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坤:不要用数字编造幸福感(南方都市报 2007-6-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9:28:45
不要用数字编造幸福感   2007-06-11 09:58:31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直·言


  文/周志坤
  
  近日,卫生部在卫生政务通报中乐观地表示,2006年我国卫生服务形势出现良好变化,将之称为改革开放以后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患者门诊急诊费用接近零增长,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药品在医药费用中的构成比例持续下降,患者负担有所减轻。

  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改革开放以来最小之辞,并不值得人们高兴。就2003年卫生部发布的公报来说,1991—199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医疗费用每年递增24%;1996—2000年,每年递增11%;2001年仅增长5%。这么一看,上述这些年头的增幅几乎均可被定性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不啻是展示了一幅医疗费用增幅年年猛降的路径图。然而,与卫生部说法针锋相对的是,恰好就是在这十多年里,民间形成了“看病贵”、“看病难”的共性共识。虽然目前尚无更具公信力的独立调查统计来佐证这一认识,但是前年“医改基本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足以说明问题。

  医疗费用年递增幅度越来越小,民众却感觉看病越来越贵,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经过多年的猛涨,医疗费用继续加价的空间已日渐缩小;即使主管部门不予以有力监管,垄断性极强的医疗行业也会进行自我调整,守住并谨慎扩大既得利益,行走在引起众怒的边沿上。好像一辆汽车发动之初是以加速度向前奔驰,达致极限附近之时,速度自然会逐渐调低。另一个可能则是,目前卫生部门的信息统计系统对上、对外具有某种不由自主的欺骗性、虚假性。今天,成果共享已成为主流民意和执政理念,在向上级汇报行业信息的时候,到底有多少地方卫生主管部门会撒谎造假,以赢得公众好感?

  公众关心且需要的是医疗费用的下降,并非其增速的减慢与否。即使增幅年年猛降并非卫生部门一厢情愿的幻觉,对于最近几年来的天价医药费案、假药案等每每引起轰动的医疗纠纷,对于医疗行业的若干体制沉疴(如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矛盾,医药不分和管办不分的矛盾),管理者都不应乐于将之遗忘,用数字给公众构造出一种并不真实的未来幸福感。要力避这种可能犯众怒的局面,在学界、政界、跨国咨询机构等各自完成的七大医改方案已经成形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就须把它们交给全民讨论、决定。

  在独立的民间调查缺席的情况下,职能部门往往都有公布对其有利数据,以夸大政绩的倾向,但用数字为民众编造的幸福感是靠不住的,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严重的。二战结束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在会见麦克阿瑟将军时坦称,倘若日本的统计数字足够准确,断不敢妄自尊大,以为具有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实力;共和国历史上的“大跃进”也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自夸冲动造成的可怕局面。近年来,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在GDP、环保、住房等方面的数字打架,也无不证实了这一点。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611009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