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专家“十二五”:(之一·发展思路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8:22
 编者按

  为了科学编制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7月1日、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主持召开山西省“十二五”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分别就“十二五”发展思路、装备制造业发展、转型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与城镇化4个专题,面对面听取国家相关部委官员和省内外经济专家、企业行业负责人的建议和意见。5日下午,王君省长还将就生态环保与社会发展专题,问“计”专家。

  未来五年,国家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此次座谈会,有利于借助“外脑”,从战略层面勾画山西“十二五”发展蓝图,使我省发展战略、空间布局、重大产业项目更多地进入到国家规划层面,有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增强“十二五”规划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座谈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积极为我省 “十二五”发展建言献策、指点迷津。现就座谈会上的精彩言论辑录如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

打好能源这张牌

 

  中国是煤炭大国,但不是煤炭强国。如何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使煤炭大国变成煤炭强国?在这一点上,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应该走在全国最前面,有责任推动我国成为煤炭强国。

 

  山西要 打好能源这张牌。目前,山西的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山西的产业集中度还不高,山西要把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山西要把煤、煤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做长,提高产品附加值。

  首先,要实现煤炭产业的数字化,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引入煤炭生产中,通过视频、GPS、传感网等科技手段,实现煤炭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第二,煤炭产业要依靠管理要效益。过去,企业发展靠人、资金、原材料来增加利润,靠管理要效益的只有25%。日本、美国等靠管理提高利润,比重占到了40%到55%,山西要提高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靠管理提高效益。

  第三,煤炭产业发展要和低碳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山西在“十二五”发展中,要把发展煤炭产业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密切联系起来,走在全国前列。

  第四,山西煤炭产业要打好国际牌,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要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利用难得的市场机遇,到国际市场上去发展,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的大发展。 谢昌民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

“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危机的规划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进入制度重构、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外部环境很难判断;国内经济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已经走到了头,改革将进入艰难的攻坚期。总体判断,“十二五”的前期、中期,我国还将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严峻,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因此,“十二五”规划编制应该是一个应对危机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需要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第二是科技创新的支撑,第三是改善民生,第四是牢牢把握改革的动力。

  结合山西实际,对于 “十二五”发展提3个建议:第一,山西应在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上下工夫,推动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发展包括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在内的新兴支柱产业。第二,强调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生产安全设施这些方面,以及相应的目标和指标都应有所提高。第三,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寻找突破口。一是深化税制改革;二是改善发展的制度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突破服务业瓶颈;四是要在城乡一体化问题上寻求突破。 杨继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部长冯飞

转型发展是山西的一张好牌

 

  山西提出转型发展,我认为这个战略提得特别好。绿色转型、低碳转型,这是山西发展过程中的一张好牌。对于山西这样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省份,如果走出一条绿色转型、低碳转型的路子,对全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典型意义。

 

  从山西的产业结构来看,可以在转型过程中考虑一种新的思路,由自然资源依赖性的产业结构转变为自然资源和技术人才相结合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考虑发展加工业。同时,通过工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把握自主创新这个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创新非常活跃,新技术对老技术是颠覆式的。从国家层面来看,现在可以明确属于这一产业的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就山西而言,新能源当中应关心洁净煤技术。从中国能源的结构来说,再往后到2050年,也要用40%左右的煤炭,所以这方面需要高度关注。同时,风能、太阳能,山西也可以做。另外,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可以考虑。在煤炭这个行业,与信息技术、物联网、现代物流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非常赞同发展应急产业,总体上的思路是,通过应急体系建设来拉动应急产业发展,现在国内发生了矿难,都是山西的救援队伍去,救援队伍提供救援装备的专业化服务。应急装备产业,我觉得是非常大的一块“蛋糕”,可成为装备产业的一个有成长潜力的行业。 张巨峰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

从体制角度看转型发展

 

  我从体制角度重点谈四个观点。

 

  第一个是关于山西的战略定位问题。山西战略定位提法比较多,我看最主要的就是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就是要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转向两条腿同时着陆。长腿是资源型产品,短腿是轻工产品、服务业,以及新兴战略产业里适合山西发展的产业。转型并不是把长腿做短,而是把长腿做粗做壮,同时重视短腿所涉及到的非煤链条产业。

  第二是关于产业关联问题。怎么样能够利用好原有传统产业,以老带新,以长腿带短腿,我一直认为中国的资源应该从产权制度来研究,包括像土地出让金这类问题,政府要统筹综合起来,采用一些经济上的手段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第三充分挖掘生产要素的优势。山西具有资源优势,同时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民间资本、文化产业优势,这对于促进山西非煤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是从消费拉动角度,重视一些体制改革,包括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体制改革对拉动消费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城镇化,人口的集聚实际上是产业集聚,这可以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消费拉动山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岳晋峰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金碚

制造文明是山西工业化的长期路线

 

  说到山西经济,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资源,第二个是转型,第三个是升级。山西“十二五”发展思路,就是要解决资源经济转型升级问题。

 

  我们现在处于化石能源的巅峰时期,化石能源时代总有一天会结束。因此,每个资源型国家和城市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为什么要转型?一般来说有三个最基本的理由:一是资源枯竭推动转型;二是优势丧失,得不偿失要转型;三是战略前瞻决定转型。但这三个动力机制是不一样的,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目前,山西转型的动力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性前瞻,全省上下也达成了一致共识。这对于山西“十二五”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山西应该依靠智慧和创新实现资源经济的转型升级。山西要提供更清洁的能源,更安全的开发和采掘,最终实现资源更高效率的利用。沿着这个路走下去,山西省就要为了清洁、安全、高效的资源产业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由此可以带动装备制造业以及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进化的过程,需要从采掘文明跃升到制造文明,这是山西必须经历的过程。但客观地说,山西还没有从采掘文明过渡到制造文明,如果不经过制造文明这个阶段,山西不可能有强大的技术创新支撑,因为大多数的技术创新来自制造业领域。就目前来说,要把制造业做起来。制造业的含义不仅仅是创造一个新的空间,一批新的增长点,而且要提升到制造文明的高度,把制造文明作为山西工业化长期路线。如此,可以锻炼自己管理队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社会的效率意识、合作意识、技术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岳晋峰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孙久文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山西路径

 

  我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三个观点:

 

  首先看“十二五”期间加快山西发展的影响因素。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我认为还有三点,即: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趋势、产业转移、区域规划对区域发展和资源重组的促进。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应该有两条,一是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即产业链条的延伸;二是全新产业替代,即全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十二五”期间,山西将进入两条路径并举的阶段。解决了路径问题,就要解决构建什么样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山西提供了难得机遇,第一个是转型的机遇,第二个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第三是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基于这三个机遇,“十二五”期间,山西可以形成一个由三个主导产业构成的组合类型,即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有能源产业构成的主导产业及相关辅助产业,由此形成相对完善和综合性强的产业体系。

  第三,山西“十二五”期间空间创新的问题。山西应该从主体功能划分区域,确定每一区片的发展重点和发展功能,在区域划分中,需要配套省内的创新核心区域,引领未来山西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此外,还要考虑通过区域合作带动经济发展。我的建议是,山西应面向出海口,融入环渤海,这样可以实现山西与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杨继红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

山西要定位成煤电和煤焦化基地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继续推进,不仅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煤炭能源乃至整个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路子。

 

  山西在国家能源整体格局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十二五”期间,山西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定位应调整为:煤电和煤焦化基地。山西的煤电焦化产业,应该本着“优化开发、安全生产、高效转化、清洁输出、低碳消费”这样的思路来发展。转化上要突出山西资源的特点,比如煤炭的转化,一些部门研究的现代煤化工指的是醇、醚、烯、烃,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基合成油等。但是我觉得煤制天然气、煤基合成油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到底规模能做多大,道路走多远,还值得研究。目前,国际上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使用发生了新变化,国际上出现的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减少了对油的依赖。我们原来醇、醚、烯、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能需要一些调整。

  “十二五”期间,山西应该集中投资上几个大项目。一是搞新型的焦化园区建设,发展以焦为主的产业链。二是做大煤电基地工程。要加大对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的开发利用工作。把占全国总量近1/3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好,同时做好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山西要把煤炭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实现清洁、高附加值的送出去,按照合理的最好的转化,把精品输出去,把副产品转化成电、天然气输送出去。

  煤炭资源整合完成以后,山西要全面提升煤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改造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动智能化矿井示范在全国的推广。 谢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