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不要“捧杀”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9:28
不要“捧杀”中国经济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居伊·德·容凯尔(Guy de Jonquieres)
2006年2月10日 星期五


周的中国春节假期的确给香港带来了(几天)难得的新鲜空气。由于数千家大陆工厂暂时停业,经常笼罩着香港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毒雾暂时散去。就在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更确切地说是中国经济——放一个长假,又会怎样呢?
无疑,考虑到中国近来的增长速度,短期内似乎不太可能出现经济增长严重倒退的局面。同时,那些商业领袖显然也不大认同这种可能性——他们上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年会举办地,译者注)还为中国的奇迹而感到痴迷。但这并非不可想象。一些源于内部的意外事件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比如中国长期以来的过度投资引发螺旋式的通缩加剧,地产市场崩盘,或一连串的政策失误等。
我们再假设,没有其它因素使全球经济增长偏离轨道,同时也没有严重的社会动荡影响中国的稳定局面——诚然,这是一个重大的假设。那么,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会更糟糕吗?答案是“有可能”,但并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么糟糕——大部分损失的将是未实现的潜在收入增长,而非绝对意义的损失。

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但它在全世界收入及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仍然有限,以美元计算约为5%至6%。同时,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它在全球进口中所占份额也差不多(5%至6%),刚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此外,在出现衰退时,其进口的下滑将是不均衡的。资本货物和以中国作为消费大国的商品,其外国生产商将遭受最严重的冲击。不过,这不会是致命一击,因为该国约一半的进口用于制造出口产品。随着更多的产出因本国需求疲软而转向国外,这一比例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消费品将不受什么影响,因为它们多为本土制造。不管怎么说,中国市场规模仅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中国本国加工产能的扩张,一些类似钢铁等工业品的进口也已面临迅速的结构性下降。而像汽车零部件等其它产品也将很快步其后尘。
尽管如此,向中国、以及严重依赖其市场的其它经济体的出口下降,将使得世界其它地区的收入蒙受损失。但是,随着中国的消耗量降低,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将会随之下降,这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损失。咨询机构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估计,中国内需停滞给美国造成的大部分影响,只需幅度为30个基点的降息即可抵消。
当然,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不可避免的上升,可能引发美国方面的对抗性反应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但这绝非定论。美国政府的观点变化无常,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另外,对于去年中国对美盈余的巨额增长,迄今为止美国国会方面只是表达了不满,这一点令人侧目。
对华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减少,尤其是在资金流入越来越多地瞄准国内市场的情况下。然而,越来越多的投资却在追逐那些“一生只有一次”的机遇,投资于现有金融机构,而非新领域的项目,及倡导对于中国而言是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次周期性的低迷,或许并不足以阻止这种流入。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突然放缓,并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对于大宗商品领域过多的投机者来说,将是一大冲击。但从其它方面讲,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较小。中国仍然严格控制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其外部债务水平适度,国内债券及股票市场规模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中国政府也没有什么理由改变其外汇储备政策。的确,对出口依赖程度的上升,会增强其支撑美元的刺激。而无论怎样,它都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试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对(外汇储备)进行多样化调整来提高回报水平,反而会因为引发美元贬值而降低回报。
当然,上面谈到的一切都只是假设。很可能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如果成为现实,事情可能也不像我说的那样展开。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这个世界对中国是如此的痴迷,一方面垂涎于其市场,另一方面又畏惧其实力的不断上升,在中间不断摇摆,这种欣悦之情目前有脱离现实之虞。人们需要一种更为清醒的看法。
有四点必须铭记在心。首先,目前中国经济最与众不同的特色在于其(增长)速度,而非其规模。其次,尽管增长迅猛,但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重要性,总体而言还不是十分显著。第三,人们容易混淆目前“小中国”的现实和今后“大中国”的辉煌远景。最后,当经济体和市场严格依照其未来路径运行时,这属于例外,而非规律使然。
译者/何黎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