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毛泽东为何对白崇禧爱恨交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6:42

引言:在百年中国的著名将领中,有一个令蒋介石、毛泽东既爱又恨的人,那便是白崇禧。

北伐、抗日战争、内战,白崇禧始终是蒋介石的坚定支持者。对付共产党,白心狠手辣不亚于蒋介石。上海“四· 一二”政变,白动用桂系精锐,严密部署,并任淞沪卫戍司令,亲自指挥镇压。1941年,白与何应钦合谋策动“皖南事变”,重创新四军。

“常胜将军”林彪,两次败在白手下。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遭白围攻后被迫两次分兵转移。毛泽东恨白,称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惟其“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又爱其才,表示只要白愿意起义,一切好商量,“建国后让他带五十万国防军!”

蒋介石一生3次下野,幕后均与白有关。难怪乎蒋视白为心腹大患,恨之入骨。 1949年12月10日,蒋派专使到海南请白去台北“归队”,诓骗他说“我在军事上离不开健生老弟。”白信以为真,遂于12月30日乘专机赴台。

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鲜明的政治态度,是白崇禧引致蒋介石、毛泽东爱恨交织的根本原因。白之所以有这一“资本”,则来自于祖上的风水。

 

世间阴阳二宅兼得者,为上佳;二者势成互补,则更为难得。“小诸葛”白崇禧祖上风水,不但二宅兼得,还势成互补,羡煞世人。

一头孜然行进于广西临桂石山之中的进宝骆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白氏阳宅丁财两旺的风水气象,揭示出主人非凡的保障能力;相邻不远的白氏祖坟,来龙有条不紊的连袂跟进,迂回包抄,显示了龙脉的贵气与力量。身带马枪,明示了主人的出身;障缺补足,凸显出其行事风格。白氏祖上交错布局于石山丘陵上的阴阳二宅,缔造了白崇禧战场上常胜少败的一世英名。但水与山组合上存在的美中不足,又使这位民国名将的晚景难如人意。

 

上将伐谋   桂系首领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回族,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白崇禧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白崇禧,与李宗仁同为新桂系首脑,担任过国民党军队副参谋总长、国民政府国防部长,抗战初期有“战神”之称。

在蒋介石兼并异己的新军阀混战中,桂系与蒋若即若离,期间三次逼宫,有得有失;数度反蒋,均告失利。

反蒋失败,并不影响白崇禧在军事上的作为。蒋介石倚重白的军事才能。抗战期间,白崇禧较好地借鉴和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法,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

白极重谋略,是国民党军队最重要的军事幕僚、为数不多的军事战略家和理论家,有“小诸葛”之誉,擅长组织大兵团作战,参与了台儿庄等著名战役的策划和指挥。

白、李相识于1923年,两人的命运从此联系在一起。1949年,在白崇禧的支持下,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后又任代总统。蒋介石一生3次下野,3次与白有关,令蒋对白爱恨交加。1966年,白在台湾的家中去世。对于白的死因,外界多有揣测。

石山一驼  昂头东进   白崇禧赖以发迹的风水宝地在临桂县一个叫会仙的偏僻乡镇。临桂人才辈出,广西第一位状元就出在这里,自唐代以来,共出过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在军队中以谋略见长的白崇禧,深受临桂崇文的传统风气和利文的地理环境的陶冶。

临桂地处南岭南缘,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城岭余脉;西南属架桥岭山地。

 

                  白崇禧故居、祖坟地形图

会仙龙脉起自桂林北部、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为数龙贯脉,踊跃南下。漓江、洛清江于两翼夹送,东、西部山脉在外左右护从。先沉匿于田洋之中,复又重起,只是山地没有了原来的高峻,多了几分柔媚。在桂林西南,经过长30多公里、宽约10公里,呈南北走向的低山丘陵充分脱卸,于古桂柳运河两岸波状起伏的丘陵平原中起一连串形态各异、作用不一的石山,蓄势结作。

石山是临桂的一种重要地貌特征,在会仙尤为多见。与西部山脉相异,这里为峰林平原及岩溶山地,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一般在15—30度,相对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山岭无明显走向,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景色多姿,山水秀丽。

踏上会仙这片土地,感受到的首先是散落在丘陵中的石山千姿百态,表面上看似无序,细细品味又有着一定之规;其次是丘陵平原的无边无际,好大一片用武之地。身处四面环山的会仙,全然没有飘然欲仙的感觉,反而会陡生一种纵横疆场、逐鹿天下的豪气。

白崇禧故居,地处临桂南部,距县城约18公里。与龙脉山水的走势不同,故居掉转90度,遥靠雄峻的大雾山脉,面东而建。

               

 

白氏故居的坐向,取决于所在地的局部形势。就在会仙镇山尾村的一片丘陵中,大自然有意识地置放着高低大小不一的座座石山。众山中,只见一座石山,两峰参差相连,前高后低,酷肖驭着东西行进的动物,缓缓东行。风水上,此为骆驼进宝。白崇禧故居,建在石山下骆驼的鼻观处。

骆驼,横观有凹。正面观之,白氏故居倚靠之骆驼昂头,不见起伏,惟背后有山,呈驭宝向东进朝之状,尤为奇特。此格之驼,富贵双全,应王公卿相。

 

                          骆驼进宝

《葬书》云:“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而石山不可葬也。”其虽言葬事,然实与居宅之理一也。观会仙之地,石曜太过,吉地难寻,多不能葬,亦难卜居。白氏故居离开石山一定距离,避其煞,建于一块田畴之中,巧妙地避开了《葬书》所言“不可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