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捐毛泽东照 讲述“友谊第一”口号背后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3:49:52
摄影师捐毛泽东照 讲述“友谊第一”口号背后故事  

核心提示:昨日(2010年11月29日),武昌东湖宾馆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摄影师钱嗣杰、卫士周福明、田云毓和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等。钱嗣杰慷慨捐赠170幅未经发表的主席在汉活动的照片。

“这张照片很难得。”钱老主动挑出一幅,照片上的毛泽东坐在一张椅子上,左手夹烟,脸上绽开随意的笑容,嘴里似乎说着什么。“这是1966年的一个下午,中央警卫团跟地方部队在东湖宾馆篮球场打友谊赛,主席看了一会,发现中央警卫团赢得多,地方部队输得多,就笑着说‘打球要讲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那以后这个说法就流传开了。”

本文来源:《楚天都市报》2010年11月30日A02版,作者:刘春燕,原题:《图文:摄影师捐献170幅毛主席照片》

摄影师捐献170幅毛主席照片

昨日(2010年11月29日),武昌东湖宾馆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摄影师钱嗣杰、卫士周福明、田云毓和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等。钱嗣杰慷慨捐赠170幅未经发表的主席在汉活动的照片。

根据记载,毛泽东一生曾44次下榻东湖宾馆,除了中南海,这里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钱嗣杰捐赠的照片大部分在东湖宾馆拍摄,少数在长江江面、东湖岸边等地拍摄。除了大量生活照,还有主席接待两批鲜为人知的重要外宾时的照片。

据介绍,几个月前,82岁高龄的钱老曾向东湖宾馆捐赠85幅主席照片。此次,他从拍摄的上万幅毛泽东照片中,挑选出在武汉活动的全部照片一并捐出。东湖宾馆总经理武勇表示,这些珍贵照片将永久珍藏,部分陈列于毛泽东故居。

据称,曾有香港媒体欲以18万元港币求购钱老拍摄的毛泽东照片底片,未能成功。

作为毛泽东的贴身卫士,田云毓昨日也捐出主席曾经使用的稿纸和信封。

此次回到毛泽东下榻过的东湖宾馆,几位老人感慨湖北变化太大了,东湖宾馆太美了,一些地方甚至认不出来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背后的故事

1964年至1970年初,钱嗣杰作为专职摄影师,跟随毛泽东数次来汉。他说,为主席拍摄的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张照片很难得。”钱老主动挑出一幅,照片上的毛泽东坐在一张椅子上,左手夹烟,脸上绽开随意的笑容,嘴里似乎说着什么。“这是1966年的一个下午,中央警卫团跟地方部队在东湖宾馆篮球场打友谊赛,主席看了一会,发现中央警卫团赢得多,地方部队输得多,就笑着说‘打球要讲风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那以后这个说法就流传开了。”

钱老说,为毛主席拍照从来不摆拍,都是自然抓拍的。平时他都是带两部德国禄来相机,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他所拍摄的主席照片底片,全部珍藏于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

延伸阅读:

《钱嗣杰:传奇、幸运伴一生》,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0月10日第7版,作者:蔡毅

 在新华社大院里,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头发花白、脸色红润、衣冠整齐、行走如风;他或应邀参加各种会议建言献策、或探望老同志于病榻前、或向年轻人讲述过去的故事;他或散步或游泳或跳舞或嬉笑聊天或骑车逛街购物……他,就是年近八旬的钱嗣杰老人。

在中国摄影界,钱嗣杰是一位传奇而幸运的人物,他的人生与中国社会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联系在一起,他的工作开创了新中国摄影史上许多个第一和惟一……

哪里有大仗,哪里就有钱嗣杰的身影

钱嗣杰1928年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18岁参加了解放军,先后任东北画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摄影记者。钱嗣杰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钱嗣杰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深入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部队第三次攻打四平时,钱嗣杰为了选择拍摄角度,和宣传干事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这时敌人临时增援的3个师压上来,两个人陷入敌人包围圈,幸亏师部通讯员及时赶到,才在天黑之后得以脱险。连队战士都说,只要钱嗣杰出现,就知道要打大仗,因为当时摄影器材奇缺,若是小仗,师部一般不会派摄影记者,所以,哪里有大仗,哪里就有钱嗣杰的身影。钱嗣杰拍摄的照片或在《东北画报》和各种战地刊物上刊登或印出照片在部队举办战地照片展览,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

1951年至1953年,钱嗣杰作为报道朝鲜停战谈判中外记者代表团中惟一的摄影记者活跃在朝鲜战场前线和谈判桌前。一天黄昏,钱嗣杰和新华社记者徐熊、李秉恒奉总社之命,带着被朝中方关押的美、英俘虏委托转发的大批信件和照片,从平壤驱车前往开城。途中,大雪纷飞,道路险峻,稍有不慎,车毁人亡。这时数驾美机在上空乱投炸弹,几架飞机甚至在钱嗣杰驾驶的吉普车前后左右不断轰炸和射击,钱嗣杰全然不顾个人性命安危,立即跳下车进行拍照,记录下美军的罪行,并驾车继续行驶在碎石乱飞满是弹坑的道路上,直到天亮才到达目的地。类似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朝鲜战场上,钱嗣杰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为揭露美方诬陷朝中方处决了美军被俘人员的谣言,钱嗣杰拍摄的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在战俘营的生活照片在美《星条旗报》上发表后引起极大轰动。由于钱嗣杰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的出色表现,荣立三等功,荣获军功章、三级国旗勋章各一枚。

惊险如同家常便饭

1955年4月,钱嗣杰受命赴印度尼西亚采访万隆会议。由于国民党特务在“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上安放的定时炸弹引发爆炸,机上记者和外交人员全部遇难,而原计划同机前往后因故改走水路前往雅加达的钱嗣杰和译电员刘茂俭与死神擦肩而过

7天的万隆会议,周总理共出席各种会议16次,会见各国领导人16次,参加各种宴请16次,平均每天活动达6次之多。钱嗣杰白天马不停蹄地忙着采访,晚上采访活动结束后,马上钻进又闷又热又潮湿的临时“暗房”,冲洗胶卷、制作照片、撰写文字说明,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还得跑到邮局,往国内邮寄照片,供总社向国内外发稿。7天会议,钱嗣杰5天没合眼,出色地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如今,当我们翻阅着中国人第一次从高空拍摄的世界屋脊风貌的照片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钱老倒挂的身影,心中充满着对钱老的由衷敬意。1956年5月26日,北京—拉萨航空线正式试航成功。中国飞机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成功地飞行和着陆,创造了航空史上惊人的奇迹。钱嗣杰是首航西藏飞机上惟一的摄影记者。当时,康藏高原是“空中禁区”,国民党试过,机毁人亡;美国人英国人试过,也没有成功。钱嗣杰主动请缨登上了最危险的第一架试飞飞机。当时的飞机飞行高度有限,只能穿行于山峰或逢高拉起逢低俯飞,飞机像电梯一样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人在上面心惊肉跳、脏腑翻江倒海。钱嗣杰的身体倒挂,背着氧气桶,脚栓在飞机的椅子上,腰被其他同志压着,探出飞机的出口,用航空摄影机拍摄着沿途的地形地貌,记录下首航的全过程。

钱嗣杰是第一位踏上非洲大陆的中国摄影记者。上世纪50年代末的非洲,外来的殖民势力、本国的派系武装、部族之间的争斗交错复杂,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或被当局扣押、或遭土匪杀害,还要时时提防恶劣的生活环境对身体的侵害。196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新华社立即了解美国在刚果(利)(即后来扎伊尔)策划的反卢蒙巴政变的情况。一天深夜,受命前往采访的文字记者王殊和钱嗣杰的驻地被包围,一伙人踢开门,冲进来,端着冲锋枪在房间里强行搜索。当他们完成采访刚刚离开驻地,刚果(利)再次发生政变,他们的驻地也被叛军占领。这种惊险对于钱嗣杰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在非洲工作的6年,钱嗣杰穿越一个又一个国家,走遍大半个非洲大陆,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介绍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因此被当时的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戏称为非洲的“巡回大使”。

毛主席的摄影师

1964年7月,钱嗣杰成为毛主席的随身摄影记者,从此开始了人生中最难忘最幸福也是工作最紧张的6年。

毛主席的生活规律不同常人,常常是从晚上工作到第二天清晨,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主席一年中有10个月在外地视察工作了解情况,外出多坐火车,一是为了工作方便,二是不给地方添麻烦。每到一个地方,把列车停在支线上,办公、会客、休息都在车上,有时一住就是十天二十天。钱嗣杰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24小时全天候值班,相机不离身,如有任务一分钟就可出发,随时把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珍贵瞬间定格在胶片上。钱嗣杰拍摄的毛主席政治外事活动、视察南方、重上井冈山、畅游长江等无数照片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记录了毛主席的风采、气魄、胸怀,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伟人。1966年毛主席和钱嗣杰在武汉东湖边的合影照片,成为钱老人生永恒的纪念。

人生由一个个传奇故事组成

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地位后,钱嗣杰受命担任中国首任驻联合国摄影记者。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全体会议,一大批摄影记者蜂拥而上,对着中国代表团拍照,甚至手舞足蹈表示欢迎,57个国家的代表相继登台对中国代表团表示欢迎,欢迎仪式整整进行了大半天。钱嗣杰用照相机拍摄了这一切,成为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珍贵照片档案。之后的4年,钱嗣杰出色地完成了联大会议、安理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开展外交活动的摄影报道工作,拍摄了大量记录联合国及中国代表在国际事务中开展活动的照片。

1979年,钱嗣杰随邓小平访美,拍摄了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的照片。

1983年至1988年,钱嗣杰赴东京,成为新华社驻日本的首任摄影记者。

钱嗣杰在新闻摄影战线奋斗了40个春秋,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国内到国外,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因而一次次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一次次被派去承担更为艰巨的工作,因此他的人生也由一个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组成。然而,这些传奇和幸运背后,渗透着钱嗣杰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奉献以及40年的辛勤耕耘。钱嗣杰走遍大半个地球、42个国家,每到一地,他都能落地生根,迅速打开局面,除了采访,公关、开车、做饭,事无巨细,样样都干,是个多面手。他多次遇到艰险,次次都能通过机智和拼搏,化险为夷。他干什么学什么,走到哪学到哪,他能用英语、日语、朝语、阿拉伯语、法语进行工作。他用照相机记录了国内外重大的历史事件,他拍摄的数以万计的照片成为中国照片档案馆的珍贵馆藏,成为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见证。他因此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家”。每每说到这些,钱嗣杰总是淡淡一笑,非常平和地说:“是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