拒录民族身份造假的重庆文科状元等“尖子生”,又不失时机地“昭告天下”:明年“北大自主招生拟在部分省市试行采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该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不用参加统考及面试了。
就北大这一正在酝酿的2010年自主招生政策,笔者小范围地问了...
【全文】
新闻晨报:校长实名推荐深化了教育不公
北大的改革,实际上和浙江省高考加分丑闻一样,都是保证强势阶层垄断教育资源的重要步骤,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教育公平。笔者呼吁:教育部直接出面,立即叫停这种"改革"。同时,教育部应该厉行按人口比例招生、按城乡比例招生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肯定会引起诸如“高考移民”等问题,但总体上仍然会增进中国的教育公平。另外,北大公布...
【全文】
精彩观点集锦
李龙:
实名推荐上大学不能保证兼顾公平
从一开始的备受质疑,到现在的敲定最终名单,北大最终还是在争议声中将"校长推荐制"坚持下来了。纵观这39所中学,仍难打消公众心中的疑惑:为何江苏省就独占10所,而有些省份却一所都没有?为何获推荐资质的都是城市的中学,这是否涉嫌歧视农村中学,从而加剧城乡教育不公?
表面上看,公平、公开、公正,似乎仍是公众关注"校长推荐制"的焦点所在。诚然,北大将自主招生...
【全文】
秦淮川:
校长推荐制还是推荐校长制?
自主招生是个好东西,尤其在多年来教育行政化日益固化的语境中,让高校多一点自主权,多给高校一点权力,这种制度性出口,多多少少有利于撕破沉闷而坚硬的过度行政化铁幕。因此,笔者对自主招生一直抱有期待。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北京大学正在实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虽然堪称自主招生的一记符号,虽然仍在路上,但就目前情势看,校长推荐制并不让人乐观,因为与其说这是校长推荐制,不如说这是推荐校长制...
【全文】
魏英杰:
北大自主招生与叶公好龙
这样的改革,对于探索高考制度的出路,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再不济,这种公开降分的措施,总比那些形形色色的暗地里加分的政策,要来得公平合理。有些人忧心忡忡、...
【全文】
薛涌: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应该缓行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意在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用心良苦,但几乎肯定会"好心办坏事"。如果把科举算上,"一考定终身"有上千年的传统。大家虽然对之怨声载道,但这种考试制度一直贯彻下来,自有其中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于:"一考定终身"在非常有缺陷的制度中,为选拔人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法。不错,"一考定终身"弊端很多,许多真正的人材被这种考试埋没。但是,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理想的...
【全文】
另一种呼声
熊丙奇:北大如此公示中学校长实荐名单有何用?
北大虽然诚恳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实行的是怎样的评价标准,因而,面对这份39校名单,几乎无法监督——这些学校在当地都是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较高的,你可以说还有比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高的学校,但北大完全可以以“经专家综合评议”为由,说这些学校就是我们认为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高的,公众有什么办...
【全文】
晏扬:中学校长推荐制不该嫌贫爱富
纵观北大确定的39所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名单,绝大多数集中于大中城市,大多数是全国或省级重点中学,其中27所中学位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却没有一所真正来自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中学。这意味着,农村学生几乎不可能获得推荐机会,不可能享受降低30分录取的优惠。换言之,获得推荐从而享受降分优惠,成了城市学生的一种"特权",而中学校长...
【全文】
众说纷纭
“校长推荐制”缺少统一标准 中学校长压力大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大学不惜在招生这件"最敏感"的事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校长推荐制,谋求招生权"重心下移"。但对很多中学校长来说,从大学抛出的“绣球”,某种意义上简直就是一个从大学踢来的"皮球"。就职于沪上某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康校长受邀参加一所沪上名校召开的座谈会,会议议题是共商该大学2010年的自主招生大计,校...
【全文】
实名推荐制考验的不止是校长名誉
改革方案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实名推荐制”对于打破一考定终身,对于大学选拔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公众也怀疑,摆脱了分数这个硬杠杠,人性化的推荐是否会成为新的滋生权力寻租的沃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项改革方案多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名”。即,学校的推荐名单要附上校长的名誉和品格,以此加强对推荐者的监督。
【全文】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名单让人看不懂
从北大公布的名单看,有的省市多,有的省市少,有的省市没有,有的中学校长推荐名额只有1人,有的却有5人,这些学校是怎么定出来的,这些校长的推荐名额是凭什么确定的,真有点让人看不懂。
此次推荐权的确定,据说是:经该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为...
【全文】
一份北大推荐资质名单说明了什么
北京大学根据400余所中学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申请,经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为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中学,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16日对这39所中学及其校长姓名进行公示。这份名单一经公布,即成公众关注焦点,细心的网友对该名单进行了一...
【全文】
预测
北大校长推荐制走上一条“不归路”
北大收到全国400余所中学的申请,最后确定39所中学有推荐的资质。那么,我相信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疑问:北大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让39所中学成为"胜利者"?
遗憾的是,北大只这样解释:"经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综合考察申请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这样放之四海皆准其实模棱两可的说辞,能有足够的说服力吗...
【全文】
中国青年报:中学校长推荐制最需完善什么
这一政策引起坊间热议,反对者担心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就在众说纷纭之际,同济大学也对外发布了2010年自主招生方案,该校将在上海地区引入“中学校长直荐制”,相比北大而言,同济的直荐生比例更高,做法更大胆。
综观高等教育招生的国际通行做法,推荐制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
【全文】
新闻链接
在北大进行的13个试点省份里,江苏省获得这一资格的中学最多,共有10所,不过以推荐名额而论,北京市具有的推荐名额最多,共可推荐12-16名考生。
昨天北大招办通过其网站公布了获得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中学名单。这39所高中均为各省份的示范性中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重点高中。推荐生总名额在59-92人之间。
在这13个试点省份中,江苏有10个中学获得了校长推荐资质,是获资质学校总数最多的省份,不过每所中学只有一个推荐名额,全部只有10个推荐名额。相比较而言,北京只有四所中学获得了校长推荐资质,但获得12-16个推荐名额,位列各省份之首。
除了北京和江苏,黑龙江和浙江获得的推荐名额也比较多。其中黑龙江三所中学获得了7-10个推荐名额,浙江三所中学获得了3-10个推荐名额。
【全文】


【专题策划:     设计: 黄保国      制作: 任莉莉    技术支持: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