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火的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00:22


­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天气炎热时身体燥热;
­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
­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
­也有久病之人的“阴虚火旺”。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
­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
­虚火是用补法。
­怎样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
­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
­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
­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
­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
­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所以不论什么人,当感觉身体内有热、燥的时候,
­先按这3点对照一下,就知道这“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了。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
­都是泻火最好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
­而目前只是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火---实火泻之篇

­
­    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
­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
­加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
­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
­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
­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
­如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
­嘴唇干裂、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小便发黄等。
­那么,“火”烧起来,该选用哪种“灭火器”来灭火呢?
­根据中医理论,“上火”也分阴阳虚实,
­而“灭”这些“火”,用药有不同。
­灭实火

­实火症状重,来势猛。
­一般来说,感染性疾病,
­如各种炎症——热性肺炎、阑尾炎等,都属此类。
­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发干、小便黄赤等,
­是上述热性疾病的共性。
­牛黄解毒片:
­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
­牛黄清火丸:
­清热、散风、解毒,
­可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
­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灭肝火

­肝开窍于目,
­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多;
­脾气暴躁易冲动,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
­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黄连羊肝丸:
­有泻火明目的作用,
­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
­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之火,用于肝胆湿热。
­灭肺火

­肺有火主要表现为鼻及鼻腔干燥、生疮;
­干咳、痰粘黄、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觉憋闷等。
­羚羊清肺丸:
­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
­可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
­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
­清肺抑火丸:
­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作用。
­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
­栀子金花丸: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功效。
­可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板蓝根颗粒:
­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双黄莲口服液: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灭心火

­心有火主要表现在舌、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
­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想大量饮水等。
­同仁牛黄清心丸:
­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作用。
­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
­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
­安宫牛黄丸:
­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
­中风、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
­灭脾胃之火

­脾有火主要表现在口舌、
­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
­胃有火主要表现在牙及牙龈痛、
­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口臭、大便干燥。
­牛黄清胃丸:
­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功效。
­可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
­牛黄上清丸:
­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疮。
­新清宁片:
­活血化淤,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
­三黄片:
­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上火选药要分型  实火上蒸[B]

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病人的口渴感非常严重,会不停地喝水。但喝过水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中医认为,这类病人多为实火上蒸所致,应选用一些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等。[/B]
­  阴虚火旺
­  此类人群的口干多不大严重,渴的感觉相对较弱,喝水量也不多,喝水仅仅是为了润润嗓子,中医有个准确形象的描述叫“但于漱口,不欲咽下”。此类患者可选用金果饮、麦味地黄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等进行滋阴降火、养阴生津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  湿热口黏
­  还有一类病人除了嗓子干疼外,还伴有“口中黏腻不爽”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湿热上蒸、郁遏气机、气不化津、津不上乘所致。对于此类湿热口黏的上火病人,应当选用一些化湿的药物,如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等。
­
­ 火来火去

­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
­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
­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
­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
 
­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及舌尖糜烂等“上火”症状。
­“上火”可通过饮食调节,且“食疗”有独特的效果。
­表现症状: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
 
­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
­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
 
表现症状:
 
­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
 
­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
 
表现症状:
 
­分虚实两种,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
 
­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
­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
­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现症状:
 
­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
 
­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
­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五、吃猪腰去肾火
 
表现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
 
­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