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尼克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40:37
            

这是一本深深影响我的书,读到它时我还在念高中。那时,伴着升学的压力,在惬意与坎坷并存的求学生活中,每个晚上,夜深人静时,悄然翻开书页。他是我极喜爱的政治家——封面上,他的面容坚毅、执着,显露出深思熟虑与果敢坚决;书页里,更是一次又一次为他的故事感动,为他的韬略深深佩服。我总是以为,人世间选择的各行各业,是有颜色,有温度,有季节的。艺术和文学或许代表春华秋实,那是遥远的浪漫,从容或者激动的随想;商业或许属于夏日,烈焰中的操劳,每每火中取栗,大胆独行;而政治家,就是那冬季中的一群人吧。那个世界残忍、冷漠、自私,人心被掏到了底部,所有的幻想不得不让位于无比现实的深思熟虑。而这些人物,往往也是天使光环下,卑微甚至冷酷的。他们顺应自己内心的指引,或对于理想的追逐,或对于权欲的朝觐,更多的,对于命运的臣服,在看似无限风光的纵横捭阖中扮演着一个个再卑微不过的角色。而那种卑微,那些残忍,那些最深最底的黑暗,也会因为偶尔的昔日的理想灵光乍现,人心最纯美的东西流星般划过,而显得弥足珍贵。它仿佛黑色命运中绽放的一朵小花,隐秘的开放,短暂的一瞬间,露出掩没于一生的真实,令人动容。

往日读书时,最吸引我的是尼克松的战略眼光。他教给我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你能站到多高、看到多远、参到多透,你才有可能走得多稳,行多少路。而那些所有的聪明,所有微不足道的胜利,不过是战略上的一颗棋子,而他是领袖,是布局人,拥有超脱常人的智慧。那是即便政治家中也少有,但却必不可少的素质:煮酒中识辨英雄,斗室中看透三国。任何宏观的、战略上的伟大见解,不是埋没在数据与图表中,被浮光掠影所遮蔽的浅层。伟大的、战略层面的见解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就如同所有伟大的艺术、伟大的商业、伟大的管理,统统建立在省悟人性的基础上,进而观察世事风云,拨云去雾,百年变幻不过了然指掌,浮云蔽日不过过眼云烟。尼克松和冷战、越南战争的遗产、尼克松在中国……而后的日子,东欧的崩溃,中国的变革,他亲眼目睹自己的预言一次又一次实现,并且依旧努力发挥影响,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做出斡旋与平衡,从而在日复一日的激动生命中令自己获得安宁。

如今重读,因为生活的如意或者不如意,令人遗憾或者感激的过往,每每体会更多一层。我会感受到那种生命,火一般热烈却冰雪一般冷酷的、矛盾复杂交织的人性,而叹服、惊讶、蓦然而醒、掩卷再思。书中讲了尼克松童年的一个故事:他在3岁的时候,坐在邻居腿上,乘坐由母亲驾驶的四轮马车。当马车飞速驶过一个拐弯的时候,把孩子猛然甩到地上。就在他母亲拼命停住马车的时候,年幼的孩子已经鼓起勇气,从地上爬起来,拼命的向马车跑去。

这就是尼克松幼年最早的回忆,残酷、突然、却真实。直到这件事情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成了他人生观的一个写照,或者,一生的隐射——残酷、突然、而真实:他出生在加州一个清贫的柑橘工人家庭,幼年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在哈佛读书,这在富裕子弟云集的美国政治家尤其总统中少见。他面对指控,详细地策划,用基金演说为自己辩护,挽救了自己濒临于悬崖的政治生命。第一次参加总统大选,以极微弱的优势败给了富豪子弟、英俊潇洒、有着强大家族的家族支持和狂热女选民的肯尼迪,那次失败,几乎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差距最微弱的失利。8年后,他登上的权利的巅峰,来到了中国,缓慢的结束越南战争。直到他遇到人生中最惨痛的失败,被迫离开权利的中心,他没有放弃,甚至来不及舔羽毛与伤口,而是继续战斗着,利用纸笔、利用昔日引以为豪的雄辩、利用韬略和独到而高人一筹的见解,艰难的为国家出谋出力;在这同时,缓慢的为自己恢复名誉,令自己和人民静静和解,令自己的灵魂获得安宁。

在他的心目中,人生自私、冷酷、残忍,命运无情、强大、毁灭一切。他深刻的理解这些,但同时又相信,人之为人,人之渺小之所以在命运面前不会被摧毁、折断、碾碎成粉,不惟在于人有不屈的意志、不灭的斗志、不消逝的热忱,成为一股永恒的原动力,驱他前进,叫他战胜自我,最终令自己的灵魂获得提升。因而他冷酷,却偶尔温情;狡猾,却有时真实;自私自利,却常常温顺无私。那种复杂的、矛盾的人性,仿佛预示了一生的辉煌与落幕,也预示这个世界的博大、渺小、创造、毁灭、和平、战争、富饶、苦难。所有的起落浮沉,不吝于冬天寒风瑟瑟中,那一股执著、源自求生本能、进而演化为热爱的力。在那不灭不弃、永不停息的力量的驱使下,跌到、爬起、再次跌倒,见证这沧海中人性的全部卑微和全部伟大,直到死亡将书页合拢,后来者面对雪路中的足印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