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驳某省政协委员倡议为石家庄改名说/ 逸泉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9:50:34
原载逸泉轩主人的博客 2008-01-25
五柳村编者的话:玩弄文字游戏是中国文人的祖传特长,而这种讲求文字之学的“中学”碰到讲求事实之学的“西学”即科学,就只好败下阵来,历史已作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科学技术提到战略的高度,转为务实,日子刚刚好过一点,就有人偷天换日,贪天之功以为己功,歪曲为什么儒学奏效,东方科学将兴,拉传统文化为大旗,不分精华糟粕,一概推崇,社会上复古倒退之风甚盛,忽然想到改名,亦即当前这种心态的反映。本文用历史事实充分说理,及时驳斥,很有意义,特别是作者指出的“这个“都”作为大城市的名称,反映了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情况,”尤应重视。即将全文转发如下:
尸位素餐--驳某省政协委员倡议为石家庄改名说
中午浏览网页,又发现一篇奇文:《河北政协委员为省会拟新名 “石家庄”不够响亮》(http://news.sohu.com/20080125/n254874546.shtml),说是“随着省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石家庄市”这个名字,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省会地位和人民需要已不相称,需要改成一个更加响亮、能承载省会文明和人文素养且耐人寻味的名字”,于是“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陈玉建议为石家庄改名。陈玉委员说,河北省会是全省6900万人的形象,它需要一个更加响亮和富有韵味的名字。他还为石家庄拟定了3个名字:西柏坡市、冀都市、北宁市”云云。
看罢慨然。
众所周知,在今天这个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诸多曾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矛盾亟待解决,科学发展观急需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的年代,有多少大事需要省级政协委员通过政协这一参政议政机构,以提交议案、政治协商监督等方式得以解决啊!可以说,河北省政协会议,寄托了6900万河北父老乡亲们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河北迫切愿望,在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议上,这位委员,放着正经大事不管,“旁逸斜出”,提出什么改省会的名字,这不能不叫人联想起古人所谓“尸位素餐”!
且不说这位委员的不务正业,单看他提议要为石家庄改的名字,就知道他有多高的素质:我们知道,西柏坡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隶属石家庄市平山县,但是和石家庄还有相当的距离,而石家庄这个地方历史上和西柏坡也没什么特别的联系,如果仅仅是因为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而全然不顾这两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和在全国的影响),就把它所从属的地级市就改为同名城市,这除了证明他无知可笑之外,只能再证明他哗众取宠,或想搞新的政绩工程!关于革命圣地改为“市”,过去有韶山和井冈山为先例,但是,这两个地方以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极其特殊的地位,改为县级市,无可非议,即便哪一天西柏坡附近具备建立县级市的条件,设立一个“西柏坡市”,全国人民也无可厚非。但是今天要想随便更改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较大影响的河北省省会的名字,而且,更改的名字和省会驻地的历史毫不沾边,这就不免荒唐透顶。退一步讲,就算石家庄的“庄”字“不响亮”不“能承载省会文明和人文素养”且不“耐人寻味”,那么,改称“坡”,就能响亮、承载文明和人文素养了?这真令人啼笑皆非。假如这位委员的倡议通过,唯一的能达到的目的就只能是“耐人寻味”的“庄改坡”了!
再看这位省政协委员取得第二个名字:冀都。也且不说这两个字的谐音和“嫉妒”“基督”同音极容易惹人嘲弄(取名字最忌讳谐音,我的一位同事老兄,姓高,孩子出生之后,向我们征名,一位老教师给孩子取名“高笑飞”,这位老兄一开始觉得很好,但是转念一想,这太容易和“高消费”“高效肥”联系在一起,现在无所谓,孩子长大之后,肯定会受伙伴们取笑奚落,于是只得另改他名)或产生别的什么联想,单就河北作为“冀州”从先秦历史来看,它的“都”也就是中心城市,根据古史记载,只能是在今天冀州一带,而和石家庄无缘。况且,这个“都”作为大城市的名称,反映了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情况,如体现历史上“蜀”国沿革的“成都”。设若河北省会莫名其妙地改成“冀都”,那河南省会是不是也应该相应改成“豫都”?西藏的首府是不是也应该改称“藏都”?这样无由乱改地名的引发的政治后果,不知道这位省政协委员认真思考过吗?
三看这位省政协委员为河北省会取得第三个名字:北宁。亏他还想得出来这样一个名字,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地理位置独特,河北在历史上曾被中央政府设为直隶省,直接隶属于中央管理,为中央政权的安定做出很大贡献”。大家也应该都知道,辽宁前年(2006年2月8日)刚刚把“北宁”市恢复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北镇”,如此不仅大有拾人牙慧之嫌,更可能会造成人文地理上的混乱。问题的关键还不止这些,我们知道,青海省的省会叫“西宁”,广西的首府叫“南宁”,从全国地理位置来看,这个西宁、南宁,都差不多是祖国的边陲,确有“为中央政权的安定”之意。如果是在北宋时期,石家庄叫“北宁”,尚可算马马虎虎符合当时宋朝疆域的实际,(这一时期的北岳庙,就从山西浑源迁到河北曲阳县,北岳也由今天浑源县境内的北岳,改为曲阳唐县交界处的大茂山),但是在共和国大一统的今天,如果真的再需要一个“北宁市”,恐怕只能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境内设立,而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尚在首都北京之南,所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实际,改石家庄为“北宁”纯属无稽之谈!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好大喜功,做梦都想“名垂青史”的政绩工程的无能之辈,热衷于更改治所的名称。我的故乡,河北省完县就是在1994年8月8日更名为“顺平县”。这个“顺平”本来是王莽时期,因嫌完县当时的名称“曲逆”(曲逆是汉初大县,规模可以和洛阳相媲美,《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关于此的记载,因古县城临近曲逆河,故名)不吉利而取其反意更改而成,但是时间不长,新莽为东汉刘秀所取代,于是又恢复了“曲逆”的县名。千百年来,因为封建正统的缘故,老百姓对“新朝”的“新政”也根本不买帐,所以“顺平”这一人为的地名,根本就没有叫起来。尽管汉章帝还是因为不喜欢曲逆这个名称而改为“蒲阴”县,继而金代改为完州,明代开始叫完县,但是从习惯来说,虽然老百姓有时也把贫穷和完县的“完”字联系在一起调侃,但是谁也不会当真计较。后来,据说海外华侨有人因为“完”字和完蛋、完了联系太密切而不愿意来投资,所以县委县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推动本县经济发展”,大力宣传,上下活动,最终以“符合人民的愿望”为由,经上级批准,更名为“顺平”县,从而闹出很多笑话: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当时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我委托父亲给他寄一本《世界历史词典》,他收到后,给我父亲写信,说伯父这么多年不见,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家从完县搬到了顺平县!县名改的貌似吉利了,但是县里的经济状况照样不好,于是老百姓嘲弄地说,原来叫“完县”,经济状况不好可以理解,现在叫“顺平”,还是那么样,这叫做“顺顺当当地完了”!
记得前几年葛剑雄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批评不顾历史和实际的改名之风,如谈到襄阳和樊城合成不伦不类的“襄樊”,我深有同感。2001年我出差路过襄樊,想起历史上著名的襄阳、樊城,觉得很不是滋味,当时还暗地自我批评,自己是不是太墨守成规了,看了葛先生的文章,才认真思考,觉得这样依靠行政命令更改地名,就如同当年拆北京城一样,会留下无尽的诸多方面的后遗症。今天,看到这位省政协委员的所谓提案,不禁拍案而起,既然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协不议,不务正业,尸位素餐,这样的政协委员,趁早辞职回家卖红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