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照黑名单”谁该是第一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10:17
“假照黑名单”谁该是第一人
2008年02月22日08:49 [我来说两句(8)] [字号:大中小]

来源:青年周末
五大图库首度封杀藏羚羊照片造假者,但——
■《大庆晚报》刘为强伪造照片被取消记者资格
■新闻照片造假频发 多案至今悬而未决
◎文/本报记者 陈万颖 马军
因为一张造假新闻照片被国内五大新闻图片网站封杀,原《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继被报社解聘后再遇严惩。他成了因照片造假被业界封杀的第一人。
刘为强并不是个案。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连续发生了多起新闻照片造假事件,其中如“刘羚羊”这样得到解决和处理的只占很小一部分。为什么中国新闻界造假事件频发?是否有制度能够进行规范?目前也许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至少,刘为强造假事件又一次触动了中国新闻界自省的神经。
■网友对《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疑点
1网友发现红色拼接线
2火车经过藏羚羊呈直线前进,与其易受惊吓习性不符
“刘羚羊”:因新闻图片造假被封杀第一人
刘为强在农历新年刚过去的一周内多了一个外号:“刘羚羊”。带着这个绰号,他的摄影记者生涯也许就此画上句点。
他的摄影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获得《影响2006·CCTV 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但最近被网友发现其通过技术手段造假。
■遭中国新闻摄影界封杀第一人
2月19日,一道声明挂上了中国五大新闻图片社的网站。
五家网站不但删除了刘为强造假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这张照片,还删除了图片库中所有刘为强之前的照片,取消了其签约摄影师的资格,并且永不使用其照片。
刘为强,终于成为因新闻照片造假而被五大新闻图片库封杀的第一人,此前,他那张曾被许多摄影爱好者喜爱,并获得《影响2006·CCTV 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的藏羚羊照片,也失去了一切奖项和荣誉。
在事发之前,他的工作履历相当漂亮——时任《大庆晚报》摄影部副主任,还拥有中国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等头衔。
而在假照被大众媒体曝光后的第二天,《大庆晚报》就在《大庆日报》头版发表了致歉声明,对刘为强予以解聘处理。他本人也表示将没有资格继续履行记者的职责。
■“刘羚羊”事件前所未有的处理速度
让我们来回溯一下“刘羚羊”事件被披露直至处理的全过程,会发现,这件事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有关部门反应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快。
事情的发端是2月12日,网友“dajiala”在“色影无忌”网站发帖称“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他采取了最初步的检验手段,发现拼接痕迹。
随后,网友开始利用一些电脑技术手段发现照片被修改的证据。
2月15日,刘为强向某报记者坦承“图片中的羚羊是真的,桥也是真的,但是瞬间不是那么好赶。”也就是说,获得CCTV大奖的照片竟是PS之作。
2月16日,央视相关部门表示,“正会同评委会组成机构和专业人士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并将依据调查结果作出进一步回应和处理”。
2月17日,大庆晚报编委会发表致歉声明,刘为强被解聘,报社总编辑王忠一引咎辞职。同时刘为强也发表了致歉声明。
2月18日,《影响2006·CCTV 图片新闻年度评选》组委会与评委会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取消该作品铜奖资格。
2月19日,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人民图片网等五家图片网站“封杀”刘为强。
从事发到“封杀”,只有短短一周时间。
■国内五大图片社曾联合“抵制虚假图片”
很多人为《大庆晚报》此次雷厉风行的处理方式叫好。尤其是提出在新闻行业建立“问责制”的许林等人。许林退休前曾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现任五洲传播图片库编审。他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深圳特区报》记者齐洁爽近年来致力于新闻图片打假工作,自称为“打假三人组”。
去年8月底,在许林等人的推动下,国内五大图片社(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五洲传播图片库及东方IC图片中心)联名发布“抵制虚假图片”公告,其中规定,一旦发现摄影师有情节严重的造假行为,他们将联合一致取消其签约摄影师的资格,并在各图片网站(图片库)公布其造假行为。
刘伟强正是该联合公告后被封杀的第一人。“这相当于他上了我们五大图片网站的‘黑名单’,将来再也不会给他机会了。这种做法和国外对待造假的新闻工作者的做法类似,他们将不再有资格从事新闻这个行业了。”许林说。
多起涉嫌“造假”事故悬而未决
许林等人已一连几日在博客中撰文对《大庆晚报》的做法叫好。
这种兴奋,除了来自他们对业界不正之风甚嚣尘上的深恶痛绝,更因为他们常年坚持的“打假”无疾而终的无奈。
在百度搜索“新闻照片造假”,能搜出许多曾被网友质疑有假的照片,有的至今仍悬而未决。本报记者选取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五起进行梳理,却发现遭遇相似质疑的照片,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华赛”至今唯一因拼接照片被取消金奖 拍摄者仍是摄影记者
发表及获奖记录:《深圳商报》记者拍摄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获得2006年第二届“华赛” 经济与科技新闻类单幅金奖
遭遇质疑:2006年3月31日,《华商报》图片编辑巩志明发表快评,称该照片有合成嫌疑:“查阅了当天的《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等南方报纸的照片(后发现),(事实)果然(如此)!为了使画面更加紧凑,作者将左边的四栋大楼自作主张挪了挪位置,让它们倒得更好看了!”
更有深圳其他记者指出,深圳河对面出现现实中不存在公路。并且该照片竟然有三个署名。
处理情况:“华赛”金奖被取消,拍摄者仍在原职
2006年4月3日,也就是巩志明发表快评后第四天,“华赛”主办方就发表声明,取消《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拍摄者林勤所获得的金奖荣誉。
■首届“华赛”一金奖照片被指造假 主办方否认
发表及获奖记录:《哈尔滨日报》记者拍摄的《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第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以下简称“华赛”)自然及环保新闻类单幅金奖
▲上图曾获得2005年“华赛”金奖,但2年后,有网友认为图中两只鸽子一模一样,并做了一些技术分析为证。
遭遇质疑:
一、两只鸽子的大小(主要是体态、翅膀、尾巴)完全一样。
二、两只鸽子飞行的姿态完全一样。
三、两只鸽子飞行的方向完全一样。
四、两只鸽子肚子下和尾巴两处因飞行造成的阴影部分完全一样。
五、其肚子下阴影部分及其阴影下的天空部分的R G B 数据太接近了。
——来源:许林博客
处理情况:“华赛”称照片没造假,拍摄者仍在岗
2月19日,本报记者联系《哈尔滨日报》,被告知张亮仍是该报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张长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华赛”组委会曾经就这张照片展开过调查,已经全面核实。“这和刘为强的那件事情是两码事。不存在处理结果的问题。他们每年都提很多意见。对于鸽子,就是正常拍到的情况。刘为强的事情我们都汗颜,但和张亮那个情况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也告诉记者,“华赛”主办方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已经就张亮的那张被质疑的照片进行过核实,并不认为是造假。
■《扬州晚报》伪造版面获中国新闻奖实现“零的突破”
发表及获奖记录:先后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获奖作品及分类金奖,然后拿到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遭遇质疑:从新华网公布的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上可以看到,该作品参评的是新闻摄影项目。称2006年10月16日首发于《扬州晚报》,刊播版面为第5版。
2007年8月,该版面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一出,即有网友发现在真正出版发行的《扬州晚报》上,从未刊登过这样的版面。有网友找出当天发行的报纸,拍成照片上传到网络。
▲左图为公开发行的《扬州晚报》2006年10月16日A5版的照片,右图为在电脑中伪造出的当天A5版,差点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实际的《扬州晚报》2006年10月16日A5版,是一个“24小时快拍人居扬州”的专版,版面上的照片与伪造的报纸完全不一样,作者也不一样,编辑也不一样。报纸下面,还有一个通栏广告。
处理情况:中国新闻奖网站悄悄拿掉该奖项
此事被网友曝光后,中国记协并没有公开予以回应。但在记协网站上相关奖项栏中,该作品已被撤销。
9月17日,《扬州晚报》发表声明,扬州日报社、扬州晚报社领导作了深刻检查,给与程建平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扬州晚报摄影部主任职务。
■《南京泼下特大暴雨》被指闪电与外刊相似
发表记录:发表于2007年7月8日《扬子晚报》头版及A5版。无获奖记录。
▲上图发表于去年7月8日《扬子晚报》A5版,有网友称图中闪电是嫁接自《国家地理杂志》中的一张闪电图。
遭遇质疑:2007年7月9日,博联社网友石勇在其博客上首先贴出《扬子晚报》的版面图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张闪电图。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两个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照片居然出现了完全一致的闪电。
许林随后在自己的博客上转载了石勇的文章,并贴出了更多认为是造假的证据。“请注意:吴胜的照片说明是:‘电闪雷鸣笼罩下的南京城’。

处理情况:调查结果不便透露,拍摄者仍在岗
2月19日,本报记者联系上刚刚从排版室出来的“闪电图”下的署名拍摄者吴胜。他说自己现在仍然是《扬子晚报》的摄影记者。吴胜说,他知道网上有人对那张照片提出了异议,但这个事情很难说清,因为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具体他不便表态。他们报社内部已经做了调查,但调查结果不方便透露。“那报社对你进行处分了吗?”记者问。“当然是没有进行处分啦!”吴胜答。
■“华赛”评委: 看不见的造假更甚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力较大的涉嫌造假照片外,还有大量没有参加摄影比赛,或是没有被网友更多追究的造假照片散见于各报端。例如某市日报曾经在头版刊发一张《洪水防汛大演练》的图片,画面上有两艘救生艇以及上面的官兵一模一样。
当记者采访曾经担任过第一届“华赛”评委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蒋铎时,他不无沉重地说:“不仅仅是PS才算造假,更多评委、网友没看到的造假更甚。”
蒋铎曾经因为《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图片感到不可思议并撰文批评。“其中一张照片是矿工在井下,拿着电话收听十七大报告,其他矿工围在他身边也像在听一样。太假了。矿工在井下有这个时间吗?如果有,为什么不上来收听?而且也不是免提电话,周围一圈矿工怎么听?”
“真人真事真情绪越来越少。”蒋铎说。
对于蒋铎指出的如此现状,学界和业界都进行着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