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解决学术造假不能只靠发文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43:04
针对复旦大学在去年年底通报三起学术造假事件及处理结果一事,教育部发言人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据我了解,教育部有关部门现在正着手制定《学术规范导读》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等文件,我相信这些文件出台以后,各个学校、各个有关科研部门将在处理学术道德事件的时候有章可循。”
按照这位发言人的说法,在这些文件出台之前,各个学校、科研部门对学术造假事件难道就无章可循?复旦大学的做法岂不成了没有政策依据?且不说对学术造假的认定和处理可依据学术界惯例,即使是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也早就发过了。例如早在2006年11月,科技部就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并在2007年1月18日宣布成立了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接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和协调调查处理工作。
但是该办公室在宣布成立之后,就在媒体上消声匿迹了。整整一年过去了,尽管有不少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的不端行为和腐败现象在媒体和网上被揭露出来,有的还引起了相当的反响,但是至今没有见到该办公室有任何的动作,更没有有任何人受到科技部的处理。复旦大学这次公布的造假事件中,一个获得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资助,一个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资助,都在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的管辖范围之内,为什么就听不到该办公室的声音?就算此前没有接到举报,现在复旦大学已经做完调查了,该办公室应该也有相应的处理吧?
要遏制学术腐败,光靠民间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官方机构的参与。由于利益关系,光靠学校、科研部门的自律也是不够的,需要有国家权力部门的介入。我一直在呼吁中国应该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专门机构来接受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调查和处理,但是我也担心在现在的环境下,这样的机构成立之后,是否会真正管事,是否会暗箱作业,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甚至名义上在打假实际上在护假。
我希望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能向公众汇报一下这一年来的工情况,让我们知道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严肃地处理一个重大造假事,起到的威慑作用要大于发布十个文件。希望科技部、教育部、中院在2008年不要只顾着发文件、继续只做表面文章,而能有切实的举措,让大家对中国学术有点信心。
2008.1.3.
转自新语丝(XYS200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