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京剧”~样板戏教材的“三宗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18:40
朱大可:样板戏教材的“三宗罪”2008年03月01日 星期六 于 13:34:22 · 朱大可 发表在:文化视点
样板戏的历史回声,令人感到恍然如梦。重审这个畸形物种的唯一良性作用,就是推动世人的历史反思,引导青年一代去认知其丑恶,并捍卫思想和生活的自由信念
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纹革样板戏唱段,分别隶属于《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奇袭白虎团》(《趁夜晚》)以及编外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等。教育部此举虽属好意,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民间的广泛质疑。
在我看来,样板戏成为教材,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宗罪”。第一宗罪,就是有关职能部门将指令范围无限延伸,连学生的唱段都要加以硬性规定。行政官员总是热衷于用大一统的思维管理中国事务。多年以来,不仅中小学教科书实施全国统编,高考题目实施全国统拟,甚至发展到连研究生专业考题都要全国统一出卷。这种管理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一刀切的行政逻辑,严重违反教育学的基本规律,颠覆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科学方法,只能导致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
第二宗罪,就是把京剧当作戏曲教材的唯一选择,宣称其为“国粹”,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展到其他剧种。这是京城文化以“国标”名义对地方文明实施的又一次文化霸权。此前,京城文化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其他区域文化的严重萎缩,制造文明同质化和单一化的危机。如果没有港台区域文化的獨立生长,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形态恐怕已不复存在。
此次增设京剧教学之举,再度表露出对地方戏曲的藐视。每个省市区无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戏曲品种,仅定点省市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就拥有河北梆子、评戏、单弦、粤剧、沪剧、越剧、绍剧、汉剧、赣剧、秦剧、秦腔等诸多品种,此外更有举世公认的“国粹”昆曲和黄梅戏等,完全值得中小学生大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罢黜百家,独尊京剧”的做法,也许能够维系京剧的霸权地位,却只能加剧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令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雪上加霜。
第三宗罪,就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促进了纹革美学的死灰复燃。这场样板戏的回潮,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各地电视台,在这方面先声夺人,引发了民间热唱样板戏和纹革歌曲的浪潮。就60 年代的过来人而言,当年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只能享用被强行灌输的文化口粮,由此构成特殊的文化记忆和怀旧心理,对此应当予以宽容和理解。而此举令知识界感到震惊的原因在于,作为21世纪中国的行政主管部门,强行部署纹革样板戏的学习,极易让人产生“以郑重的官方立场,称颂那种早已被历史唾弃的專制文艺体制”的推论。
样板戏的旋律简单,便于学习,但这不能成为制定教材的理由。而这些指令曲目,旋律节奏快捷强烈,只是为了迎合斗争需要,其唱词更是充斥着“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痛歼敌人在今晚”“燎原烈火旺,工农齐武装”“誓把……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等仇恨话语。作为特定年代的产物,样板戏的功能就是点燃政治仇恨,煽动民众互殴,而它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在高举“斗争美学”的同时,围剿整个中国文化,制造出远甚于嬴政焚书坑儒的惊天大案。纹革、江青、样板戏,作为中国60?70年代文化的三位一体象征,已经接受了历史的严正审判。样板戏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不应变成教材来继续戕害我们的子孙。这是不容置疑的政治常识。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样板戏的历史回声,令人感到恍然如梦。重审这个畸形物种的唯一良性作用,就是推动世人的历史反思,引导青年一代去认知其丑恶,并捍卫思想和生活的自由信念。尽管在所谓“保卫传统”的名义下,“磕头黨”和“样板戏帮”正卷土重来,但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拉回黑暗岁月。终结历史噩梦并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社会的唯一进化路线图,此外更无其他道路可言。
来源:新闻周刊
作者:朱大可 相关文章
谁在围剿王朔?——试看批判王朔大潮 (0)筷子刀叉折射中西差异 (0)离心的高句丽和向心的汉字 (0)看韩国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0)相声的衰落 (0)浅论国家动机之复杂性 (0)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 (0)梦醒吧!可悲可叹的儒化中国! (2)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冷漠 (2)日本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美化二战 (0)孔子思想全世界第一 (0)如何认识网络化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0)国家大剧院与传统的包袱 (0)国学,一个有待澄清的说法 (0)制度与文化之间的相容与排斥 (0)关于中国传统的当代定位 (0)儒家文化的根本性悲剧 (0)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 (0)信仰危机与传统文化 (0)传统文化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0)伟大的非政府组织——儒家 (2)从“易经”的系统观看权力制约 (0)京奥文说 (0)中韩传统文化之争——汉字之争 (0)中国的传统还剩下什么? (0)中国崛起与东方文化复兴 (1)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个难题与中西文化的命运 (0)中国人的姓氏 (0)《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1)“看客文化”的制度原因 (1)“恶俗歌曲”之外的恶俗 (0)“性文化”究竟是谁的文化 (0)“仁爱”是普世美德伦理吗? (0)
本文链接样板戏教材的“三宗罪”浏览数: 25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报道周刊 [http://www.cnbaod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