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红人谱:“康熙”人“智贱”则无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7:06:31

十年红人谱:“康熙”人“智贱”则无敌!


 


在父亲的丧礼上,康永把自己克制得很好。唯一失控痛哭流涕的一次,是他把最佳节目主持人金钟奖放到父亲灵前。


“得这个奖就是为了爸爸,可是他却看不到了。”康永说。那个在《康熙来了》之前就让康永得到最佳主持人金钟奖的节目叫《真情指数》,有点像Larry King的访问秀,专门访问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各方面的精英、名人。康永的上海律师老爸是个旧派知识分子,尽管儿子曾做过《翻书触电王》、《今夜不读书》等节目已经算是文教类节目了,但这些还是不登老爸心目中的“大雅之堂”。因此当康永费尽心尽力把这个父亲心目中“体面”的金钟奖放到灵位前时,才会如此百感交集。


以我对蔡爸爸有限的认识和了解,如果他还在世,《康熙来了》肯定也不是一个他心目中的“体面”节目。2004年当《康熙来了》开始制播,我相信连康永也想不到,这个在他父亲过世后开始的节目不但为他夺得更多金钟奖,同时在两岸三地造成更多比金钟奖更重要的影响。


从《真情指数》到《康熙来了》,这是康永生涯中从文化向娱乐的大转弯,这其实也象征了台湾影视主流文化的转变。不少内地的朋友跟我说,很羡慕台湾能出现像《康熙来了》这样的节目。事实上,它的横空出世自有历史条件的因缘际会。


2004年元月《康熙来了》开始播出时,正是台湾有线电视开放到了竞争最白热化的阶段。过多的频道以及有限的广告,让电视台业者理解到,这个行业已经变成了“少数赢家”才能赚钱的红海市场了。就像2000年民进党挟着全新的竞选、宣传模式赢得了“政权”一样,“出奇制胜”的节目内容成了赚钱的关键。这是过去被传统官方电视台视为“另类”的蔡康永、小S有机会在民营有线电视台崛起的重要历史背景。这些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的节目不但炒热了收视率,同时也造成了台湾地区官方老三台的式微。


当然,如果没有2004年陈水扁的竞选连任,没有岛内“蓝绿”对立以及借情结分化这些事,或许《康熙来了》的盛世还要再等一等。那时的台湾,表面上看起来弥漫着政治狂热,但大部分沉默的百姓,对于“政治热”其实有种排斥,希望能回到愉快、有趣、贴近人性的生活情调。因此,尽管有那么多想破头、出奇招的节目出现,《康熙来了》最终还是以一种不同的姿态,赢得了最大的注目。


这样的注目,固然来自节目本身的有趣。但在我看来,《康熙来了》之所以横扫台湾娱乐圈,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出一种“娱乐至上”的态度。本来大部分娱乐节目发的通告限于娱乐圈艺人,但由于康永过去主持《真情指数》和种种文化节目的基础,《康熙来了》的通告,甚至跨领域到政治人物、作家、艺术家等诸多名流精英。这些名流如果来到《康熙来了》只是像其他新闻节目一样,正经八百地谈理念、理想,那么《康熙来了》无非也只是一个有趣点的正经节目罢了。但有了小S的无厘头出招之后,节目就呈现了诸如问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穿什么样的内裤、对马英九展现花痴、剪下费翔的胸毛义卖赈灾、让明星卸妆比赛、选“丑小鸭冠军”“惧权冠军”等等片段,除了好笑,招招都挑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那些已经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正经”、“严肃”、“体面”。


这当然引起了争议与口水,但节目创造出来的那种公共领域少见的“嘉年华”氛围是那么罕见,又那么珍贵,因此《康熙来了》每次总是能在这些风波中安然度过。到了最后,这变成了一种所有参与这场盛会的人的共识,任何来到这里的人,都像进入一个特别的“公共嘉年华会”,也必须遵守嘉年华会里的欢乐原则。许多在别的场合说出来觉得不妥的言论,在这里反而变成了一种亲切、无伤大雅的好玩。这样的态度,很意外地正中了台湾社会想松一口气的“集体潜意识”,像是打赢了一场文化战争似的,确立了在这个节目“有趣”胜过一切的态度,不管你是来自政治、经济、娱乐还是任何领域的精英。


很多人批评《康熙来了》无厘头、肤浅,在我看来,这样的评论才是肤浅的评论。我所知道的康永、小S ,对于这个节目所面对的、所挑衅的,绝对是再清楚不过了。作为一对称职的主持人,最难的不是那些笑话或亮点,而是在那些能挑衅与不能挑衅、有趣与无趣之间分寸的拿捏。私底下的康永和小S与在《康熙来了》节目是不完全一样的。你可以说在《康熙》里的康永很搞笑,可康永不是一个搞笑的人。你可以说小S很无厘头、很花痴,可小S也不是一个无厘头、花痴的人。《康熙来了》是一个目标明确,作战场域也很清楚的节目。在我看来,这节目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无厘头、搞笑或花痴,反而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任务的清楚,并且用“严肃”的态度,精准地扮演了他们的角色。


和2004年刚开播时相比,台湾已经渐渐变成了一个不管谁跳出来骂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组织都不易成名的年代。在一个官员必须“变装”、“跳舞”、“唱歌”讨好老百姓换选票的环境里,《康熙》能挑衅的“严肃、正经、体面”范围显然越来越小。这使得同样的点子能引起的回响,愈来愈少。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制作班底,是否还相信《康熙来了》在原来“历史条件”下的作战策略?抑或他们要改弦易张另打“文化战场”?以台湾有线电视恶质竞争的本质,更八卦,更挑衅文化禁忌、尺度的节目会不会后来居上?康永和小S会用什么方式继续和整个华人社会互动?又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新的惊喜?这恐怕是在荧屏前的欢乐、笑声外,我另一个最大私房的乐趣了。    稿件来源:雅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