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21:45

生态环评困难在于评价目标难定。

0.前言总述

1.工程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主要生态环境影响。确定参评因子。

如确定水、大气为参评因子一样,可以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水源涵养,等为参评因子。

3. 基本自然地理情况描述。确定评价目标分区

不同分区,评价目标不同.如森林区,农田区,同一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分级是不一样的,评价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确定评价目标分区与确定参评因子有交差。顺序应该是,根据工程分析,确定参评因子,然后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评价,确定划定分区,不同分区确定不同评价目标。

3.确定参评因子------选定每个因子的表示指标,给指标分级。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目标,即选定某个指标分级作为目标。整个过程可以参考层次分析法。

如项目环评,根据工程性质可以选择水、气、噪声作为参评因子,而水可以选择COD,PH等作为表示指标。对于选定的评价等级,每个指标都是有评价目标的。如COD不能超过多少,PH必须在多少之间。

而生态评价很多没这个规定。如选坡度,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作为参评因子。然后确定因子指标,如水土流失用土壤侵蚀模数来表示。分级,比如土壤侵蚀模数。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目标。比如侵蚀模数小于多少为合格。如果选择生物多样性作为参评因子,那么评价目标不好选。

4. 生态现状评价

类似于现状水质测定,比如现在水质COD 是多少。

5.影响评价

确定工程的影响。

6.提出措施

------------------------------------

接到任务后,经过初步了解,做出大体的环境敏感区识别,确定参评生态因子和生态保护目标。-----制定方案。此方案类似文章的写作提纲。评价完成后类似摘要。

1.然后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的调查,进一步确定环境敏感区,调整参评生态因子。

参评生态因子确定后,确定因子的具体表示指标,权重,分级。这个应该比较难的。

  环境敏感区
•需特殊保护地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2.通过调查,制图分析等进行生态影响的评价。

3.措施

 有个李明顺的ppt,传不上来

http://www.zhx.gxnu.edu.cn/lms/eia/%E7%AC%AC%E4%B9%9D%E7%AB%A0%20%E7%94%9F%E6%80%81%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B%B7%EF%BC%88%E6%95%99%E6%A1%88%EF%BC%89.ppt

---------------------------------------------

1)调查评估规划实际实施情况,及规划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规划方案设计如果变更了,或者规划实际实施与设计不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依据规划做的环境影响预测,因此就会不准确,需要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预测结论作出修正。)

2)调查评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变化基本情况。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新增一些,减少一些。敏感保护的级别变更等等。

3)调查评估规划实施的内容及规划实施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4)调查评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等

5)调查评估项目建设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公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

6)依据评估结论,提出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