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所说亲近承事善知识的九种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23:24


大藏经。
噶举传承
祖师著作
祖师法相
三昧耶戒
传承祖师传
上师的加持
大手印教言
大宝法王教言
噶举派。
宁玛派。
格鲁派。
萨迦派。
本波派。
藏传佛教
其他教派
噶举大师传
宁玛大师传
格鲁大师传
萨迦大师传
本波大师传
其他大师传
大宝法王故事
经典故事
密宗故事
修持故事
其它故事
佛学基础知识
因缘果报
五戒十善
四圣谛..
十二因缘
菩提心..
六度万行
基本论述。
佛学与健康
战胜癌症。
辟谷与健康
素食与健康
佛教名胜。。
佛学与美学。。
佛学与文学。。
文学作品。。。
佛学与建筑雕塑
佛学与音乐舞蹈
佛学与美术书法
佛学与体育
佛学伦理观
佛学与社会
佛学与人生
佛学与现实
今生改变命运
噶举修持
宁玛修持
格鲁修持
萨迦修持
本波修持
其他修持
禅宗智慧
密宗智慧
学习、思索
实修、明悟
工作、生活
休闲、娱乐
旅游、情感
社会、动物
自然、其他
热爱生命
爱与哀愁
感悟,,
人生百味
呐喊,,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
大德讲法
音乐集锦
佛菩萨,
上师本尊
空行护法
其它唐卡
网络动画
网络影视
藏传佛教大德开示
汉传佛教大德开示
访谈·法会
佛舍利专集
佛经下载,
电子书下载
工具下载,
音频下载,
影频下载,
动画下载,
网友向导
本站公告
宗教法规
【一】略说
论云:今初。《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
《华严经》所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能够摄尽一切亲近意乐之关要。九种心即如大地心、如金刚心、如轮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船心、如孝子心。此九种心完全涵盖一切亲近意乐之关要,若能明了九种心之体相,以如是心亲近善知识,决定获得成就。
《八十华严》中云:佛陀于逝多林安住时,文殊菩萨供养佛陀后,与诸菩萨离开逝多林,前往南方游行人间。时舍利弗与海觉等六千比丘,至文殊菩萨前,文殊菩萨对彼等说法,劝发菩提心后,又渐次南行,游历人间,抵达福城东部。于此处,文殊菩萨为眷属宣说“普照法界修多罗”,时有无量诸龙及福城中人前来闻法。其中有一善财童子,彼于往昔已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根,信解广大,常喜亲近诸善知识,三门之业皆无过失,清净菩萨道,求证一切智智,堪为佛法之器。此童子内心清净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时文殊菩萨观其来历后,为其演说一切诸佛之妙法。善财童子听闻诸佛如是种种功德后,一心勤求无上菩提。善财童子请问文殊菩萨:“应如何学修菩萨行,乃至增广菩萨行,应如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文殊菩萨开示道:“善男子,汝已发起菩提心,寻求菩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菩提心,此事甚难,而发心后能寻求菩萨行,难乎其难。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寻求真正善知识。善男子,寻求善知识不应起疲厌心、懈怠心;见善知识不应起厌足心;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不应见过失。”文殊菩萨如是开示后,又为其介绍南方“胜乐国土”德云比丘,令善财童子亲近此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听从文殊菩萨教导,历经百城烟水,遍参一百一十位大善知识。其中,在“妙意华门城”参拜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时,童子童女为其开示以二十一种心依止善知识之法。
《华严经》宣说以二十一种善心依止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傭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心故;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此二十一种心于寂天菩萨的《集学论》中摄为九心,本论按《集学论》,以九种心开示亲近善知识之意乐。
此九心又归摄为四者: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二】广说:一、如孝子心;二、如金刚心;三、如大地心;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一、如孝子心:
论云: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谓如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
舍弃自己的自由,一切行为权力皆交付上师,随上师意乐安排之善心,即如孝子心。孝子对于一切所作,非随自之意愿而唯观父亲脸色,随父之意愿行事,父亲如何欢喜,即按其意愿而作,此名“随父自在”。
《德育古鉴》记有一则孝子公案:以前有一杨孝子,双亲极其贫寒,体弱多病,长年卧榻,除衣食外,尚须支付颇多药费,生活窘迫。杨孝子不顾羞耻,乞讨维生,将乞讨所得食物供养父母。若父母未饱,即便再饿亦不敢先食,定待父母饱餐后才肯进食。偶有美食,皆是跪于父母前,奉献父母。其非但于物质上如是照顾双亲,满足彼等衣食,且想方设法令双亲心情愉快。其自编山歌,于双亲前又唱又跳,逗父母开心。如是经过十几年,当地人们悉皆被其孝心感动。后父母相继离世,孝子将乞讨所得买了两具棺材,且不顾惜自己受寒,脱下衣服做殓衣。
由此公案可知,所谓孝子心,即舍弃自在,一切顺承父母意愿之善心。如是,应当观察善知识脸色,顺其意愿行事。
论云:《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彼于一切应舍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弟子应当于各方面皆舍弃自己意愿,唯一随顺善知识之意乐而转。”
论云:此亦是说,于具德前乃可施行,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
论中对此简别:此亦是唯于具德善知识前,方可如是施行,而非任于何人皆随便交付自己鼻肉。
“授其鼻肉”即牦牛将自己鼻肉交与牧民,任其穿孔,比喻完全为他所控。
二、如金刚心:
论云: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谓诸魔罗及恶友等,不能破离,即前经云:“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任谁亦无法破离弟子对上师亲爱之情而能坚固之善心,即如金刚心。金刚宝以任何一法皆无法摧破,极为坚固。如是,天魔与恶友等任何违缘皆无法分离上师与弟子的亲爱之情。即前经所言:“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亲睦无常”与“情面无常”即情意不坚固,初见上师时,甚是感动,然三个月后,即将上师视如常人,此即情面无常。经云:对上师之情意应如金刚般坚固,远离亲疏无常之心,依止上师始终如一。
三、如大地心:
论云: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
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之善心,即如大地心。诚如大地虽荷负地上一切高山大海、房屋草木、情与无情,然大地从未觉之是负担,全无丝毫疲厌懈怠。如是,弟子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而无懈怠、疲倦之心。譬如,种敦巴大师承担阿底峡尊者一切事业,而毫无疲厌,此即如大地心。
以禅门而言,杨歧方会禅师是真实以大地心荷负尊重事业担之一代大德。其师慈明禅师性情率真,作事忽略,无所回避,无所忌讳。杨歧不顾自己,全身心奉献于上师事业,唯恐一事不周,即便冒严寒顶酷暑,亦从未顾惜自身,未曾懈怠过。整整三十年,杨歧尽心尽力辅助师父,禀持丛林纲纪法律。
论云: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
正如博朵瓦尊者对慬哦瓦的弟子们开示:“尔等能值遇如是大菩萨——我之善知识,而依教奉行,实乃莫大福报。从今往后,无论作何承事,万不可觉之是负担,应持为庄严。”
“莫觉如负担,当持为庄严”:譬如将军披沉重铠甲,然不觉是负担,反认为是荣耀。若将铠甲视为负担,遂觉越来越沉重,甚至难以忍受。同理,若将承事善知识视为负担,终将无法忍受。相反,若视为庄严,觉此乃难得良机,遂会以欢喜心荷负上师事业担。
论云: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
宗大师将华严九心中之六种心归纳为一者,即已经荷负上师事业重担之后应如何作之心。以下分别解释此六种心。
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1.如轮围山心;2.如仆使心;3.如除秽人心;4.如乘心;5.如犬心;6.如船心。
1. 如轮围山心:
论云:如轮围山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
“轮围山”即铁围山。
比喻:“轮围山心”,即铁围山以大海波浪无法动摇,劫末时,他方大火亦无法烧及此方铁围山。此喻以何缘悉无法动摇之心。
意义:“如轮围山心”,即依止上师时,不论起何种苦恼悉无法动摇之心。
以下以公案说明:
论云: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如彼告云:“卧具安乐,虽曾多次住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知识听闻正法者,唯今始获,应坚稳住。”
慬哦瓦住于汝巴时,天气极其寒冷,公巴德炽身体因而衰退,遂与依怙童商议是离是住。依怙童劝彼:“对住处之安乐,我等虽曾多次住于帝释天之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善知识而闻受正法,唯现今始获此机遇,汝应坚持住下。”
《禅林宝训》上记载: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琊结伴参访汾阳禅师。时值寒冬,河东天气酷寒,彼等皆苦于寒冷,唯慈明志在道业,早晚未曾懈怠。每夜坐欲睡时,即以锥刺腿,叹曰:“古德为生死大事,废寝忘食,我是何等人,竟如是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亦无闻于后世,此乃自暴自弃呀!”后慈明辞归时,汾阳禅师感叹:“楚圆慈明今日离去,我之道法亦随之东去。”
2. 如仆使心:
论云: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
譬如,世间奴仆虽作打扫厕所等秽事,然亦觉平常,对此不会有太多分别。若令大人物作此低贱之事,其会有两种心态:一、未作时犹豫:“作此事是否有失身份?”二、作时心生羞愧,自觉于众人前打扫厕所,丢尽脸面。此二种心态,即名“疑”与“惭”。
比喻:“仆使心”,即仆役纵使须作一切低贱污秽之事,亦无任何犹豫与羞耻,能无颠倒而作之善心。
意义:“如世间仆使心”,即承事上师时,无论何等事,体面与否,皆无分别而照办之善心。
以下引公案说明:
论云: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依怙前作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
昔日,于后藏诸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种敦巴脱下衣服,用衣服扫除地上污泥,亦不知从何处取来一些干净白土,覆盖泥滩上,于依怙阿底峡尊者前作一供养上师之坛城。尊者见后甚是欢喜:“希奇啊!在印度亦有似汝之人。”
种敦巴心地甚是纯朴,其值遇阿底峡尊者之前,从十七岁始,于十九年中依止康地大德菩提童子。最初依止上师时,即如常啼菩萨般依止师长,凡是大德的猪马牛羊须放牧者,悉尽心看护,白昼在山上放牧,夜间骑着好马,手执弓剑四处巡逻。故种敦巴即是具有如奴仆般依止上师之善心,为我等楷模。汉地禅宗亦有类似公案。蒋山元禅师是慈明禅师的侍者,在《景德传灯录》中云:“二十年中运水搬柴,不畏寒暑,凡事亲力而为,如是求道。”
3. 如除秽人心:
论云:如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
“慢”即对于下劣者认为自己较之殊胜;于平等者认为自己与之平等,虽符事实,然其心高举,故名慢。“过慢”即于平等者,认为自己超胜彼;于超胜者,认为自己与彼平等,此即过慢。
比喻:“除秽人心”,即打扫厕所的清洁工毫无傲慢之心态。
意义:“如除秽人心”,即完全远离慢与过慢,比上师应当自己低劣之谦卑善心。譬如,未生怨王本是国王,然彼于迦叶尊者前闻法极其恭敬。另外,释迦族种姓虽甚高贵,然彼等仍谦虚地于优波离尊者前闻法。
以下引教证说明:
论云:如善知识敦巴云:“我慢高丘,不出德水。”慬哦亦云:“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遍生,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
诚如善知识种敦巴所言:“于我慢高丘中不出功德之水。”慬哦瓦亦云:“应观察初春时分,是先于山顶高起处青色遍生,抑或是于沟坑等低下处最先发起?”故知唯由谦下心方可出生种种功德。
弥勒菩萨于《大乘庄严经论》中亦云:“下心为缘起。”我等拜见或承事善知识,皆应以调柔之下心而行,远离不敬傲慢之行。
4. 如乘心:
论云: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
比喻:“乘心”,即如一辆大卡车,内装十吨货物,从成都沿川藏公路运至拉萨,虽极其难行,然卡车亦无任何疲厌心。
意义:“如乘心”,即上师交付自己之重任,即便再困难,亦能勇猛受持之善心。
教证:《功德藏》云:“极具忍耐如柱子。”《普贤上师言教》如是解“或施加难以承受之压力,亦应尽力忍耐,犹如柱子般。”譬如,智光吩咐菩提光迎请阿底峡尊者,此事困难重重,然其未违背智光心愿,遵行教命,欢喜而行。
5. 如犬心:
论云:如犬心者,谓尊重毁骂,于师无忿。
比喻:“犬心”,即主人虽打骂自家良犬,然彼无任何反感之心,仍对主人摇尾示好。
意义:“如犬心”,即上师虽显现毁辱责骂,然对上师无忿恨而能安忍之清净善心。
以下再引公案与教证说明:
论云:如朵垅巴对于善知识画师,每来谒见便降呵责,画师弟子娘摩瓦云:“此阿阇黎于我师徒特为嗔恚。”画师告云:“汝尚听为是呵责耶?我每受师如此赐教一次,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
善知识画师每次拜见朵垅巴时,即得一顿呵斥,画师弟子娘摩瓦甚是不满:“此阿阇黎对我师徒特别嗔恚。”画师告之:“你还将此听成是呵责吗?我每次受到上师如此赐教,即如获黑茹迦(愤怒本尊)一次加持般。”
论云:《八千颂》云:“若说法师于求法者现似毁咨,而不思念,然汝于师不应退舍,复应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厌,随逐师行。”
《八千颂》云:“若法师虽于求法者显现似为呵斥,内心不重视顾念,然于法师不应因此退失信心而舍弃,且应较前更加希求正法,于法师敬重不厌,一切皆随法师意愿而行持。”
再以公案说明:
昔浮山远与天衣怀,闻叶县归省禅师之高风,遂特意前去参拜。时值天降大雪甚寒,省禅师一见彼等,便呵骂驱逐,且将水泼到衣垫上,其他僧人皆气愤离去,唯浮山远与天衣怀整衣敷具,复坐如前。省禅师见后又骂:“尔等还不离去,是否等我打。”浮山远上前说:“我二人从数千里外特来此参和尚之禅,岂可被一瓢水泼走?”省禅师笑云:“两位果然是来参禅,速去挂单。”如是浮山远即作典座(管理大众饮食)。一次,省禅师出门,浮山远为僧众私自取油面作五味粥,粥方熟,省禅师忽归,将其唤来说道:“你窃取油面,属盗用常住。”浮山远说:“我确实取了油面,愿和尚责罚。”省禅师令其估算衣钵償还常住,又责打三十杖,将其逐出院门。诸道友皆来劝请,和尚仍未答应。道友言:“若不开许彼回来,唯求让其随众听法。”和尚仍然未允。一日,省禅师上街,见浮山远在旅舍前站立,便言:“此是院门走廊,为何站于此处?”又命人追算店钱。至此浮山远亦无难色,持钵于城中化缘付清店钱。省禅师回来后对大众说:“法远真是参禅之法器。”遂令浮山远归来,上堂于大众前付衣嗣法。
是故无论上师如何打骂,抑或吩咐何事,皆应如良犬般欢喜承受,一切皆视如加持。
6. 如船心:
论云:如船心者,谓于尊重事任载几许,若往若来,悉无厌患。
比喻:“船心”,即正如摆渡之船,无论来来往往多少趟,亦无疲厌心。
意义:“如船心”,即于上师嘱咐之事不论承担多少,来来往往,悉无厌患之善心。一般未善修心者,见上师嘱咐之事接连不断,遂心生疲厌,此即不具如船心。
如索达吉仁波切承办法王如意宝大小之事,来来往往,心无疲厌,此即如船心。
以上从六方面宣说,荷负上师事业重担后,应如何行:1、以任何违缘不能动摇;2、受行秽业毫无惭疑;3、断尽傲慢;4、欢喜受持重担;5、上师毁骂不起忿恨;6、屡作亦无疲厌。
总示亲近意乐极其重要,因一切道之根本即亲近善知识,而亲近善知识能否获益、获益多大,则取决于弟子之意乐。一切亲近意乐之关要,于《华严经》中开示二十一心,《集学论》又摄之为九心,宗大师即依《集学论》以九种心总摄一切亲近意乐之关要,且将九心归摄为四个方面。
第一、舍弃自之自在,唯随善知识之意愿而行持。此是入门初步,即内心须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之下劣意乐,行为亦应有所改变,如是方为修如孝子心。
第二、对善知识之情意应如金刚般坚固。学人应对照自相续,若以往心态变化无常,高兴时认为:我应生生世世不离师;不高兴时则想:上师不重视我,还是离开为妙;或者有时恭敬承事上师,有时根本不听教言,此等皆为心性不坚固之表现。如今则应逐渐改善此种如浮云般变化无常之心行。
第三、如大地般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若对照自相续细细反省,无论发心抑或行为皆与此相差甚远。譬如,不说负起一切重担悉无疲倦,即便上师令其负起某种责任时,亦即刻回绝,退避三舍;有者稍担少许责任,遂起疲厌,极不情愿。此等皆是唯想索取而不愿奉献之下劣心态,非如大地心,而是如草尖心,不堪重任,自私至极。
第四、荷负重担后如何修心,前已广释,现应观照自心,若已作到应修欢喜,策励自己更进一步。若未作到则须发愿早日圆满。
总之,对于九种依师意乐,首先心中应有所观想,后于行为上应有所实行,如是作到九种观想与加行,此即“得闻知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