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58:31
河池市人民政府文件
河政发[2006]47号
关于印发河池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河池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河池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是由园林绿化苗木、草坪植物、鲜切花、干花、切叶、盆载植物、盆景(包括树庄盆景和山水盆景)、工业用花卉、食用花卉、药用花卉等组成。花卉产业泛指上述花卉及其种苗(含种球)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研究等。花卉产业既是一项高效农业产业,也是一项有益于绿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具有极其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广西花卉产业的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3〕7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5〕14号),把花卉产业列为广西农业优势产业。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促进我市花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河池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花卉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卉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兴产业,河池市的资源、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选择发展花卉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发展花卉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富裕河池的需要。花卉是一项占地面积少、效益高的新兴优势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产业,可迅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富裕河池的需要。
(三)发展花卉产业是增加就业机会,建设平安河池的需要。花卉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农村劳动力富余,城镇就业压力大。发展花卉产业,可为城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河池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花卉产业是建设生态河池、文化河池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人们对居住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镇的绿化、美化,家庭的种花、养花以及收藏名贵花卉等将逐步普及,并形成人们的时尚。发展花卉产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建设生态河池、文化河池的需要。
二、河池市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花卉产业现状。河池市的花卉产业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基本是由苗圃场和花卉盆景爱好者带头自发经营。目前,我市花卉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市内种植的花卉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要靠外地供应。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200亩,年销售额约170万元,加上外地调进、销售的花卉,年销售额约为400——600万元。我市花卉种类主要有鲜切花、盆花、盆景、庭院园林绿化苗、绿化树、草皮等,花卉类主要是市内销售,盆景类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目前,我市形成一定规模的基地有宜州市德胜苗圃场、德胜全村苗圃场、河池市农科所等;加入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会员近20人,加入中国盆景协会1人,还有加入兰花协会、根艺协会、奇石协会的。为了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10月成立了河池市花卉产业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花卉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政策不配套。花卉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涉及农业、林业、园林、旅游等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河池市花卉生产一直处于自由发展、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一个指导全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加上产业扶持政策不配套等,严重制约着我市花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市场不健全,流通渠道不顺畅。河池市除宜州建有一个较小的花卉专业市场外,其余各地均没有专业的花卉市场,花农基本上是等待客户上门购买。市场不健全,流通渠道不顺畅,严重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发展。
3、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效益差。据调查,全市花卉生产企业中,生产面积在50亩以上的仅有8家,其余都是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全市大部分花卉生产企业的生产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育苗和培育上,生产效益差。
(三)发展河池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
1、具有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河池市地处桂西北,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全市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天然野生的花卉资源十分丰富,如罗汉松、珍珠罗汉松、华南五针松、黑松、马尾松、火棘、杜鹃、榆树、十里香、黄杨、六月雪、杨梅、蚊母树、单性木兰、山茶花、金银花、春兰、剑兰、寒兰、墨兰、蔸兰等,其中部分已被花卉、盆景爱好者开发,有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驯化。
2、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河池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十分有利于花卉等植物的生长。
3、区位、交通等优势明显。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速公路、铁路贯穿其中,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交通便捷。同时,具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花卉产业有明显的优势。
4、国内外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来,世界花卉市场销售量一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36%。2003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645万亩、产值353亿元,分别比1982年增加53倍、116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收入也将同步增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个人的日常花卉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绿化、美化工程项目的实施,也需要大量的花草绿化、美化环境。
5、领导重视,花卉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河池市已成立了花卉产业领导小组和花卉盆景协会,花卉盆景协会入会人员已达300多人,河池市市区的花卉专业市场已进入规划建设阶段。目前河池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花卉企业49家,从业人数321人。此外还有大量利用庭园、楼顶种植、培育的花卉盆景和半专业人员,为加快河池的花卉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花卉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特色品种为品牌,以质量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基地作示范,大力推广优势品种,扶持龙头企业,推进花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我市花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适度集约化、规模化和名牌化生产;
3、科教兴花,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4、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相结合;
5、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共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200亩左右,发展到2万亩,销售额由现在400——600万元左右增加到1.5亿元左右,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到2015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销售额达到6.0亿元,基本达到全区中上水平。
三、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根据河池市花卉产业现状、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以及国内外市场前景,今后我市花卉产业发展要重点抓好花卉市场和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区域特色、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花卉企业,不断提高花卉产业化水平。
(一)园林绿化苗木。目前河池市园林绿化苗木和草坪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一些苗木还销往区内外。但是,总体上的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大部分仍以初级产品形式投入市场,未体现其应有的优势。
发展方向:顺应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趋势,充分挖掘我市特色观赏植物资源,适度引种驯化适生的市外优良观赏植物。以优质的亚热带园林绿化植物材料为主导产品,组建龙头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园林绿化苗木和草坪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逐步形成苗木的培育、繁殖、栽培、养护到园林配植应用等成熟的生产技术体系,产品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把河池市建成全区绿化苗木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重点布局:以西南出海大通道两旁兼顾中心城市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各自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种质资源优势,大力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园林绿化苗木和草坪。具体布局是:宜州、金城江、南丹、环江、都安等县(市、区)重点建设中心城市园林绿化苗木和草坪生产基地;鼓励宜州、环江、天峨、巴马、南丹、金城江六甲等旅游重点地区与农家乐游、食用花卉采摘体验游、花卉科普观光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旅游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重点项目:天峨县林朵林场绿化苗木基地、环江县大才花卉基地、市林科所花卉基地。
(二)特色花卉。
走特色之路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花卉产品出路在于“奇、特、新、优”,而特有的种质则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基因资源。河池市地处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如单性木兰、珍珠罗汉松、火棘、野生兰花等。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特有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培育“奇、特、新、优”花卉品种,是我市提高花卉产品竞争力、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发展方向、目标:坚持开发地方特有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为主,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花卉品种,提升其在花卉产品结构中的地位,增强我市花卉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两年内培育出3——5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花卉新品种,并使之尽快进入产业化生产。到2010年培育出8个以上特色花卉新品种,使我市特色花卉逐步处于花卉产业的主导地位。
重点布局:以市农科所、林科所和天峨县林朵林场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为主体,加快环江、南丹、天峨等县特色花卉新品种的开发、培育,促进其商品化生产进程。
(三)鲜切花、切叶。
鲜切花是花卉产业中能够实现“高回报”的主要产品,但我市几乎没有生产,全市几十家花店的鲜切花全靠外调。我市乡土观叶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观赏蕨类植物非常丰富,适生的棕榈植物也较多,生产潜力巨大。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产业优势尚未体现。
发展方向、目标:加强国内外中高档鲜切花品种及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推广,选择适宜我市栽培的蕙兰、月季等中高档鲜切花品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筛选并培育具有特色的切叶植物品种,提高质量,形成成熟的切叶生产(含种植、采收、包装、运输、保鲜等)技术体系。到2010年,初步形成我市相对完善的鲜切花、切叶生产技术体系,全市切花、切叶生产面积达到0.1万亩,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
重点布局:以金城江区、宜州市为中心,辐射带动罗城、环江、南丹、都安等县,布局我市鲜切花、切叶生产基地。
(四)盆载花卉、盆景。
盆载植物是花卉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花卉产业的主要产品。我市盆载花卉和盆景种类繁多,尤其是盆景资源丰富,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此外,我市的兰花资源也十分丰富,已成为我市参与国际花卉贸易为数不多的花品之一。如何充分挖掘盆景资源,提升盆景的文化与艺术品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商品盆景生产综合效益,是我市花卉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展方向: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与开发我市盆载植物资源,不断提升盆花、盆景(包括树庄盆景和山水盆景)文化和艺术品味,提高河池盆花、盆景的知名度,加速商品盆花、盆景生产进程,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盆花、盆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商品盆载植物生产面积达0.3万亩,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到2015年,全市商品盆载植物生产面积达0.6万亩,销售额达到1.2亿元。
重点布局:金城江布局盆花、盆景、国兰生产基地,南丹、巴马布局山茶花生产基地,都安布局山水特色盆景基地。
(五)花卉市场。
花卉市场是花卉产品的集中展示区和集散地,是花卉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花企、花农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动员社会发展花卉生产的同时,在市内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花卉市场建设是产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市场建设,把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花农、专业市场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市场+公司+基地+花农”的模式。同时,要做好花卉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产业的协调发展。
重点布局:2006年重点抓好金城江花卉专业市场项目的建设。该市场建设规模8000平方米,集产品展示、储运、批发、零售于一体;同时,努力办好宜州市花卉专业市场。到2010年,分别在都安、南丹、巴马等县建设三个专业市场,使河池形成较为完整的花卉市场销售网络。
四、发展花卉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引导,大力扶持花卉产业发展。各县(市、区)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花卉的原则,确定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任务,搞好市场定位,选准重点企业和项目,在组织协调、财力支持、科技攻关、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确保重点项目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国内外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引导,下大力气抓好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根据本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将花卉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和壮大投资和经营主体,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以民营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引导各行各业、区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到市内独资或合资办花卉生产基地、建设花卉市场等,以加快我市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是中国现代农业从小农经济迈入产业经济的时代要求。各地要培育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效益好的龙头企业,联合广大花农,实行“公司+基地+花农”、“公司+基地+技术”等生产经营模式,发挥综合优势,形成产、供、销于一体的花卉生产经营联合体。
(三)建立健全花卉协会,充分发挥花卉协会在花卉产业发展中的中介作用。花卉协会是联结花卉企业和花农的中介组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使其成为花卉企业和花农驾驭花卉市场、开展花卉生产、拓宽国内外市场、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集中连片办基地、组织参加各种花事活动的得力助手和参谋。为更好发挥花协的应有作用,希望各地重视加强对花协工作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活动经费,以便组织和开展种类花事活动,以推动河池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多渠道融资,加大财政、金融部门对花卉产业的扶持政策。
1、财政扶持政策。花卉产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市场化经营。但花卉产业作为加快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新兴产业,已被列为农业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刚刚起步,基础较差,各地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
2、金融扶持政策。按照中央确定的“四个倾斜”政策,即“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向生态环境倾斜”的精神,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花卉种苗繁育基地、种类花卉生产示范基地、花卉研究与开发等。
3、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融资力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若干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1〕100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推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花卉产业发展的领导。花卉产业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新兴农业优势产业,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监督,落实科学发展观,理顺花卉产业发展中相关部门的关系,力求使花卉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真正成为富民兴市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为全面推动花卉产业化进程,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决定把花卉生产列入广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制订本地的花卉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切实把花卉产业作为建设生态河池、文化河池、富裕河池、平安河池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出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