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最底层典型百姓的心酸生活(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22:36:00
社会最底层典型百姓的心酸生活

别看他个子不高,身子不壮,平时也不太爱说话,可力气大着呢,听他工友说,能扛得动四五百斤的货物。记者问傅洪有没有练过功夫。他笑着摇摇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无聊的时候就在两棵树之间系根绳子,就躺在上面睡觉。

刚开始,也摔过,躺着也不是很舒服,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个夏天,杭州天很热,黄色大板车的钢板被晒得滚烫,躺在上面根本受不了。 于是他“重操旧业”,在大板车的两边把手上系上捆绑货物的麻绳,其中一头系成一个圈,刚好把脑袋放进去

就这样,大热天其他人只能躺在货物堆里满头大汗,他则惬意地躺在绳子上,晃悠悠,享受着凉风。 傅洪说,其实真睡着了,还是蛮危险的。他一般都处于半睡半醒状态,闭目养神。 最长的一次,傅洪在绳子上睡了一个多小时。 推都推不下来。

为了验证“睡绳哥”是否徒有虚名,经公司领导同意后,傅洪在广场空地上现场表演了一番。 在黄色大板车上系好绳子,傅洪轻轻地纵身跃上大板车。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缓缓地侧坐在了绳子上,随即身体向右侧倾斜,上半身缓缓地往后躺,双手紧紧拽住脑后的绳子,同时左脚往上抬,勾住绳子,再抬右脚,双腿成交错型,将绳子夹住。 不到10秒,傅洪就稳稳当当地躺在了绳子上,周围响起了一片掌声。

这样还不过瘾,傅洪还在绳子上表演了翻身,转身,双手伸开作飞翔状。听人说,就算旁人使劲摇绳子,他也不会掉下来。一位看热闹的大姐冲上前,劲可真大,不是摇绳子,而是一把把地推傅洪,可傅洪依然躺着闭目养神,纹丝不动。[/傅洪说,上下绳子是个重要的过程,动作必须连贯。主要靠脊椎和脖子作为支撑点,用力将上半身稳住,用头部卡住绳子,之后将身体放平,再找到平衡点以后才能躺在上面保证不掉下来。 不过,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心无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平衡。

别看他个子不高,身子不壮,平时也不太爱说话,可力气大着呢,听他工友说,能扛得动四五百斤的货物。记者问傅洪有没有练过功夫。他笑着摇摇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无聊的时候就在两棵树之间系根绳子,就躺在上面睡觉。

直到下午快3点,苦等了近5小时的记者才一睹“睡绳哥”真容。 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穿迷彩短袖,黑裤子,解放鞋,满头大汗。 “睡绳哥”真名叫傅洪,38岁,贵州毕节人,以前在老家的搬家公司干活,4个月前才到齐利货运公司做搬运工。

20日上午10时,记者拿着照片,来到火车站广场的中铁快运营运部。正值上下货高峰,工人们都忙着搬运货物。 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工人,问他是否认识照片里的人。他说,见过的,经常躺在绳子上休息,是齐利货运公司的。

照片里,一名男子悠闲地躺在一根绳子上,绳子系在一辆黄色大板车两端,绳子距离地面一米多。 照片里的背景清晰地显示着“**快递”的字样。 记者经常去火车站采访,对这个场景十分熟悉,就在杭州火车城站一楼广场的东侧。

在杭州的城站火车站,也潜伏着这么一位“武林高手”,他可以淡定地躺在一根麻绳上小憩。 他的照片传到微博上后,大家都崇拜地称他为“睡绳哥”。

看过电视剧《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活死人墓里的小龙女有个绝技,就是睡在绳子上,这让杨过艳羡不已。

长时间的搬运,导致她的背驼得十分严重。老人写信寻求好心人的救助,帮自己的儿孙治病,渡过难关。

每天早晚都是送水高峰,不论是早上6点还是晚上10点,不论刮风下雨,只要顾客一个电话,老人便会送水上门。

为了生计,她开了一家水站,成了石景山区杨庄中区社区里有名的“送水老太太”。

为了养活身残的儿子和智障的孙子,七十岁的老人高美运独自扛起了养活一家人的重担。

40斤的水桶在这个只有75斤的老人面前,实在是太沉了。

年至七旬的高美运,为了糊养全家、为儿孙治病,每天都要重复这个动作近百次。

李灵,生 于1982年。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1到4年级各1个,还有3个学前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

“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李灵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为让自己的学生有书读,这个月初,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

“就像收废品一样,骑着车到处去转着叫。”李灵说,她的每顿饭都是两个烧饼。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精神食粮”,面对卖旧书的小孩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幕幕的情景被网友拍成照片放到论坛上,感动了无数网友

李灵-惊人之举 27岁的李灵眼角已经布满皱纹,手上的皱纹也是操劳的印记。每次说到这些时,李灵总是不大好意思,“没有办法,我本身就是农村里头的,一直都忙这忙那,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李灵笑称,自己在学校是校长也是工人,“我自己给自己打工,没有工资的,每件事都要自己去跑。”

27岁,已是考虑结婚的年龄,面对这个问题,李灵苦笑着说:“我现在没有男朋友,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的目标,还是要把这个阅览室建好,别的事情想都没想过。“现在大家都关注起来了,虽然获得的捐赠也多了很多,但是我的压力也大了很多,生怕做不好,辜负了社会对这些孩子的期望。我的梦想没有变,其他都得靠边。”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2009年,一封“求助信”引发支教大接力轰动全国。“求助信”作者彭旸计划前往英国攻读贫困地区教育管理博士学位,不愿因此中断支教事业的她,写信向在杭州的一位英语老师求助,希望帮助招募一些志愿者。不想英语老师将这封信在报纸上发表,志愿者应者云集。这位贵州财经学院的年轻女教师,又一次放弃了出国读博的机会,带领11名志愿者来到贵州六盘水山区的4所村小学支教。

2005年7月,彭旸还只是云南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前程似锦的她即将去英国读法学博士。出国前,她决定到贵州松桃进行一次毕业旅行。然而,这次松桃之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看到那些孩子,我哭了,但更多时候是辗转难眠。”旅途中偶然路过贵州松桃的一个村庄,彭旸被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所震撼,极度的贫困对于一直在“温室”中长大的彭旸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但是,这次她亲眼目睹了。 出国读博士,还是留在贵州山区支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摆在了24岁的彭旸面前。最终,她选择了后者,在贫困山区当一名志愿者。

5年来,从贵阳孟关乡到黔东南剑河县,从黔西南册亨县到毕节地区,这些贫困山区的每一所学校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在她的感召下,先后有100多名志愿者从各地走进贵州大山,开展支教活动。2000多名贫困孩子因此得到帮助。

“如果这些努力能改变孩子的心灵,甚至命运,我的价值就放大了600倍。”对于自己的志愿行为,彭旸这样说道

近日,去了北京东五环附近的一所名叫绿源学校的民工子弟小学,虽然距离繁华首都CBD中心仅仅一步之遥,这里却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就在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中,我发现了一位美丽的80后民工学校女教师。   1. 在这个很简陋但整齐的教室里端坐着50多个小学生,生于86年的姚老师居然已经在这里任教两年。她带两个班,同时是一个班的班主任。每月工资虽然只有800元左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她没觉得苦

2. 等全校所有学生都打上饭吃完后,老师们才去吃饭。虽然校领导没有这么规定,但是全校几十个老师都遵守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学生吃饭是不限量的自助餐,所以经常轮到老师们的时候,就不那么丰盛了。今天我看到姚老师碗里就只有凉菜拍黄瓜和米饭。

3. 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中坐着37个老师。全校只有这一个办公室,而且我发现这个办公室很奇怪,中间居然直立着一根钢管。可能是危房的缘故吧,因为钢管好像是根临时的柱子

4. 在姚老师的办公桌上,有几件教学工具让全校老师都很羡慕:一个是好心人捐助的录音机,她用来给同学播放英语磁带,另一个是好记星捐助的牛津英语电子词典,由于它内含18本正版牛津词典,因此经常被学校其他英语老师借来借去。

姚老师说,带小学生就既是老师也是老妈。学校只有5个水龙头,1145个学生都在这里接水喝。注意,这不是自来水,是村里自己打井的水。学校也有烧开水,但怎么都不够一千多人同时饮用。图是她在叮嘱学生洗干净碗筷,别喝生水。

6. 校长兼职医生。医生都不愿意来这个地方浪费发财的机会,没有一个愿意常驻的,于是校长贾俊国就自学一些基本护理知识。图是一个女孩不小心脚受伤了,找校长消毒、上药。

7. 姚老师的宿舍是四人间,他们的屋子非常简陋,屋顶是简易石棉瓦,门上千疮百孔,好多窗户也没有完整的玻璃。姚老师笑着说,夏天热死,冬天冷死。

8. 两个桌子拼起来就是讲桌了,姚老师说最近学校得到一批好记星捐助的点读机,她在电视广告上看过,觉得放上纸质课本,就能实现点哪里就读哪里很神奇。图为她趁孩子们中午趴在桌上睡觉的功夫,仔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