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的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13:22

雖然我不是醫生或登山專家,但這幾年來也到過不少高地,最高曾到過海拔 5,895 米的非洲最高峰 Kilimanjaro。由於身體不爭氣,在海拔三千米左右已開始有高山反應,親身經驗加上資料搜集,算是累積了一點個人有關高山反應和高山症 [註 1, 2] 的經驗。

鑑於坊間道聽塗說有關高山症的人多,卻鮮有人認真尋求答案,這裡希望盡我所知向大家分享一些個人心得。我亦建議你看罷這頁後,再看看相關網頁中有關高山症和一些案例的其他網頁 (人家可是正式專家,你嫌棄我這外行人看人家的亦無妨)。

關鍵守則

1.

除非經醫生診斷,否則切忌把出現在身上的症狀 (見下文) 當成是其他原因 (如傷風、感冒、缺乏睡眠等) 所致。

其實致命高山症大都可以避免,喪命的往往因為忽略早期徵兆繼續上山所致。

2.

切忌在症狀未消除前繼續上山。

3.

在出現嚴重高山反應時 (見下文),應立即無條件下山。

不能等待天亮,不能等待雨/雪停止,不能只靠吃藥控制。高山症沒有靈藥,下山是唯一的徹底醫治方法。致命高山症多在晚間出現,幾小時內可以致命!

4.

不要單獨留下有高山反應的同伴,致命高山症可令患者喪失判斷能力,患者亦很可能沒體力自己下山。

其中 1,2 很重要,如果你能謹守這兩點,正常情況下 3,4 兩點便應不會適用在你身上。很多致命的情況是先做錯 1,2 兩點,令本來「正常」的高山反應惡化,然後又沒依照 (或沒法依照) 第 3 點下山,最後鑄成大錯。

常見謬誤

1.

高山反應 = 身體缺乏足夠氧氣使用。

 

身體缺乏氧氣將直接引致昏厥和窒息,來不及有高山反應前已死亡了。無錯高地外界環境的氧氣量是少了,但通過增加呼吸和心跳頻率,身體仍大致能獲得所需氧氣。

當然這假設你不是一下子走上五千米。如現在把你直接送上珠峰頂,那便真的是身體缺乏氧氣使用。這情況下兩分鐘便會休克,十分鐘內便會死亡。

其實出乎大部分人意料,幾種高山反應的一個主要成因反而是在剛到高地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2. 體育健將不會有高山反應,年輕人有高山反應的機會較小。  

高山反應和年齡、性別和體能沒有直接關係,可以說在高山反應面前人人平等。體育健將和年輕人如自以為體能好而登山速度太快,甚至有較大機會令高山反應惡化。

 

 

3.

到訪高地很危險很易喪命。

 

真正會致命的是兩種少見和可避免的高山症「高山肺水腫」HAPE 和「高山腦水腫」 HACE (見下文)。到訪高地出現一般高山反應其實很普遍,除了一、兩天頭痛不適外甚少引致生命危險。致命的通常是患者忽略早期病徵勉強登山,或因特殊情況不能撤退所致 (如走青藏線受困於唐古拉山口)。

只要你身體健康,沒有長期病患,並對高山反應和高山症有充分認識 (胡亂聽說回來的可不算),其實不值得因為過度憂慮而放棄前往尼泊爾山區、西藏、秘魯、玻利維亞這類很有特色的高山地方。

  4.

尼泊爾山區居民不會患上高山症。

 

尼泊爾的雪巴人 (Sherpas, 或夏爾巴人) 的確天生能適應四、五千米這樣的高度,但尼泊爾山區還住有很多其他民族,沒有與生俱來對高地的適應。挑夫揹著重負走上四、五千米其實可以很危險,間中會發生挑夫因高山症命喪路上的悲劇。

  5. 我以往曾乘車/纜車到過某高地遊覽沒有異樣,我不會有高山反應。  

高山反應往往會在到達高地後一些時間才出現,最危險是到達一個更高高度後的首個晚上。白天到過一些高地遊玩幾小時未能作準,而且登山較坐在車上易得高山反應。高山反應沒有免疫力,以前到過五千米的地方,下次到四千米的地方仍可能有高山反應。

 

6. 我在高地走路氣喘 = 我有高山反應  

氧氣少了自然較易喘氣,走慢些或走幾步停一停便不會氣喘了。這純粹是氧氣供求關係,減少需求 (運動量) 後幾分鐘便一切回復正常,平時多做運動增強心肺功能亦能減少氣喘程度。

高山反應則是因高地空氣稀薄而引起體內發生較長期的生理 / 化學變化,引致不同程度的病徵。除非你停止運動甚至坐下來休息很久仍感呼吸困難,或者同時出現其他病徵,單純做運動時喘氣不算有高山反應。

 

高山反應的基本認識

1.

到高地後的「正常」生理反應。

 

呼吸急速、沒有多喝水仍然多尿 (不合理的大尿)、多夢、睡覺時間歇性停止呼吸十數秒。

當中以首兩項最常見,最後一項最駭人 (如無其他危險症狀其實不算是大問題,呼吸自然會恢復過來)。

 

 

2.

在高地多飲水。

 

身體在適應高度時會透支水分 (「大尿」的由來),多飲水補充水分很重要。

 

 

3.

高山反應的症狀:

 

幾乎一定出現的是頭痛,其他有食慾不振、心跳加速、失眠、作嘔作悶和疲倦等。

 

 

4. 我只有頭痛沒其他症狀,這不是高山反應。  

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我在尼泊爾便只有頭痛而沒有其他症狀,在沙巴神山更是食慾旺盛。

 

 

5. 高山反應何時出現  

高山反應多出現在三千米以上地方,但有部分較敏感的,高山反應在二千多米便已開始出現。

當然上山速度太快是引發高山反應的主因,一般的指引是每天不要上多過三百米。以同一時間爬升同一高度計算,徒步登山的較坐車的容易引發高山反應。

 

 

6. 我有高山反應,怎麼辦?  

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到達高地後都有高山反應,只要反應未至太強烈,身體又能適應,那便無大礙。

對待高山反應的最重要原則,是在症狀未完全消退前切忌繼續上山,如症狀持續或轉趨嚴重則應儘快下山。

 

 

7.

高山反應的成因:

 

隨著高度增加,氣壓減少,每次吸入肺部的氧氣量亦隨之減少,於是呼吸頻率和心跳增加以抵消外面減少了的氧氣量。

可惜這樣會令身體排走太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主要決定呼吸速率的因素,二氧化碳減少會令身體「忘記」呼吸。日間清醒時我們的意識會「醒覺」要呼吸,固問題不大,但有些人在睡覺時會因二氧化碳濃度太低而間歇性停止呼吸,雖然呼吸會自然恢復過來,但已令不知情者惶恐不已,間歇性停止呼吸亦可能令高山反應惡化。

除加快呼吸外,身體會通過一仍未完全瞭解的機制排出水分,可能原因是這一方面增加血液的紅血球濃度,另一方面藉此調節血液內改變了的酸鹼度。無論如何,這會令我們縱使登山時出了汗仍需多上廁所 (「不合理」的大尿),亦因此人們常說上高山要多喝水以補充水分 (雖然喝水不能直接防止高山反應)。

還有為了令肺部能吸入更多的氧氣,肺部的血管會膨脹增加血流量。這反應的副作用是會令一些水分滲出血管,但只要情況不太嚴重,身體會把水分吸收回來,不致構成嚴重問題。

以上種種只是一時的權宜之策,血液內的化學改變引起頭痛等一連串高山反應。

  8.

高山反應何時消失?

 

假若患者停留在同一高度而未發生嚴重的高山反應,患者一般在 24 - 48 小時內能自動適應新的高度 (但六、七千多米以上的高度則不會完全適應),症狀消失。

大致過程是腦部會指令身體減低新陳代謝速度,降低對氧氣的需求,同時身體會分泌出一種簡稱 EPO 的酵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多了紅血球後吸入氧氣便較容易,適應外面減少了的氧氣量。

 

嚴重高山反應與致命高山症

1.

嚴重高山反應:

 

休息時仍感呼吸困難、極度疲倦、咳嗽 (或會帶血)、呼吸時發出不正常聲音、嘴唇或指甲發紫、失去協調動作能力 (最明顯是不能依直線而行)。

有以上任何一種病徵應立即下山,沒辦法下山的只好到附近醫院或診所,如有氧氣瓶也可作應急之用 (但仍要立即下山)。

  2.

兩種致命高山症:

 
  1. 「高山肺水腫」-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
  2. 「高山腦水腫」-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3.

致命高山症「高山肺水腫」HAPE

 

之前提及過肺部血管會膨脹增加氧氣交換,大多情形下這對身體無害,但若血管膨脹得太厲害,血壓太高,水分和血液滲出肺壁太快,肺部便會漸漸「積水」,形成 「高山肺水腫」。有人形容這情況是患者給自己的血水淹死了。

這時患者已身陷險境,隨時命喪黃泉。這時首要做的是立即讓患者下山。

  4.

致命高山症「高山腦水腫」HACE

 

之前亦提及過身體會通過一仍未完全瞭解的機制排出水分,這情況在腦內亦會發生。跟 HAPE 一樣,若這反應過劇會令腦部漸漸「積水」,形成 「高山腦水腫」,影響腦部功能。跟 HAPE 比較,HACE 較少出現,但也有可能兩者一齊發生。

患者同樣是身陷險境,必須立即下山。有一點很危險的是HACE 會減低患者的判斷能力,令患者得了此病也不自知,或者知道了也不能作出正確的處理方法。據說患者會做出很多蠢事,不加處理的幾小時會死亡。

 

預防

1.

慢慢登山

 

專家建議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地方,每天不可走上超過三百米 (以晚上睡覺的地方計),另每登上一千米要有至少額外一天的高度適應日,也就是留在相同高度多一天。日間如身體沒有異樣可多走上幾百米,但晚上必須返回較低地方睡覺。

實際情況有時不容許每天只走上三百米,這樣便應盡可能在之前加上一天高度適應日,並在當天日間走到高一些的地方然後返回休息,讓身體早些作出適應。

 

 

2.

如無可避免要急速走上高地,之前服用高山症藥物 Diamox (見下文)。

 

例子有:登非洲最高峰 Kilimanjaro,或乘飛機往西藏拉薩、秘魯庫斯科 (Cuzco 或 Qosco) 和玻利維亞拉巴斯 (La Paz) 等地。走尼泊爾珠峰線不應出現這種情況。

  3. 煙、酒、安眠藥、有麻醉或催眠成份止痛藥。  

在高地,以上的皆應避免。

 

 

4.

劇烈動作。

 

走得太急或揹負太重都會增加患上高山症的機會,在高地宜避免劇烈動作,盡量減慢節奏。

  5.

參加洋人的登山團。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

洋人一般喜歡快走,對適應高山不利。另外跟不太熟絡的人一起登山時,容易因好勝或怕丟臉而不敢表露自己有高山反應,或冒險在症狀未完全消失前繼續上山。人多也有可能令患者覺得如自己有事可能阻礙大隊進程,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問題。亦有可能看到同行的人之前也有類似的症狀而現在沒有事,自己也可能一樣,只是適應慢了少許,抱有僥倖心態。

和一大班人一起走的另一壞處,是大隊的登山速度或會比你身體可適應到的高度快。可能你花十天登山是沒有問題的,但登山團是九天的,你只好硬著頭皮跟隨。

  6.

決心太強。

 

這是我個人的另一見解。

做事有決心當然好,但有決心不等於盲目急進。如你和我一樣很想很想到 Kala Pattar,你應該下決心「一定要登上 Kala Pattar」而不是「一定要第一次嘗試就登上 Kala Pattar」,明白它們的分別嗎?

 

藥物

1.

頭痛難耐可服用 Panadol、阿士匹靈等藥物。

 

頭痛藥治標不治本,一些頭痛藥更有可能掩飾了身體仍未適應好高度的事實,反而加重危險。

其實服用 Diamox 會更好。Diamox 本身不是頭痛藥,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快人體對高度的適應,從治本出發。Diamox 不會掩飾高山反應的症狀。

 

 

2.

Diamox [註 3]正式名稱是 acetazolamide (醋唑磺胺) ...

 

對磺胺類藥物 (sulfa medicines) 過敏者、腎衰竭者及肝硬化者不宜服用,長期病患者、長期服藥者或不肯定自己對藥物有沒有敏感的也應先咨詢醫生意見才服用

Diamox 有利尿的副作用,也有可能令手腳有輕微麻痺的感覺 (我試過一次),停服後副作用會自然消失。

  3. 服用 Diamox ...  

作事前預防的要在到達高地最少 24 小時前開始服用,每 12 小時服食半粒 (125mg)。

我認為若不是急速到達高地,最好讓身體自然適應 (走珠峰線應不需要急速登高)。我上次因要飛往西藏,所以服用 Diamox 預防,到步後沒有頭痛;後來到海拔更高的納木錯,因覺得已在高原一段時間,便由得身體自然適應,在納木錯也只是有一點頭痛。

出現頭痛等一般高山反應後才服用的,可增加劑量至每 8 小時服食一粒 (250mg)。出現嚴重高山反應時應立即下山,不要單靠服食 Diamox

我那次到西藏不知作預防可減少劑量,依每 8 小時 250mg 的劑量,雙手出現輕微麻痺。最近一次我在秘魯又從海邊飛往海拔 3,800 多米的 Puno,依每 8 小時 125mg 的劑量,既沒有高山反應,又沒有出現雙手麻痺。

發覺自己已沒有頭痛和其他症狀後便可停服 (除非你還要繼續上更高的地方)。

 

 

4.

服食 Diamox 便無需理會之前的守則和預防方法。

 

服藥是末節,從根本預防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5.

藏藥「紅景天」可防治高山症。

 

我不敢否定紅景天的效用,但有人把它說成是仙丹一樣,有人又說沒明顯功效。我未見過它確實的治療原理,也沒見過它的正確服法,全是聽說回來的 --- 一貫的西藏旅遊資訊。

我還是推薦 Diamox,至少我自己當過四次「白老鼠」,比較過有服用、沒有服用、服多了和遲了服用的分別,證實它的藥效。我到東非前曾看醫生,介紹的也是這種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