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打牢执政根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3:04:2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09:26 黑龙江日报
按照省委常委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近期重点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专题报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问题,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就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1)">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贯彻《决定》,不仅要从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性质、作用、现状等方面来认识问题,而且应当用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从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上、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认识和思考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问题。
第一,党的执政能力具有组织上的系统性和运行机制上的层次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是执政大厦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整体上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应是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内在素质特征与外在表现的集合力,是由中央、地方、基层等各级党的组织和6800多万名党员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组织上的系统性和运行机制上的层次性。作为执政党整体层次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全党性的议政、执政、兴政能力,重点体现在民意汇集能力、政治录用能力、政治决策能力、维护稳定能力、政治教育能力等方面。作为中观层面的各级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基层政权建设能力上,重点是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作为微观层面的党员个体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在适应岗位需要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上。无论作为中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如何,对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之所以这样讲,是基于对《决定》中关于党内存在的“不适应”和“不符合”两个方面问题的表述和理解。
所谓“不适应”,就是《决定》所指出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以及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所谓“不符合”,就是《决定》所指出的,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等等。“不适应”和“不符合”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不解决好“不适应”的问题,就会在本领方面影响执政成效;不解决好“不符合”的问题,就会在作风方面影响执政成效。从我省的情况看,全省现有基层党组织107657个,其中发挥作用好的占78%,发挥作用不好的占2%,其它20%处于中游状态。发挥作用不好的或处于中游状态的党组织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机关党组织活动不经常或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党内监督乏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年龄老化,后继乏人,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不宽、能力不强;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突出,凝聚力不强,在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方面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党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不强,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一些党员思想观念保守,开拓创新能力弱,有的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弱化等等。这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也是不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的一些表现。不解决这些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执政水平就难以全面提高。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五个以”中处于基础环节,是实现党的执政任务和目标的一个重要支点。《决定》用“五个以”来表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这“五个以”,不仅具有系统性,而且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每一条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就失去了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也无法实现我们的执政目的,这就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就失去了执政的骨干力量,就无法完成我们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这就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任何政党执政,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都要以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为依托,没有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执政效率就无法提高,就会失去应有的保障,这就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没有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就无法落实到基层,这就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只有重视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只有重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执政意识和整体素质,保证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连接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础工程,固本强基才能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执政能力的提高,最终要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和带领群众去拼搏,去实践,去创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始终保持先进性,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队伍。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都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自觉地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才能更好的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二、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应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成果,推进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
第一,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前提来抓,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我省来说,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当前最根本的是,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努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组织好集体学习、党员自学、专题讨论等,使广大党员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要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一些党员中存在的学而不信、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增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使党员真正达到,增强党员意识,保持思想清醒、政治坚定;增强执政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先进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实践党的宗旨、造福于民,从而在武装头脑、加强修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第二,把建强班子、提高素质,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关键来抓,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紧紧抓住建强班子、提高素质这个关键,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近年来,在农村围绕“五个好”目标,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办法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了建设“付华廷、佘树德式”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活动,以“倒排查”方式整顿后进村党组织,实施了“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和“村村大学生计划”;在社区、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了创建“五个好”、“六个好”党组织活动。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应继续以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区分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明确其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认真地对照检查,找准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积极进行整改,真正使先进性的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得到充分落实。应进一步拓宽选拔渠道,完善选任机制,坚持围绕发展选人,根据需要用人,采取公开选拔,向社会招聘,组织委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那些政治强、作风好、懂经济、善开拓、有干劲、能够带头和带领群众把经济发展上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班子中来,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应采取适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全面提高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第三,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常新课题来抓,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好不好是执政能力高低和先进性如何的重要表现。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过硬本身就是一种执政能力。作风建设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统一,具有时代发展的特指要求,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工作的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固,也是党的宗旨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应该说,近年来我省开展的“两风”建设和“四承诺”、“三树立”、“两禁止”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作风建设。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也要把改进作风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把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困难大、基础差的地方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目前看,我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能够积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和群众,访民心、问民苦、解民忧、帮民富,体现和落实党的先进性,使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就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群众欢迎。
第四,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不竭动力来抓,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执政能力的不竭动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必须紧扣时代的节拍,在体制、机制和运行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促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在机制上创新。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查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特别要注意从体制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同时,认真总结各地各单位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作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经常性办法,形成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在党组织设置形式上创新。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和教育管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特别是应适应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新形势,加快党组织设置的跟进步伐;适应农村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和创新按产业、在行业协会、农民股份公司等新型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要在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创新。在工作指导上要由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向注重服务、示范、引导转变;在抓经济工作上,坚持把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同尊重群众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把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市场、进入市场、适应市场作为主要任务,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发展、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实现由习惯靠上级、找领导,向抓信息、找市场转变;在处理基层矛盾上,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实现由靠罚、靠压、简单从事向说服教育、民主协调、依靠法律转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在载体上创新。运用载体推动工作,是多年来我们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近年来,我们围绕发展抓党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载体。如,农村“三级联创”、“党员服务区”、“双培”工程;国企“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党员先锋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社区“五有一创建”活动等等,有效地促进了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应在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行之有效载体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中心,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抓住基层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总结符合本地实际、能够长期坚持、确有实效、党员拥护、群众欢迎的新载体新经验,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日报)
作者: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