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49:45
所以一念专精,你就可以莲华化生,心月轮中这一念清净观好,定好,他生来世都是这个莲华化生,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是以胜莲华生。莲华五德之一是根藕相连,其他植物都有根,但都是散开的,莲华的根是藕,也是果,所以花果同时,根果也相连,我们学佛要学莲华,第一因好,第一念好,最后就是好;也就是说动机对了,善果就对,所以莲华的根就是果,果就是根,来因就是去果,去果就来因,因此佛法就如同莲华的道理一样。现在修法,教你们观莲华,心眼明亮,一念清清楚楚,所以临命终时,修准提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头都不要动,就往生了,不往而生。不生,要再来人中,再来就再来,能入胎不迷,住胎不迷,乃至出胎不迷,看你的定力如何,都不迷才是定力。不是打坐起来,什么都不想,清清净净,那是细昏沉,况且你那一点灵灵明明还保持不了,但你只要明了理,懂得这个,要来个昏沉大定,或者大睡一觉,那也可以啊!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本来就清净,清净本身就是莲华,没有另外的莲华,莲华代表清净,是出淤泥而不染,清净以外再没有一个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胜莲华,不是普通的莲华,是清净的境界,只要你们一念清净,心中的莲华就开了,自心就开了。我们身体上有好几处莲华,顶轮三十二瓣是趴着的莲华,喉轮十六瓣是仰起来的莲华,心轮八瓣是趴着的莲华,脐轮六十四瓣乃至女性子宫部分,男性丹田部分都是仰着的莲华,而且都是华果同时的,根叶花枝都如一的,所以你本身就是莲华。

  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普贤行愿修成就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往而生了,何必往呢?“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所以到这个时候,就可以“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阿弥陀佛无量光,自然给你授记,而自性光明也知道了,这就是佛境界。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竞恒无尽。”

   (同学们如法唱诵)

  阿弥陀佛授记、印证以后,我们自己所修成就的普贤愿力,就可以化身百千万亿的无数。人能不能化身呢?当然可以;譬如男女两人结婚以后,会生孩子,就是自己的化身,但这是有形的,假如我们普贤行愿修成就了,就不须经过男女两性,本身这一念就化开了,要生一万个我都可以,所以化身百千万亿是靠定力、智力、愿力而成就的。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成了佛最后不是要回转来普利一切众生的,你以为成了佛就不来,入涅盘去,逃避现实,那还叫佛吗?“楞伽经”云:“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所以说学佛的人要发大愿。“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这是学佛作菩萨人的愿力,要有这个心念,才够得上学佛。成就了化身百千万亿,遍满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有尽,众生以及业力和烦恼有尽,我的愿力亦如是遍满,反过来说,虚空世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时,我们学佛的心同愿力比它还要大--“我愿究竟恒无尽。”所以说佛是永远再来的,永远遍满十方无边刹土的。这就是学佛的真精神。你们不论在家或出家,学佛为的是什么?总不是逃避现实吧!所以曹洞宗祖师洞山禅师有一首偈颂:

  “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同学们如法唱诵)

  现在你们剃了头发,出家为僧,既不擦口红,又不施脂粉,“净洗浓妆为阿谁”,为了什么?“子规声里劝人归”,出家菩萨作的行为,所以菩萨的境界是“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因此菩萨道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标榜陈义虽很高,行为则是走最低层起的,最苦的地方我来,那才是菩萨道。所以要搞清楚,见地要正确,学佛的第一步--普贤行愿品,你行愿都没有发起,还谈什么修行?现在你们以赞叹的功德来唱诵这八句偈颂,唱时观好心中的准提佛母像及心月轮,要很自然的唱诵,才是正修法门。(同学如法唱诵)

  • 2006-6-17 07:17
  • 回复
  • 泥罗河
  • 0位粉丝

34楼


  你们有没有动脑筋来参究,为何于此准提修持法会中,我要讲普贤行愿品,每一偈颂都有它的意义,不要光听,要用心,要正思维。由礼敬诸佛的行愿起,讲到上次为止,把所有普贤行愿的功德,最后回归极乐净土,见阿弥陀佛授记,成就了再回转来广度一切众生,这是把净土的真正意愿及修行的道理,都告诉了我们。下面又是另一段的开始。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生劫。”

   (同学们如法唱诵)

  有些人的愿力、智慧不是走普贤行愿的路线,虽然修法不同,也是同普贤行愿一样,先修供养。下对上而言是供养,反之上对下就是布施。“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先要供养佛,譬如现在佛桌上摆了两个曼达拉,这是梵文的翻音曼达拉,四个圈圈代表这个婆婆世界的四大部洲,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瞿庐洲,顶上这个尖尖代表须弥山。拿米平满放于四个圈圈里面,或其他别的东西也可以,由于这个世界维持生命的主要食品是米同面粉,所以以米来代表,并且观想有四大部洲那么多,来供养佛,供养一切众生,这是曼达拉的意义,所以端上来是以这种心情来供养,不是摆样子好看的。佛前供的灯是代表十方无尽光明,世间灯、出世灯、心灯等等都在这里。心灯代表智慧,使这佛法的智慧光明,永远都不要熄掉。尤其你们出家的责任,更要挑起,荷担如来的大法,使这个心灯永远不灭,同时我们自己的心灯也不能熄掉。其他的供品如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等,一切都有它代表的意义,懂了这些意义,端上来供养,则是无比的庄严。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心量胸襟要放大,不只对这个世界,要像四大部洲,须弥山那么多,要以十方世界乃至所有无边刹土,以一切最庄严的宝贝,统统拿来供养佛。随时都以这样的心念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譬如我现在有一颗好的糖,未吃以前,先要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并且把这颗糖观想变化成无量无边无数,遍满十方所有无边刹土都有这颗好吃的糖,以此来供养十方所有无边刹尘佛及一切众生,能以这个心念来修行,才真叫修行。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我常告诉你们,修准提法同时要参究“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你们看了没有?这本书中都载有施食以及如何供养天人、神仙的修法,早晨是供养天人,晚上是施食鬼道众生。有好的饮食,未食以前,也可以供养布施,这个道理你晓得了,祭祖拜神你就知道如何做了。所以不但要供养佛,也要供养天人,供养一切善知识,乃至土地公,为什么呢?因为他比你高明,就算你出了家,将来死了,能不下地狱而做个土地公已经不错了,如果你戒律守的好,能生往欲界天,四天王天也不错了,比人的阶级高多了。至于想生往色界诸天,那你不要谈了,你的功德不但要具足,也要配合四禅定来修的,虽然十善业道的功德是天人境界的修法,但诸佛菩萨也是以此为基础。因此说,除了供养佛以外,也要最胜安乐施天人,但安乐什么呢?譬如有人生病,给他药吃,病好了,就是使他得安乐,或者有好吃的东西有营养,给他吃了觉得舒服,也是使他得安乐,或者一曲很好的音乐,听了使人心气平和,也是供养,也是布施乃至有人心情不好,你唱首好歌,令他听了,心情开朗了,也是供养呀!所以无一不是供养,无一不是布施,以此而修供养、修布施法,也是学佛的第一步。

  “经一切刹微尘劫”,不论你在台湾或任何地方施食,总不能说只施给那个地方的鬼而已,所以世界上各各地方都有鬼道众生。你别认为这世界上看起来那么富有,其实饿死的人以及贫穷的人,还多的很呢!甚至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生了病或最后要死时,一点东西都喂不下去,这已经是饿鬼道境界了,像这样你能够-一布施令他们得到安乐吗?所以大家施食时要有此等法食遍施的广大心量,无时无处都在供养布施,由一个刹土扩充到一切刹土,由此时此刻延展到无穷的未来,如此修行才有圆满的可能,下面四句再接唱下去:

  • 2006-6-17 07:17
  • 回复
  • 泥罗河
  • 0位粉丝

35楼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同学们如法唱诵)

  供养与布施,普贤行愿品一路下来已经讲了很多,像这么大方彻底的菩萨行履,世上有几个呢?!一百万个乃至一亿个学佛者当中要找出一个,恐怕也不太容易吧!有人说我学佛,我说不是,我没有资格。学佛的可贵就在发起普贤愿行。真发起了,顿超过你我日常所修零零碎碎的善法功德,乃至供养十方佛及布施天人等功德,所以在佛法中被尊为“胜愿王”。其他佛菩萨,比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文殊菩萨也有十大愿,为什么普贤菩萨的才称为“胜愿王”呢?这个大家就要好好的参一参了!

  “一经于耳能生信”,能够听闻普贤行愿品功德已是莫大,若能如实生信,进而“求胜菩提心渴仰”,那才合于一个学佛者的本分。比如在沙漠中,口干了,想求一杯水喝,遭逢饥荒,肚子饿了,想求一口饭吃,这是“渴仰”迫切之情,对于无上菩提,大家也有此等迫切的需要吗?

  现在大家专修准提法,是否拥有一颗热切渴仰的心在修呢?是否时间坐久了,念多了,反而心烦恼气躁,希望早点结束呢?学佛的动机不恳切,愿力的发起不真实,那么所谓学佛修道,也只不过是满口荒唐之言,莫名其妙的一场戏论而已。真正的渴仰之心,必能起真正长远勇猛精进的愿行。所以修行要证得菩提是要发大愿,而这愿力之心是渴仰之心。

  “获胜功德过于彼”,如上所言,若有人于普贤行愿的修持理路弄清楚了,也信得过了,然后起而行之,依教奉行,那么,这个的功德比那个修供养十方诸佛以及最胜安乐施天人而经一切刹微尘劫修行的功德还要大。那好了,你若执着这句话“获胜功德过于彼”,然后只想天天坐在家里诵念普贤行愿品,希求功德,不能确实起而行之,那么这是一种贪便宜心理,要不得。禅宗祖师骂人“偷心未死”,此即其一。

  上段经文讲学佛的人必须先修供养和布施,这里是强调修普贤行愿的功德力量之大,所以大家要痛切反省,能有这么一个安和的环境进修,这是多大的福气啊!等于天天在受人天供养,应该仔细想想做人活到现在,济世利人之事到底做了几件?比如今天我拿一万块钱给你,让你晚上去做件好事,你就不一定做得圆满。当然你可以随便找个人布施出去,但却不一定能够善加发挥这一笔钱而有正面的功德,甚至严重的话,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有人一听要做善事,真有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人活在世上,能够遇到做好事的机会,而又做得圆圆满满恰到好处,这是何等的福报与智慧呢!所以修行真要注意啊!再来八句顺着赞叹下去: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同学们如法唱诵)

  普贤行愿品讲到此处,又转入另一层面,主要的内涵在经文中已明明白白点出一个庞伟的轮廓,大家应能由此得到一个刻骨铭心的意象,对于佛法的基本信念,认识透彻,把持得住,那么在修行过程中便“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生生世世学佛永远离开恶知识,这也说明善知识难遇,所以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离闻。”但恶知识你又如何去识别呢?如果他不杀不盗,也不教你如此去做,并且鼓励你修学佛法,口中讲的更是引经据典,处处合乎正法之理,最后却在你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坏了,又要怎么办呢?远离恶知识并不容易,须实行普贤行才行,即便是遇到了,也是你去转他,而非他来转你。同样你若想今生来世,永遇善知识也须修普贤愿行。所以于此普贤大道行持,也就“永离一切诸恶道”。功行圆满了,又回归极乐净土,“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成就了依然又行普贤行,“我愿究竟恒无尽”。

  修学普贤愿行,若是此生没能成就,也未往生西方极乐,那么这个人来生则获良好的条件,比如身体特别健康或具大善根等。由于有修普贤行的种性在,所以一投胎再来人间修行,也就很快能顺利成就,这是“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的意思。“如彼普贤菩萨行”,若彻底实践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呢?下段经文是同一个意义,说明修普贤行愿是趣向大乘道的一条正修行之路,大家继续唱诵,唱时每一字每一句,要于心中真体会进去,能如此唱诵才有功德,否则就没有用,只成了一种音乐而已。

  • 2006-6-17 07:17
  • 回复
  • 泥罗河
  • 0位粉丝

36楼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成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普利一切诸含识。”

   (同学们如法唱诵)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你看修普贤行愿的威神力之大,假如过去生由于没有智慧,造作极恶永不超生的五无间的地狱罪业,“诵此普贤大愿王”,经常能够去思惟体会,并起而行之,那么,“一念速疾皆消灭”,你过去的重罪,都可以在你一念普贤清净海中,洗涤转化了,所以他生来世再到人中转身,“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所生常居胜族,相好庄严,智慧又高,常能获得通达宇宙究竟之智,破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外道心魔、外魔、一切魔,都被他所摧伏了,又有普贤愿王之功德,因而堪为一切众生广大福田。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普利一切诸含识”,所以普贤行愿成就了,如同佛成道一样,很快的安坐菩提道场,降伏魔道,证道成佛了,又再回转来普利一切众生界,所以说“多情乃佛心”。下面的偈颂大家以虔虔诚诚的心把它全部诵完: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些修学普贤愿行的种种功德,数不胜数,一言难尽,而关键就在“一念一切悉皆圆”。这一念普贤愿心一起一行,何等的伟大!一切的佛法全被收罗在里面,这么一下就入了圆融无碍的华严大海,就成就了。所以普贤行愿的殊胜功德乃至果报,也唯有在佛的境界才能知道得清楚。

  从开始到现在,普贤行愿品偈颂的内义说了这么多,你们也跟着听了这么多,诵了这么多,到底生出了几个普贤呢?大家快啊!快啊!快快修行啊!快往无量光佛土啊!无量光是阿弥陀,是一切如来之光,也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光明。所以希望大家应把修学普贤愿行的所有功德,和殊胜福报,一同回向给过去、现在、未来法界一切沉溺在六道轮回中的无数无量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究竟解脱,速速往生阿弥陀佛无量光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