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1:57:29
[日期:2004-02-22] 来源:陆宝初  作者:和桥高中 [字体:大中小]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陆宝初
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以他崭新的观念和满腔热情,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爱满天下的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将鼓舞着人们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奋斗不已。在今天看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仍时时穿过岁月扣响我们的心灵,仍是中国教育的瑰宝,在教育改革的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他的“与时代俱进”的学校德育理论,“教人求真”的德育论,“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的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以及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终身教育等,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学校德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启发之一:落实“教人求真”的德育论,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
陶行知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教师的职责,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生的追求,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抓不好,其他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不仅如此,作为人的重要素质,他还强调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因此,在陶行知的素质教育观念中,贯穿始终的是“做真人”和“做现代人”的思想,突出人的主体意识。在培养良好个体素质上,他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事、学会创造、学会强身的培养目标。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体现了陶行知德育首位的思想;“学会学习”则已成为世界潮流,突出了能动作用和主体精神;“学会共事”、“学会创造”显示了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在过去和将来在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性,也是学校德育最为突出的两项高素质人才特征;“学会强身”则早已为世人接受,它是人才素质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可以说,陶行知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陶行知德育论观点,从目标、途径和方式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道德践行。
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他指出了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嘴上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作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目前,我们的德育似乎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同志指出:“知行不统一是当前德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要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即“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我们要协调来自学生周围环境的德育力量,营造一个确立良好道德信念的氛围,在体验、感悟中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把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做现代人”的思想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其次,注重集体“自治”。
陶行知先生把“自治”提到了德育培养目标的高度,当作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他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活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在集体生活中强调“自治”,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一方面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着重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再次,注重创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彼此崇拜的“活人”,即“真善美的活人”,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的开拓创新的人。他从以人为本、教育立人的高度洞悉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远要求,从生命情感和人格的高度阐述了一代新人成长的必然要求,将陶行知先生德育论推上了新的高峰。
在实践中用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的德育论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展现“做真人”和“做现代人”的崭新风貌,致力于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将会使我们的德育踏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启示之二:落实“教学做合一”教育观,强化主体创造力量。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教学做合一”当作学校教育的要义,他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间,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他强调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注重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校德育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陶行知先生以实践为中心,以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为动力,始终把社会、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整体,使教育与生活,也即教育与实践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活的过程,创造与“四通八达社会”相适应的“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真善美活人”。他立足生命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主体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活人”的教育,激发了生命的创造潜能。学习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要发挥学习主体以下几种力量。
首先,激发求知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发挖人求知活动中的“亲知”、“践行”的自觉性,形成内驱力,个体潜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探究精神的生命个体,本身就具有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强化这种主动求知、自主发展的能力,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索和自我完善中不断创造、发展。
其次,焕发生命个性的活力。
陶行知认为要建立“合理、进步与丰富”的集体生活,除了“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与整个世界相沟通”外,还要“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看重个性。”重视个体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建构主体的情感、精神和人格,在实践、创造中铸造主体人文精神内核,这是教育境界的提升。因为面对一个个生命个体,由于生活经历和体验各不相同,认知与情感也千差万别,生命个体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因此而丰富多彩,教育者所要做的,惟有尊重与期待,有差异地发展这一个个生命个体,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
再次,触发主体人格的张力。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重视生命个体的坦诚交流与人文探索,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本身的活力作为教育的动力,完善学生人格,凸现个体生命的人格张力,创新生命个体,才能使教育教学由他控、他律跨入自控、自律的境界,实现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
启示三:落实“与时代俱进”的教育观,提升教育境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的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他认为,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必须“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文明人”。他的“与时代俱进”的学校德育思想,主要体现了以下发展要求。
首先,以教育现代化振兴民族,创造教育的辉煌。
他努力探索旧中国的发展道路,认为“中国现在危机四伏,存亡一缕。做成这个原因,就是这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要赶上发达国家,“要挽回国家的危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而寻生路”。这与新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关于教育要优先发展的观点前后钩联,历史再一次在中华民族踏上富强发达道路的时候,印证了陶先生的谆谆教诲。民族要振兴,教育要发展,只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着眼于教育事业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使我们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实行民族复兴的伟业,创造教育的辉煌。
其次,以教育现代化召唤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必须立足解放人、培育人、发展人的宗旨,致力于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陶行知说:“现代国家的教育,要本着民治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去建设他的制度,分析和估定他的内容,发明和实验他的方法,而考核他的效果。”用民主和科学精神强化学校德育,走中国自己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陶先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期盼。他以做一个“与时代俱进”、“长久的现代的人”来强调学校德育的人的发展,体现“自主”、“自立”、“自动”的主体素质与能力,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陶先生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再次,以教育现代化唤醒人文精神,浇开生命情感之花。
陶行知先生以他远大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吹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角,他以“养成‘自主’、‘自立’、‘自动’的共和国公民”,“人类互助”,“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等思想指导学校德育,达到强国、富民、健体,提升人类文明的目的。这是人文精神的唤醒,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落实的一项教育原则。陶行知先生以他宽广的胸襟高瞻远瞩,他把尊重人、塑造人放在了教育现代化的前沿,发展生命个体的自动性和创造性。他要求教育者与学生共甘苦,“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以“爱满天下”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
目前,学校德育改革正以它鲜明的时代性、人文性、发展性显示着教育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学陶师陶活动应该以扎实的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实我们的头脑,牢记陶先生“奋斗是成功之父”的教诲,在新的形势下弘扬行知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为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沈德鑫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2、《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研会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周毅、向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现代教师学概论》,于漪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查询
标题 内容 作者

本周热门内容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班主任发言稿“附小归来话感受”沙龙纪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设计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构建互动式课堂 轻松愉快浅谈“儿童画创作”六段式浅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三体育游戏活动中“一物多玩略读课文的教学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