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纷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04:43
我看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决裂及其他
一、缘起
在最近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杨振宁又谈到了他与李政道的分裂,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原因是迷雾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被后世学者铭记,他俩的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历史上,相当罕见。然而,从1962年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成为国际科学界以及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最希望看到的景象是杨振宁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是1962年之后,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杨振宁: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我今天应该在摄影机的面前所讨论的,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身后一定会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大家中国人、外国人会得到一个结论的。
记者: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看到你们
俩和好。
杨振宁:对,这也是我现在决定,我公开地在生前不再在这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道理,是因为大家很显然、很自然地都希望我们和好,可是我们没法再和好,所以在这情形,最好的就是不再讨论。
记者:是合作出现问题?但是杨先生的经历不是这样。
杨振宁:你知道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个里头有戏剧性的、有做人方面的差异,有性格方面的差异,不是这么简单的,我想我现在的决定是对的,这个事情我不要再公开讨论。
(话外音)虽然众说纷纭,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分手原因始终是迷雾一团。然而值得回味的是,两个人在各自的物理学研究中都有多次与他人合作的经历。除了与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之外,杨振宁三大成就中的另外两项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也都是与人分享,但却没有重蹈杨李之争的覆辙。”
实际上,杨振宁曾经借口1962年5月《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伯恩斯坦的文章《 宇
称问题侧记》、李政道1971年的文章《弱相互作用的历史》和1979年富兰克林的文章《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未发现》,就1962年为什么会与李政道分裂,在1982年的《论文选及注释》里把问题公之于众,想把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功劳更多地揽到自己身上,诋毁李政道的为人和学术水平。
结果李政道被迫在1986年打破沉默,发表了《破缺的宇称》和《往事回忆》,批驳了杨振宁的谎言。此后,杨又不吭声了,为什么呢?
我觉得,他知道,他认为很关键的证人,他和李政道共同的导师吴大猷,以及其他许许多多重要的了解内情的知情证人,都还没有死,辩下去必然真理越辩越明,他自己的形象必然越辩越差,会彻底暴露他阴暗的一面。
结果呢,他以为关键证人差不多死光了之后,杨振宁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发彪了,就借着出版《杨振宁传》的机会,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再一次发表了自吹自擂和贬低
李政道的言论,以为这样子可以抬高自己的形象。没想到李政道通过与《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的问答,把杨振宁的种种谎言,彻底揭穿,杨振宁的各种说法,都被李政道批驳得体无完肤,而且证据确凿,非常有说服力,即使对物理学外行的我也可以看出谁的话更为可信,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参见《李政道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问》,网址http://tdlee.ccast.ac.cn/tdcv.html)。
杨振宁两次主动出击,都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被李政道揭穿了老底,又只好闭嘴了。要是真理真的在杨振宁这边,我才不信杨振宁会闭嘴!他现在闭嘴是因为再跟李政道辩下去,只会让人发现他贪婪无耻的真面目,在国人面前下不了台!
二、 杨振宁继续误导公众
可是,杨振宁还是想误导公众。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跟李政道决裂的原因:
“你知道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这个里头有戏剧性的、有做人方面的差异,有性格方面的差异,不是这么简单的,我想我现在的决定是对的,这个事情我不要再公开讨论。”似乎显得自己多么的高尚,多么的宽宏大量,还含沙射影说李政道的做人和性格有问题,这也难怪后来记者加旁白时说什么杨跟其他人合作就没不愉快的话。
记者不懂。杨振宁跟李政道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一直以长兄自居,所以他敢跟李政
道提出来自己名字放前面的问题。而杨与其他的合作者,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可能确实论
文基本上都是杨振宁做的贡献占绝大多数,他们是后来加入的;另一个可能是他们当时
只是一个无名小辈,跟已经成名的杨振宁的地位不是一个档次的,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
余地,能跟杨振宁合作,从而混上个终身教职,可能已经要非常感谢杨振宁了,当然不
会闹矛盾。你们可以看看,杨振宁与其他人合作的成果,“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
“杨-巴克斯特方程”,都是杨振宁的名字在前,说明发表论文时,论文的作者并没有按
照作者的姓的第一个字母排序!!而方舟子也提到,为什么“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没
有获得诺奖,可能是由于米尔斯的水平不够,跟杨振宁不是一个等级,成就也不高,不
配获诺奖。
请看杨振宁的央视面对面的视频:
http://news3.xinhuanet.com/video/2005-
02/28/content_2629202.htm
在访谈中,杨振宁提到,米尔斯在北大的一个会议回答别人的提问时,称“杨—米尔
斯规范场理论”主要的东西都是杨振宁的,杨振宁说他是不必要的谦虚,不像有些人,
只有30%的贡献,他要说成有70%的贡献(这当然是说李政道)。还说这篇文章比米
尔斯所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全部文章加起来还要重要,所以应该所有的荣誉都应该给
他,但是没有给,所以物理学界对米尔斯的评价是不公正的。
其实,杨振宁的话完全是自相矛盾的。看名字就知道,米尔斯的名字会放在杨振宁的
后面,没有按照正常的按作者姓的第一个字母排列作者的顺序,这就意味着,米尔斯的
贡献不足三分之一,主要的贡献都是杨振宁的,当然无法获得太多的荣誉,这是显而易
见的。米尔斯在回答别人的提问时,说那篇文章主要都是杨振宁的贡献,杨振宁居然说
这是米尔斯不必要的谦虚,不会像李政道那样,明明只有30%的贡献,非要说成是
70%。可是,一个显然的事实是,既然杨振宁的署名在米尔斯前,没有按照字母排序,
如果米尔斯真的是谦虚,那么只能说明杨振宁在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做了不道德的
事,就是硬要把自己的名字不按字母序排列,抢了米尔斯的学术功劳,从而降低了米尔
斯的学术地位。如果是这样,米尔斯为什么没得诺奖,恰恰是他害的!
米尔斯相比杨振宁,可能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跟李政道也不是一个档次的,在那篇
最重要的文献中的贡献是很次要的,主要的贡献都是杨振宁的,当然他没有资格跟杨振
宁来争按字母序发表论文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更加能够证明杨振宁这个人非常无耻
了。
但是,与米尔斯不同,李政道是个真正的天才,他跟杨振宁是一个等级的,在合作
时,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他先想到的,所以他不愿意让杨振宁违背字母序,让别人误以
为文章基本上都是杨振宁的贡献,这是天经地义的。杨振宁没有资格以自己年岁大点,
就要求自己的名字排前面,而杨振宁由于爱慕虚荣,特喜欢把自己名字排前面,当然会
闹矛盾。要是我是李政道,我也会跟杨振宁这种人断交,永不来往,拒绝和好。
为什么说李政道是真正的天才?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在浙大和西南联大各
读了一年),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
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1956年
30岁时便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只用了1年的时间。
李政道30岁就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当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
中,在全校各系里,被聘为正教授时最年轻的人。”
1957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年仅31岁,是诺贝尔奖有史以来第二年轻的获奖
者。
这些,足以说明李政道是真正的天才。
相比之下,杨振宁去芝加哥大学前,已经在西南联大读完了研究生,由于仰慕费米教
授,去了芝加哥大学,但是却被费米拒收门下,被费米推荐给其他教授,结果被几个教
授拒来拒去,最后一个老师没办法才收下他做博士生。没想到到后来他竟然敢吹自己的
水平比费米还高。所以即使宇称可能不守恒是李政道首先想到的,他也敢吹宇称不守恒
是自己首先想到的,也就很自然了,他就是这种人,就是喜欢自吹自擂。
三、杨振宁和李政道各为中国作了什么贡献?
在面对面的节目中,要是杨振宁真的有什么数得出来的对中国的贡献,早就吹出来
了。
结果记者怎么找也找不到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能吹的只是他是第一个回国的,说
明他多么爱国。这种谎言我后面会有证据来反驳,根本不是由于他多么的爱国,而是由
于很多私人的原因,是来拯救家人于水火之中,同时接受国人的赞扬的。即使他第一个
回国真的仅仅是由于爱国心切,仅仅第一个回国这样的“爱国”行动,也谈不上对祖国
的发展有多大的贡献。
于是杨振宁自己也总结说,想来想去,自己对于中国的贡献,顶多也就是自己和李
政道是华人第一次得诺贝尔奖,从而改变了中国人认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大家看看,
这就是杨振宁对他很“爱”的祖国的最大贡献!
而这个贡献,李政道也一样有,因为李政道也是一起获诺贝尔奖的。但是对于李政
道来说,这种东西简直不值一提,不仅是因为这种东西根本不算什么切实的贡献,还因
为他可以一清二楚讲得出来的对祖国的贡献,多得是,不像杨振宁,没有什么可吹的,
吹来吹去,对祖国的贡献都是虚的,从祖国这里得到的好处,却都是实实在在的。
下文摘自《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真相:杨振宁和邓稼先》:
“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
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
己了(邓稼先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
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
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
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
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注:此为原作者误
把另一个同名的李政道误以为物理学家李政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
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
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
……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
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
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
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 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
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 -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
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其实,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
李政道建议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影响至今。
在李政道的建议下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科研基金。
李政道在见毛主席的时候,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少年班,从而为祖国培养了一
大批人才。
李政道设立的CUSPEA计划,让无数大陆的青年学子,有机会到美国一流大学深
造,可以说,中国科技大学今天为什么那么容易申请出国留学,基本上可以说李政道博
士做了最大贡献。中国科大的学生,在李政道博士的计划中,占了最大的比例,都是进
入到美国名校,为中国科大出国留学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没有李政道的计划,情形
可能会差很多。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在出国方面,也受益于李政道的计划良多。
以下是新闻报道的描述:
“20年前,当我国面临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时,李政道教授创议了中美联合培养物
理类研究生计划即CUSPEA计划,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大、
中科院、中科大等院校中选送百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这是我国改革
开放以后第一次较大规模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后来的大规模国际人才交流和科学
文化交流起到了开拓性作用。至今,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76所优秀大学接收
了我国近千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这些学生目前活跃在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企
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等各行各业,成为各领域的专家。”
而李政道,为了帮这些人联系学校,写推荐信,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记得有
一个报道提到,这至少占了他很多年的时间每年的三分之一。实际上,我想可能还不
止,因为想想可知,为了联系这么多人去美国名校,凭他个人之力,一定常年累月都要
思考相关的问题,或是有学校或学生因各种事情找上他。而作为计划的发起人,不可能
不管。
此外,李政道还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在浙大捐资设立了浙江近代物理研究
中心,在北大设立了北大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这两个中心都已经发展成为
国内重要的物理学研究中心。
可能有人会说,从学术成就上来说,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很大,可能比李政道的成就
还要大,这个我不是学物理的,我无从判断。但是大家想想看,李政道在自己功成名就
之后,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帮助祖国发展上,这种精力和心思的分散,必然影响他
专心于科学研究。谁也不知道,如果李政道也跟杨振宁一样,置国家的发展于不顾,是
不是会作出别的重要的贡献。但是,即使这样,他的科学成就,已经足以名垂青史,而
他为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将永远为人民铭记。
而杨振宁呢,一直都在一门心思忙乎自己的事情。到了老了,在美国发完光发完热
了,好处捞足了,国内待遇变好了,于是80岁了在美国办个退休手续,回国养老来了,
享尽国内外所有的好处,两边的好处都捞足了。
杨振宁以为他和翁帆结婚,大家很反感,仅仅是由于年龄差距太大。其实这仅仅是一
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这件事情仅仅是让别人开始公开表达对他的反感的导火索。
杨振宁的贪婪,几乎表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和翁帆结婚这件事情上,也
体现了他的一种贪婪,这种贪婪跟他对名利的贪婪,是一样的,是一以贯之的。
只要能得的到的,杨振宁都想得到,都有一种贪婪的占有欲。无论是美国的优裕的
生活、国内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国内大学现在的良好生活条件、国内人对著名科学家
的盲目崇拜,还是对于美色,从底子里,他都是很贪的,而且他确实命好,一辈子各种
好处他都贪全了。
杨振宁不仅贪婪,而且是极度自私自利,这么说也许跟贪婪有点重复,但是还是有
点不一样的。
无论什么事,杨振宁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不来,也不愿意
投入精力为祖国做事。国家已经繁荣发展之后,不怎么需要他了,他也没有多少东西可
以贡献给祖国的时候,他回来了。这不是极端的自私自利,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极端的自
私自利?
四、国家亏待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及其家人!
大家可以看一下山东电视台的“数风流人物”中拍的两弹元勋的系列片子。
1972年(注:似乎应为1971年,原文可能有误),由于杨振宁要来看望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才特地给他安排了一套房子。作为两弹元勋,房子问题却是由于第一个获得
诺贝尔奖的杨振宁的来访才得到解决,而且此后再也没有改善。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对
待我们的两弹元勋的?!
外来的和尚就是更尊贵,根本没为国家做什么贡献的人在80多岁了回国养老还分给
一栋两层楼的带电梯的别墅,为祖国作了巨大贡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两弹元勋的妻
子,至今还住在由于杨振宁的来访才分到的一套危房里!
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分别对待为国家作了贡献和没做贡献的人,叫人如何不寒心
呢?!
http://www.sdtv.com.cn/lanmu/fengliurenwu/zhuanti/20041001.htm
曾经有位年轻的导演,在拍一部反映两弹元勋邓稼先事迹的影片时,要一幢别墅,两
队警卫。许鹿希说:“邓稼先不是那样的,这才是邓稼先生前住的房子,我此生就住在
这里了。”
北京花园路一号的一栋4层小楼是50年代为苏联专家建造的。1972年,诺贝尔奖
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回国访问,提出要见他的老朋友邓稼先。为此,中科院特意把这
套住房调给了邓稼先。
从那时到现在,许鹿希一直住在这所老房子里,这座经历了近半个世纪风雨的楼房
已接近危房,固定用的钢筋纵横交错贯穿了每一个房间。而房间的摆设仍然定格在邓稼
先去世时的状态,区别只是在每一件物品上我们都能看到许鹿希用纸条写下的注释。
屋内仅有的几件家俱,橱子、沙发、茶几还是当年杨振宁来之前特意打制的,茶几
下珍藏着当年邓稼先与杨振宁见面时各自用的茶杯。
许鹿希穿着印有淡雅碎花的的确凉上衣,浅灰色的确凉裤子在这间屋子里接受了我
们的采访,炎热的夏天家里唯一能够带来一点凉意的是一台小风扇。
在当年的环境中听许鹿希谈起邓稼先,我们感觉到她还生活在1986年以前的时空
当中,在她的世界里邓稼先并没有离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问中
科院院长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济慈听后哈哈大笑:“去问你的女
婿吧”。
许德衍的这位女婿就是邓稼先,1950年,邓稼先获得美国博士后第九天回国,分
到中科院原子能所任副研究员。1958年他从钱三强那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后,
便就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在人们争相
涌向街头挥舞着号外欢呼雀跃时,邓稼先却接过领导早已为他买好的飞机票,来到病危
的母亲身边。
邓稼先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接手两弹一星工作那一天,便意味着要牺牲、要放弃。
我们早已了解沙漠试验基地的环境恶劣,也了解科学家们鲜有常人所有的天伦之乐,但
这次第一次了解到作为负责原子弹的领导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一位工作在邓稼先身
边的科学家故告诉我们,每次核试验实验前,等着那一声巨响,重压在心头上的压力是
难以承受的。许鹿希说,邓稼先曾告诉他,每次签完字,他的脑袋就别在裤腰带上了。
中国一共进行了33次核试验,邓稼先参与了15次。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见到了老同学邓稼先,他在美国的报纸上看到
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人员名单中有邓稼先的名字。在他离开北京转道上海回美国的时
候,他问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有没有外国人参与帮助。在当时原子弹研究的一切情况
对外绝对保密的情况下,邓稼先专门为此请示了周总理。当天深夜,总理办公室的传达
指示:如实地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没有一个外国人参与,完全是靠中国人自己完成
的。这个消息让邓稼先激动万分,连夜写信,第二天一早信使就带着这封信飞到上海。
此时,杨振宁正在参加上海为其举行的送别宴会,当看到这封信时,他的眼里顿时涌满
了泪水,在周围人们疑惑的注视下,转身离开座位,走向洗手间。事后杨振宁回忆到:
“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
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
清楚。”
在许鹿希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凝结了太多如邓稼先般的科学家的心
血,其中的许多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泣下。然而,这些故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是不为人
知的。
1986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对邓稼先解密,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都以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题目,大版的介绍邓稼先和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关系。一些知道些内情
的人也纷纷打电话过来,说邓稼先怎么了,20多年来都隐姓埋名,现在突然在报上登出
来,他还在世不在世?
在拍摄和编辑这期节目时,我们怀着敬仰,内心始终回荡着一种神圣的情绪。邓稼
先对两弹一星研制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后来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他不顾核辐射为科学
而献身的精神,以及弥留之际对生活的热爱……一切都让我们不忍在结构片子时做舍
弃。
只有一张奖励证书,让我们无法处理。那是八十年代国家对邓稼先参与原子弹氢弹
研制的奖励,共有奖金1000元。当时在场的人有谁说了一句,原子弹五百、氢弹五
百。这是邓稼先在世时领取的唯一一次的奖金。
在我们离去时,许鹿希反复强调,两弹一星事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2004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山东电视台播的纪念“两弹一
星元勋”的片子。在原子弹爆炸40周年的日子里,真正为祖国发展作出无比巨大贡献的
两弹元勋以及他们的配偶,绝大多数都还住在破旧不堪的旧房子里,过着极其清贫的生
活。其他没有被评为两弹元勋、贡献没有两弹元勋那么大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则更
不用说了,生活状况更是悲惨,更是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由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对祖国根本没有作出什么贡献的
杨振宁,回国养老却当作国宝供奉,可以住在独立的二层别墅里。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对待真正为她作出贡献的儿女的态度?
所以,也难怪杨振宁可以对全球和全国的观众说,他在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作出
了(对他自己来说)最正确的决策,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幸运。
是啊,谁叫你邓稼先这样的人那么傻啊,急急忙忙回什么国,总是做出错误的决
定,最后把老命都陪上了!到头来老婆不仅早早守寡,还一直只能住烂屋!住危房!!
你看我杨振宁,82岁了,讨个年轻小老婆,可以让她一结婚就有别墅住,今天带她
去海南度蜜月,明天带她去香港过春节,过段时间再带她去美国和欧洲旅行,由于拥有
美国国籍,持有美国护照,带妻子“出国旅行”非常“方便”,这样的生活多好!多么
滋润!你邓稼先这样的不会做正确决策的傻冒,跟我杨振宁这样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的人相比,能比得了吗?!
五、杨振宁贪婪无耻
可能由于杨振宁出身于名门,父亲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加上从小就聪明好学,一直都是在各种夸奖声中长大,结
果导致他过于爱慕虚荣,好追逐个人名利。杨振宁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只知道为自己捞
取种种好处,然后又不断自吹自擂的一生:
1、在与李政道合作的时候,违背基本常规,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李政道前面。
这是违背常规的,因为大家要知道,在两人合作的论文中,如果不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
排列,那么第二作者的贡献将会被别人认为低于三分之一,而不是贡献均等,所以一般
来说,都是按照作者姓的第一个字母来排序的。
2、在诺贝尔奖领奖时,非要跟李政道争先上台领奖。李政道既然最先提出宇称不
守恒的思想,而且按姓的字母序,李政道也应该先上台领奖,结果杨振宁以自己年长几
岁之类的理由,先上台领奖,以作为以后向人吹嘘的资本。
3、自己在芝加哥读博期间,被费米据收门下,等费米死了却来吹嘘自己比费米更
懂场论,自己才是李政道的真正的老师,简直是让外人笑掉大牙。
4、80年代、90年代初,国内还很穷的时候,他不回国,21世纪中国大学都变富
了,待遇提高了,他也老得不行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很“爱国”,自己血液里“流的是
中国人的血”,简直天大的笑话!
既然那么爱国,早干嘛去了?祖国穷的时候你干嘛去了,要说从美国退休,60岁也
就是1980年就可以退休了。可是那个时候中国还很穷,国内的大学老师个个穷的丁当
响,他知道回来的生活远没有在美国好,他当然不回来了。非要等到国家富裕了,大学
变得很有钱了,老师待遇也提高了,自己也80岁了,在美国如果退休的话,根本没人搭
理了,他才回国。结果回来还敢吹自己爱国所以回国,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5、杨振宁还以他是最早回国的华人科学家,1971年就回来了,以此吹嘘自己多么
的爱国。你看,我在中美的大门刚打开一点点他就回来了,多么有爱国情操!这也是天
大的笑话!
杨振宁为什么比谁都急着回来?道理很简单,他的老丈人、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
明,以及自己的老爸杨武之,都还在劳动改造,生活条件恶劣,他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
奖的华人来访华,可以向中央提到这些情况,从而大大改善自己老丈人和老爸的生存状
况。这是他急急忙忙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杨振宁一回国就向中央提到自己的老丈
人和老爸还在劳改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况也确实因此得到根本改观。但是他对外界吹
嘘呢,说是自己不顾风险回来,可见我杨振宁是多么的爱国!爱个屁!
从山东电视台的采访可以看出,杨振宁因为得了诺贝尔奖,一回国,连见个以前的
老同学都可以让对方得到改善住房条件的待遇,可见杨振宁的回国对于改善自己岳父和
父亲的生存状况,作用有多大,而且有多么迫切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杨振宁1971
年回国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家人于水火之中的的原因。这个道理,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
破,无比的显而易见。
6、回国定居之后,只知道拍国内大学和教育部门的马屁,说什么清华北大的本科教
育比哈佛麻省理工的都好,是世界一流的,完全胡说八道!这只会让国内的大学麻痹陶
醉,不能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的大学本科教育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巨大差距。为此,丘成
桐有次就忍不住驳斥这个谬论,给这种误导舆论的观点浇了一盆冷水。
清华北大的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毕业生也是极其优秀的、但是这
不意味着清华北大的本科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只要对美国名校的教育稍微有点了
解,就知道,还差得远呢。
7、作为一个可以极大影响舆论的人,他在真正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
上,真正可以帮助国人改善目前的生存处境的问题上,屁也没放一个!只知道鼓吹说现
在已经比他当初出国前的中国好了多少多少,以前中国人民是多么多么的可怜,诸如之
类,成了一个吹鼓手,御用形象代言人。我们的政府当然听得心花怒放了,可是对国家
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促进作用?什么作用也没有。
六、杨振宁谎话连篇
将邓稼先的简历和杨振宁的简历来对比,可以戳穿杨振宁的另一个谎言。
杨振宁说:“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都回来了的,所以我到美国去
的时候,当时就想是去那儿学成归国。可是我在做博士后的时候,杜鲁门总统就下了一
道命令,说是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得了理工的博士学位,不可以回中国。所以我留在美
国了。”
这是狡辩,也是一个谎言。
杨振宁跟邓稼先是同乡、大学同学,一起登船赴美留学。杨振宁于1948年获博士学
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
邓稼先1950年一拿到博士学位,就飞回了祖国,杨振宁1948年就获得了博士学
位,要是他真的急着想早点回国的话,完全可以跟邓稼先一起回去的,根本不必等到朝
鲜战争爆发。
问题是他有各种顾虑而已。新婚的妻子的老爸,是国民党大将,他哪敢回国?没有那
个胆!
再加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多么体面堂皇的工作,多么有面子的位子,他怎么舍得
舍弃这么好的条件回国呢?
虽然有杜鲁门总统的所谓的限制,杨振宁如果真的那么爱国,很想回国的话,他怎
么会回不来呢?人家钱学森学的东西也是无比敏感的东西,还不是在1955年9月17日
坐船回国了?
不是说杨振宁一定要回国,但是我认为,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的不回国的理由,
并不成立。
当时国家之所以派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去美国,就是为了给中国造原子弹(参见搜狐
文化的文章《历史:原子弹调查——蒋介石的核计划》,网址
http://news.sohu.com/20050302/n224499648.shtml)。这解释了为什么杨振
宁在知道获得博士学位马上就回国的邓稼先造出了原子弹之后会那么大的震撼!!!
可是,杨振宁对于这种最根本的原因,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根本就避而不谈!!从
中可以看出杨振宁多么的不坦诚!! 由此可见杨振宁的人品!
这种事情到今天了,为什么不能说?完全可以说。但是杨振宁对于最关键的东西,总是
不说,敷衍而过。因为揭穿他的老底的话,他在全国人民面前确实无法交待!!
虽然杨振宁在如何应对媒体采访方面很有经验,早就可以撒谎也脸不红心不跳了,但是
一旦突然被记者问到关键的问题,他说话时是不是在撒谎,也是有痕迹可寻的。不坦诚
或是撒谎的人一般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目光对视,面对央视记者王志的一些一针见血的
提问,以及王志坦诚而又满含笑意的目光,杨振宁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目光交流,尤其是
在问到关键问题的时候,经常下意识的调开头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的肢体语言,
泄漏了他想隐瞒的秘密。
七、小结
我并不是一概的反对世界著名科学家回国养老定居,一些著名科学家希望叶落归根,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在美国退休之后,没多少人爱搭理你,而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尊老
爱幼的优良传统,所以老人在中国生活要比在美国生活舒心得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养
老比在美国养老要好,所以你杨振宁或是其他科学家想回国养老,都是很正常的,完全
可以理解,但是,不必过分拔高,把自己吹嘘成多么有爱国心。从杨振宁的实际行动
看,杨振宁根本没有多少爱国心,他考虑问题,总是只考虑自己,只知道一心捞取名和
利,可是自己老得不行了才回国,却老是喜欢上媒体作秀,吹嘘自己多么爱国,真的是
极其无耻。
- 作者: chinsci 访问统计:271 2005年08月7日, 星期日 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