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骄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22:49:23
:“我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骄横
  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
  面对突发惨剧,肇事者竟能连车都不停,继续淡定地去宿舍楼接女友,他该拥有何等强悍的心理素质?在被拦下之后,他高喊的那句“我爸是李刚”则诠释了他在犯下如此恶行后还能如此嚣张的缘由。经记者了解,“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在这个肇事者的心目中,显然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我爸”搞不定的。
  最近媒体刚报道过校园内正在上演的不正常现象:家庭背景助力校园“暗战”,权贵者的孩子,“班主任也让他三分”。如今的这出惨剧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例证,说明权力已经完全改变了部分下一代的世界观和行事准则。从这个肇事的“官二代”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正常人该拥有的起码的人性、看不到一点现代人该拥有的对法律起码的尊重。在肇事者看来,大概只要“我爸是李刚”,任何游戏规则都可以随便更改。
  某些“官二代”不可理喻的言行逻辑,完全“脱胎”于言行逻辑不可理喻的“官一代”。从一句飞扬跋扈的“我爸是李刚”,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李刚”平日里的行事作风。如果生活中“李刚”能善待自己的权位,约束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又怎会有如今的撞了人还不当回事?一旦权力护航就可突破法则四处“飙车”,则校园也不能在污浊的大坏境之内洁身自处。
  这些年来我们对大学教育缺陷越来越不能容忍。但在一个个学生逐渐习惯挟家庭权钱的余威在校园横行的时候,其他学生又该怎样去理解课堂里的那些教育呢?这些权力纵容下的“官二代”在自我扭曲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公序良俗致命一击。肇事者高喊的那句潜台词其实是———“我有权力撑腰,法律能奈我何?”这确实是对法律尊严的一种嘲讽。此恶少如果不能依法得到惩处,无论怎样高超的教育技巧,都难以安抚校园学子们被摧残的心灵,种种健康向善的教育会逐渐失去应有的说服力。

  蔡晓辉:官二代撞死人叫嚣“我爸爸是李刚”背后的权力魅影
  一场对“官二代”的讨伐正涌聚于各大网络论坛——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燕赵都市报》10月18日)。但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我爸爸是李刚!”
  “我爸爸是李刚”——就是这句话,成为我们时代身躯上最痛的一根刺。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撞车门”,被网友讨伐为“官二代”跋扈与无德的典型。而“官二代”的嚣张,其后闪烁的,是权力的身影。不由得感叹:如果没有网络,那背后不发一言的权力之手是否真能让此事无声滑过?由此还想起了跟拍特权车的河南摄影记者吕建福,在面对蛮横车主“你拍了也没地方让你播”时他所说的那句话——“您知道新浪吧?您的领导也上网吧?”
  拜“不道德”的人肉搜索所赐,我得以浏览他的空间和博客。从照片上看,他还是一个孩子,长相清秀,日志中写满了对高考的无奈,以及青春期小男生的一些小情怀,日常活动不过是大好河山四处走走、和同龄人一起开开车、与同学们小聚一下吃吃饭。他面孔上的稚气跟所有22岁的男生没有什么区别,你很难将这样一张稚气的面孔和肇事致人死亡、口吐狂言的“官二代”联系到一起。但一句“我爸爸是李刚”,注定让他要为日益嚣张的权力背负罪名。
  肇事者的空间留言板中布满了谩骂之词,集中了网民最愤怒的讨伐和最集中的炮火。对峙、攻击、侮辱,面对“官二代”这个标签时,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却又恰恰是促成事件公正解决的理性力量。舆论汹涌,才可驱走权力之手,这已经成了网络介入现实的惯性选择。什么是公正?就是让权力从此案中走开,还原事情的真相,给伤者与亡者最大的尊重,给民意以最真诚的回应。而不是遮遮掩掩,妄图其他。如果每一桩不公正都埋伏着一个“官二代”、“富二代”的魅影,那才是对社会最大伤害。
  还是让我们回归理性,睁大眼睛看看案件的定性与处理。案件的处理,目前定性为醉酒驾驶、交通肇事逃逸案。作为一桩最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其认定和处理属于技术性环节,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法律上已有清晰的规定。但此中瑕疵仍旧显而易见:事发地恰巧就在李刚副局长所辖的北市区,这让人更加明了那句“我爸爸是李刚”的潜台词:我的地盘我做主。
  所以,虽然是技术性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但当地公安部门在处理中仍旧需要真诚交代从权力到“官二代”之间的清晰脉络。

  李妍:“我爸是李刚”让人有多挫败
  两日来,一场有关某“官二代”撞人逃逸的事件,引发了网民广泛关注——16日21时40分许,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在被拦截后,该肇事者口出狂言称:“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经了解,该肇事男子的父亲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被撞伤的两名女生中,一陈姓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18日中新社)
黑色轿车、官二代、撞人后仍轻松地去接女友、事后放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些带有极强刺激意味的符号片段,已足以掀起一场网络风暴。客观来说,发生在河北大学的这起撞车事件,原本只应该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但因为肇事者撞人后漠视生命、扬长而去的轻松无德,以及事后嚣张跋扈的放言,很快,人们就将这起事件与“官二代”的身份划上了等号。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凡是好车出事,或者有特殊权力背景的人开车出事,往往会激发社会舆论的猛烈挞伐。网上经常爆出的宝马车抑或公权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时即使是很小的擦挂,往往也能引发公众围观,而激起公众怒火的,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事后肇事者骄横跋扈的态度。
  在普通公众心目中,权贵者交通肇事几乎都因循着这样一种逻辑:因为拥有权力和金钱这样显赫的身份背景,肇事者便拥有一种先天的心理及权力资源优势,这是他们面对交通事故能够轻松以对甚至口出狂言的根源,而隐藏在背后可能发生的权钱交易,则极有可能让事件继续滑向不公的深渊。长期以来,这样基于身份符号对肇事行为本身的判断,几乎快固化成人们对权贵者乃至权贵二代行为判定的思维定势。
  必须承认,这种基于身份标志的行为判定,乃至网络上汹涌的追问挞伐,有时也许并未体现出足够的理性精神。引发交通事故本身的,与肇事者的身份背景,本不应有任何直接联系。这就像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的,也会是家世并不显赫的普通人一样。
  而此次发生在河北大学的官二代撞人事件,则与去年发生于杭州的胡斌飙车案多有相似。公众都把舆论挞伐的矛头,指向了肇事者的身份背景:官二代和富二代。彼时,面对社会上普遍弥漫的对富贵者的仇视情绪,韩寒就曾撰文“该关心的和不该不关心的”,认为肇事者与其同伴表现出的,只与个人素质和对生命的冷漠态度相关,人们不能以财富对比,来无限拉升两边的极限来制造戏剧冲突。强调肇事者的富人背景,毋宁说是一种社会心理失衡的投射。
  这样的表述,似乎同样也可以放置在此次河北大学撞人事件中。但与胡斌案不同的是,肇事者事后那句“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却将这起恶性交通事故,彻底放置在了权力身份面前。这句话似乎也一语道出了公众面对此类事件的权利挫败与普遍焦虑:真正让公众怨愤的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可能隐藏在背后的不公。正是因为某些经济和权力资本对公共权利和社会公平的攫夺,才加剧了公众对社会不公的怨恨和恐惧,而权贵者对这种权力和经济资本的炫耀,则让这种对财富和权力的扭曲认知成为必然。
  如果看不到此类交通肇事案中的公众情绪背景,轻忽肇事者的身份,那么这类事件便很可能演变为权力部门的公信流失,进而加剧事件的不公。而就此次河北大学撞人案件本身而言,公众真正关心的,已不是那句“我爸爸是李刚”的狂傲之语。人们担忧的是:当地公安机关能否真正回避肇事者背后的权力身份,做到公正执法、独立断案?在这起交通事故已然发展成公共事件的时候,相关权力机构能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回应舆论质疑?否则,  “我爸是李刚”这样公然炫耀权力背景的言辞,该让我们有多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