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进: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及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24:12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  任进
2010年10月13日09:19
任进: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相关链接:
跳出“事业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事业单位将由身份到岗位大转变
刘霞:聘用制催生的新难题
2008年2月27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任务。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中极其重要的一类,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研究,探讨其改革方向和可能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及其特征
现有事业单位按照职能不同可以分为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公益型事业单位)、依法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即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和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即服务型事业单位)。
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虽然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与公益型事业单位均使用事业编制,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1.主要职能不同。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特殊的社会服务组织,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其主要职能;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虽然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但依法承担政府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任务。
2.获取法人资格的注册程序不完全相同。法律规定具备法人条件、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即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核或登记,已经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书的事业单位,不再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规定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直属事业单位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公益型事业单位,一般要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完成获取法人资格的法定程序。
3.产出不同。公益型事业单位的产出,主要是精神产品和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等公益性服务行为;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产出,主要是方针政策、规章和各种行政行为。
4.资金来源不同。公益型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情况:全部由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部分由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定额或定项补助为零;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应当全部由财政拨款,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执法经费。
5.工作人员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同。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其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公益型事业单位,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