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始东:习近平的性格特质和政治取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38:23
          中国下一届最高领导人有力候选人习近平同胡锦涛、江泽民相比,和后者的相似之处更多一些。从“红二代”的出生身份到品性、浑厚的声音和强健的体魄中可见一斑。下面通过习近平的个人倾向、经历和背景等因素猜测一下习近平时代的政策方向。   ◆勤勉、谦逊→集体领导体制有望加强   据评价,习近平为人勤勉。2002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习近平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深入基层,关心百姓疾苦”。他说,自己来到浙江省的九个月里,走访了自己管辖的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令记者为之震惊。   中国媒体在形容习近平时经常使用“平易近人”、“谦逊”等词语。得力于曾担任副总理的父亲习仲勋(1913-1992年),习近平获得了老干部、老军人的支持,但他却总是把姿态放得很低。如果中国共产党下届最高领导班子(政治局常务委员)组成以后,习近平很有可能会在重要悬案上遵从他们的意见做出决策。在习近平执政时代,已经步入稳定期的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有望进一步巩固。     ◆亲民倾向→有望推动社会和民生改革   习近平的父亲在文革时期曾遭迫害,后来恢复权力担任了副总理,因此可以说,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也是“童年辛苦、成年顺利”。他虽然出身于“红二代”,但却被公认“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这也和他饱受煎熬的童年时期以及父亲的严厉教诲不无关联。   父亲遭迫害时,习近平为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分别写了8次和10次申请书。家里环境不错的时候,他也生活得非常俭朴。他随父亲到人民大会堂时,因为穿得衣服太破,一位工作人员甚至不屑地说:“谁家的孩子啊,穿这么破的衣服到处走?”习近平回忆说:“父亲非常重视勤俭节约,我们四兄妹小时候不分性别,衣服换着穿。”   习近平曾坦率地说,父亲经常会让孩子们站成一列进行一场训话,鼓舞革命精神,对此真是非常厌烦。习近平这种简朴、平易近人的性格有望让他推行扩大社会安全网、接受民权意识等亲民改革政策。   ◆果断、坚定→非常时期会果断决策   习近平过去接受采访时曾说:“有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拍桌子”意味着非常愤怒。但他还说,不能简单地发泄情绪,应该考虑到发火的后果,“理智地发泄愤怒”。   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曾调查出2000多名违规修建住宅的公务员,令人们震惊不已。他曾经说:“是300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二三千人该得罪?我宁肯得罪这二三千人。”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抨击,习近平曾多次发表强硬讲话。专家普遍认为,习近平有一种在非常时期以信念和原则为本奋勇前进的气魄。由此可以推测,如果今后同美国、日本等国发生纠纷,中国的声音可能会比现在更大。   ◆保守、慎重→民主化和政治改革可能推迟   “不要提出过多的新见解和新创意,最重要的是行动。”习近平担任地方官员时还曾说:“新官上任的人中很多人想给人带来新感觉,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我不这样认为。”从他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不会推进急剧的改革。因为过于保守,他几乎没有犯过错。很多人分析称,在同优秀的副总理李克强的竞争中能够领先对手正是因为他的慎重。因为“总理失误有办法解决,但总书记失误就束手无策”。但是,如果最高领导班子里的多数人倾向于改革,他也很有可能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