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产1.8亿”的局长靠什么自证清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01:01
“家产1.8亿”的局长靠什么自证清白
2010年10月30日 09:13:33  来源: 西安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曾任江苏省海安县工商局副局长的王某,现年50多岁的他已退居二线。近日,网友曝出其拥有家庭财产1.8亿元。海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已获悉此事,纪委也已介入,暂无明确结论,“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确都知道”。(10月29日《新京报》)
江苏海安工商局副局长被曝家产1.8亿元,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有网友通过分析王某家庭收入情况后认为,“如果这1.8亿属实,那么这位副局长的家庭收入超出正常水平20倍”,而王某的反应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是党员,我要违法违纪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我不会说半句假话。
不过,这样的说法很难打消公众的疑虑,而当地有关部门给出的说法也难以佐证王某的清白: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确都知道。从逻辑上推断可知,妻子是老板,并不一定意味着王某的财产就没有问题,更不能成为证明官员王某的先天性证据,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证明其清白的“拦路虎”,也因为如此,才让王某陷入了争议的旋涡。
从深层次上说,王某之所以陷入争议,恰恰证明了官员财产申报不够公开的尴尬。早在2005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如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认为:“你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官员,你的个人财产就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的监督。”根据这样的逻辑,如果王某的财产是公开的,接受了公众的监督,那么,争议还可能出现吗?
众所周知,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各级国家公务员,其目的是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优化政府的行为。我国自1995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以来,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效果却不甚理想。因为没有相对独立的负责财产申报制度的执行机关,各个行政机构自行其事,缺乏统一性。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和执行标准,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缺少事后的公开和公正。因此,“家产1.8亿”的官员自然产生了争议。
搜索更多申报 财产 的新闻
温州官员“晒承诺”疑似作秀
土地罚单缘何成了被免官员的政绩
假如“羊羔体”诗人不是官员
官员获鲁迅文学奖被质疑说明啥?
“羊羔体”官员诗人获奖的近忧与远虑
理性看待官员诗作获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