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北大:昔日的自由开放去了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6:29
炮轰北大:昔日的自由开放去了哪里?679 次点击3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gogocjj 于 2010/10/29 22:59:3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评论看看现在的北大,可谓今不及昔。
作为全国文科考生都向往的大学,我们看重的是北大那有名的人文情怀,北大浓厚的文化气息,宽松浓厚的学习氛围。
那北大最引以为荣的自由氛围,追求真理的氛围,探求真知灼见的氛围,是不是在这些年了逐渐消退。
甚至说,是荡然无存呢?


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新文化运动开始,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北大一时蓬勃发展。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学术重镇新文化运动中心。胡适,陈独秀等人,以及北大学子
在校刊以及各种社会报刊上投稿,批判当时封建文化及政府之丑恶
时时都会有连日的笔战发生。
而这直接成为了全国舆论中心,引导着新文化运动的前进方向。中国有识之士都关注着这种种动态
并且参与其中,解放人们的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褒后贬,反观现在。
过去辉煌的北大,您为何变得如此沉寂
以至于发生的这些,甚至让我感觉你在闭门造车
可惜的是,你“造出来”的学子不再像过去一样,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能够为我祖国之发展起到旗帜作用
反而更有北大学子种种奇怪的现象出现


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
我之前曾向招生办去信一封,邮件一封,并表达了想收到最起码回复的愿望
可惜数月过去,杳无音信
我最后想想了,是北大太忙了吧!


当你作为一个群众,作为一个学生,突然悟出了什么,如社会发展的一个方案,校园建设的方案
例如关于计划生育调整的想法,关于城市交通灯规划的想法
这时,你是否会想要找一个地方发表你的观点,并得到众人讨论,最后或深知方案之错误所在
或得高人指点,加以改进,后得到传播,或提交主管部门,作为发展的参考意见
这就是学术讨论。
这就是我们答钱学森之问的关键
只有这么一个自由讨论的氛围,只有这么一个钻研学术,激烈讨论,各抒己见的氛围
才会集众人之智慧,完一家之学说。最后这部学说得到百家之修改辩驳,脱胎换骨,就完善了
科学、文学、思想理论的完善,难道不是遵循这么一个完善过程吗?


而我们现今的学校到底在忙什么?
有教授到香港大学参观,里面的实验科研人员认真研究,不受来访者的干扰
而国内的某些大学,听到有来宾访问则列队欢迎,礼仪队,领导欢送,更有大排筵席宴请宾客的势头
这样追名逐利,难道能出学术?


实践出真知,辩驳出真知,如是而已。
望北大回归创校之精神,重铸昔日之辉煌,更要给中国的大学树立一个榜样
学术之危机,高校之危机,缓慢而深刻,如不予忍痛纠正,则病入膏肓,届时只怕回天乏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