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6:49:33
2009年文化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10-06-29      发布机构: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9年,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加大文化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2009年的主要工作
一、抓住重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2009年紧紧围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有计划,按要求认真抓好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认真推进文化重点工程的实施。今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把东阳剧院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申报、选址、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和投标等工作,已在10月底开工建设。这重大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高我市的文化设施档次,提高我市的文化品位。二是围绕到2010年“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009年全市投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仅市级财政资金达225万元,建好综合文化站5个,文化达标村25个。三是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图书馆为主体,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东阳市中心,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在农村建立了382个基层服务点,基本型350个,加强型53个。今年7月通过了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规范化建设督导工作。
二、繁荣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是成功组织多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今年,我市的重大演出,在人手少、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开展了规模大、影响广、群众参与多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乡镇文化汇演、机关单位大合唱比赛、书画摄影展览、民间艺术大展演等活动异彩纷呈,其受众总数达10万之多。还协助有关部门举办了市第五届学校艺术汇报演出,舞动“文化”妇女才艺大展演,“文化敬老”演出,“五四”青年节纪念文艺演出和“东城之夏”主题广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带动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全市城乡重大文化活动100余次。
二是认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今年我局以各种形式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书达4万册次,送戏108场,送电影4300余场,送书画作品240多件。各乡镇文化站还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以发展经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而举行的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为服务中心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了积极贡献,并得到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打造艺术精品。今年加大了文化精品创作力度,不断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创作出观众广泛接受的文化新品,培育了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城市品位的文化精品,努力推进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参加省、市大赛,婺剧团“铁算盘与金算盘”在省婺剧现代小戏汇演中荣获金奖。
四是创新公共文化载体。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为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供各种公共文化产品。5月份启用了设在城区十字街一经堂的“百姓文化茶坊”,半年多来,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道情、花鼓、说书等传统民间曲艺展演,累计达100多场次,赛诗会、婺剧、越剧小品及歌泳排练演连续不断,各种座谈会、研讨会也经常举行,相关非遗项目、书画作品、摄影成果等品展示,深得市民的好评。为发掘草根大师,传播民间智慧,结合东阳人文精神大讨论活动,6月份又在图书馆内开设了“市民文化讲堂”,到现在为止,邀请各界人士举办小型座讲19次,听众达近万人次。为广泛深入地开展新时代、新意义的群众文化工作,开辟网络文化,拓展数字文化平台,于5月建成开通了东阳文化网,加强了文化信息的沟通,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五是加强文艺骨干培训。我局积极发挥文化艺术优势,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相继组织了舞蹈、合唱指导、笛子演奏、书画、排舞等培训班,共1000余人。还组织了13名文化指导员分赴全市18个乡镇(街道)进行文化辅导,指导工作,共计下乡、下村150余人次,培训村级文艺骨干400多人次。从而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培育群众欣赏文化艺术的能力。
三、加强管理,文博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强化博物馆网络体系。不断健全博物馆的功能,对馆施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完善,积极组织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临时展览,提高了博物馆展陈水平和服务质量,开馆一年来,吸引海内外观众40余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近年来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全体民众参与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今年,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13日文化遗产开展了文物普查成果、恐龙知识专题讲座等系列宣传活动,并利用“中国恐龙之乡”和“东阳龙”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文化遗产意识。10月5日杨岩村发现的恐龙化石就是市民主动举报后发现的。
三是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已完成了野外普查任务,普查了文物点近200余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500余处,登记点400余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300余处。同时完成了大部分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的信息资料整理工作。
四是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一年来,共抢救性清理古墓葬10余座,其中多为宋、明时期墓葬。特别是在杨大坞、下昆溪发掘出的宋、明古墓群做工考究、形制独特,在以往考古发掘中极其少见。此次发掘共清理出宋、明古墓葬9座,其中宋墓8座,明墓1座。出土珍贵文物数十件,有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古钱币等。这些出土器物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图案精美,其中婺州窑青瓷五层莲花罐在我市是首次出土,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此外,在马宅镇王谭村天坞填寺庙夏至井考古发掘中出土建筑木构件、纪年砖、屋脊构件、铁刀、筒瓦、板瓦、瓦当、滴水、青瓷碗文物。
10月5日,在马宅镇杨岩村平岭岗再次发现恐龙蛋化石,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甲龙类骨骼化石,距今约9千多万年。从目前发现的骨骼判断,至海豚两个同一属科不同个体的化石,这不仅为中国恐龙之乡增加了底蕴,更为研究东阳的地理环境提供了极好地素材。
五是注重传承民间文化。我市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纳入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第四批国家级、省级和第三批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编辑出版了《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一书;公布东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个,认真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意见。
四、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整治成效明显。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主要在长效机制建设、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督管理、政府管理与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方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日常稽查工作。按照“市场天天查,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巡查力度,特别是加强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时期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公开投诉电话和举报电话,及时处理违规违法经营者和管理者。另一方面集中整治、净化市场。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重点开展对网吧、电子游戏机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规经营行为,歌舞娱乐场所违规问题,音像市场和印刷盗版问题。根据统计今年文化执法出动562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374家次,查缴违法音像制品5977张,非法书刊703册,取缔无证游戏室15家,无证出版物摊点22家,取缔大蓬演出7家,立案查处各类违规经营单位6件。通过集中整治和日常巡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规经营活动逐步下降,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电子游戏机室现象和盗版音像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化市场朝规范、健康、繁荣方向发展。
五、抓好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局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认真抓好班子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认真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部署,在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傅兴平同志和学习实践活动第六指导组的全程指导下,自今年3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开展了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民生,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发展”为实践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形成了我市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认真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今后推进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举措,有效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
二是扎实提高服务效能。按照市委要求,结合文化工作的实际,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作风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抓落实,制定了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AB岗等制度。对各级纠风办及《行风热线》交办的工作,群众投诉问题都能做到及时办理、及时反馈。这样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有明显改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认真抓好镇乡文化队伍建设。作为金华市的试点,我们认真按要求进行现状摸底调研,提出我市工作实施建议,经市常委会决策认真实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就镇乡文化干部的配置、任用、待遇,镇乡文化工作的网络、队伍、经费等都得到了加强和落实,为下一步做好农村文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加大文化干部培训力度。4月下旬,组织乡镇文化站干部、下属单位党政正职及局中层以上干部共64人赴海宁市进行了考察培训。培训期间邀请了省文化厅领导进行了辅导讲课,考察了海宁市有关乡镇的文化中心、文化示范村及非遗产保护中心,学习了海宁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市实际,开展了农民自办文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通过系列调研活动,使文化系统干部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市安委办的有关工作要求,我局组织5次,由局主要领导牵头,大规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了局属各单位、三江超市、网吧和歌舞娱乐等场所的安全,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打击盗掘、盗窃文物犯罪活动,组织查处了多起文物违法案件,有效地遏制了文物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此外,我局的人事工作、综合治理工作、纪检工作、三城同创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办理人大和政协提案工作、结对帮扶工作和文化信息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效。
2009年我市文化工作取得了成绩,当我们在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时,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主要有:
1、文化工作只有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作用才有生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已渗透到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围绕市委市府中心工作谋划文化工作,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呐喊,为人民群众加油消疲,因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群众的首肯,促进了文化工作。今年,我市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张书记对文化工作的专题调研,不仅对我市文化工作作了肯定,而且如何发挥文化工作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在人、财、物各方面大力支持;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等等,为使乡镇村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村风、民风进一步好转,都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东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只有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文化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共鸣”。自从2007年我市出台100号文件以来,推进了基层文化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设,切实保障了城乡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目前,我市城乡文化事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日趋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取得了进展,为方便老百姓经常性地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乡镇(街道)文艺汇演、“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等战略的推进,活动筹划品牌鲜明,活动宣传主题突出,内容形式别具特色,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惠民”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逐步保障,基层社区、乡村出现了文化惠民、乐民、亲民的新气象。文化指导员进社区、进农村的包片辅导制度不断强化,对基层文化活动,包括创作、演出、展览、群文理论研究等进行业务指导,并深入各文化活动点、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辅导培训工作,找准社区居民、农村农民文化需求的“兴奋点”,利用群众文化需求“共鸣点”,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灵活巧妙地注入宣传信息,使群众在品味文化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了乡镇(街道)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激发群众对社区、农村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形成了社区、农村建设的合力。
3、只有建设好一支高素质 文化干部队伍,才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近几年,我市文化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除各条线的年度工作安排外,还要做弥补以前欠账和承办大型文化活动。局机关和下属文化单位的工作内容增加,使我们承受了多年以来少有的超负荷工作运转。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干部队伍仍发扬了甘于奉献、善于战斗、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好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基层文化干部在缺少编制、待遇不高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全市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基层文化工作办得有声有色。正是按照市委抓人促事的要求,始终抓队伍建设不放松,要求文化干部用心、兢业、执着、求美,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有了这样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文化干部队伍,整个文化建设队伍才显示出了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市的文化工作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4、只有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文化工作才有活力。面对当前人民群众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文化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思路,由此文化活动的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有出路,创新出成果。今年,我市文化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积极探索,不断提供各种公共文化活动载体,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开辟了“百姓文化茶坊”,开设了“市民文化讲堂”,开通了“文化网”,成立了市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经常可以活动的室内文化场所,这些文化活动载体的创新,也正是群众文化工作所倡导和追求的,真正使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了全民的意识,极大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群众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也更好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文化工作与自己比有进步,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特别是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考评标准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做据,我市文化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仅就主观分析,我们的文化工作服务能力不高,文化工作方法不多,跟不上发展着的文化工作形势;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力度不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我们的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创新缺少更多的办法;我们工作的责任心还有待提高,许多工作如文化产业工作都没能很好地做。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改进,争取有较大的改观。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文化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0年文化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全国先进文化县(市)考核体系为标准,注重建设,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开拓创新,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体思路归结为:一个重点、两个推进、三大工程、十项任务、四项措施。
一个重点:
打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2010年是落实省、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十一五”期间完善和深化乡镇(街道)、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由于我市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悬殊,与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为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必须打好这场攻坚战,为“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建设转型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两个推进:
一、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全面落实省提出的文化繁荣“十大工程”和市委、市政府2007年100号文件精神,在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上见成效。以打好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战为突破口,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全面开展农村文艺活动,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文化创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2010年努力,摸清我市文化产业的底细,借鉴先进县市的经验,建档立制,构建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改造升级以木雕、竹编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支持已形成优势的影视产业;建立和拓展“东阳龙”文化产业新体系,逐步做大做强以“恐龙”为品牌的恐龙文化旅游产业。
三大工程:
一、素质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009年103号文件精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提升农村文艺骨干队伍和农村文化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展农村群众的政策、法律、科技文化艺术的综合素质。在文化系统开展“争当‘五事’干部职工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
二、遗产保护工程。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文物的发掘、收集、整理、展示和研究等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整理出版省级非遗产项目书籍,注意非遗产生态资源保护,建立非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弘扬民族民间艺术。
三、文化繁荣工程。积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农民自办文化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做到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调动广大文学、戏曲、书画、摄影人才,多创文艺精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拓展文化活动平台、提升文艺演出的质量,促进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生活繁荣兴旺。
十项任务: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不断组织文艺活动。通过组织好全市乡镇(街道)文艺汇演,开展好重大节庆日文化活动,带动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的开展,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二是打造艺术精品。在原有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丰富群众生活,加大曲艺、小品、戏剧、书画、音乐、舞蹈等节目的精品创作力度,创排优秀剧本,力推文艺精品。着重办好“东城之夜”主题广场演出等文化品牌活动,实施“一镇多品、一村一品”战略,推进文化艺术的蓬勃开展。三是抓好“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推进电影放映“2131”工程,年内送电影下乡4800场,持续实施送戏送书下乡,年内送戏下乡108场,送书下乡4万册次。四是广泛开展各种展览。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博、书画等展览,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内涵。
二、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这是一项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我市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好的东阳剧院建设。文化馆筹备新馆建设工作,市博物规划选址等工作。
三、起动“恐龙园”的规划。“东阳龙”是东阳恐龙文化的一张品牌,要积极利用东阳是“中国恐龙之乡”的特有平台,做好恐龙文化的文章。积极筹备,多方努力,做好东阳恐龙园的规划、设计、选址、招商等工作,为发展恐龙产业打实基础。
四、继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创建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通过多方努力争取100%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创建25个文化达村,完成“十一五”期间农村创建文化达标率33%以上。创造条件,强化服务,争取100%完成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创建镇乡图书配送中心8个,农村区域文化活动中心配送点70多个。
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重抓好:一是乡镇(街道)、村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培训一批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的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干,管理好农村文化阵地。二是农村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文艺特长,能够承担重任的农村文艺骨干,不断提高他们的文艺活动及文艺演出的水平,带动其它文艺爱好者,开展农村文艺活动。三是业务文艺活动队伍建设。组织几支有一定文艺演出水平,能经常开展活动的文艺活动团队。四是文化系统干部和乡镇(街道)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集中培训、资格准入、全员聘用、绩效考核、优胜劣汰的文化人才队伍机制。五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选拔一批热心于文化事业,甘于奉献,具有一定指导能力的文化志愿者。六是专业文艺队伍。塑造一批以婺剧团为龙头,一专多能,多出好节目,形成东阳特色,力争节目获大奖的文艺人才。
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加经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的宣传工作。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3”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将举办一次全市文化遗产成果展,展示东阳多年历史文化风貌;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提请市政府公布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同时力争有5个以上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组织开展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发挥东阳龙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七、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我市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民间艺术精品群英荟萃,拓展和利用好民间艺术,对提升东阳的文化品位是有重大意义。继续申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建立省级以上名录的传承基地,策划和实施非遗项目进景点工作,以及各种资料汇编、书籍出版等工作。
八、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打扶并举,依法管理,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开展文化市场整治活动,重点对网吧的整治,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打击网上传播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文化市场违法经营活动的查处力度,巩固整顿成果。加大扶持发展规模大、档次高、信誉好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市场的力度,重点是扶持和推广网吧、音像单位采取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流业态和网吧体系,提升市场的集约经营程度。
九、构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在前期我市文化产业的调研基础上,摸清当前东阳文化产业的现状,按照中央提出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市文化产业振兴意见,逐步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和体制。
十、提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利用率。建立农村信息共享工程的服务点。接通网点,加强培训,传授技术,积极发挥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的应有功能,提高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利用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项措施:
一、创新活动载体。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追求越来越高,只有创新文化活动的载体,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一是重视农民工文化活动工作。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艺术水平,使在东阳的农民工有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场所,创办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二是注重构建农村区域文化活动中心。针对我市农村公布广,有的区域农村相对集中,只有镇乡(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的特点,积极探索以综合文化站为主轴的区域文化活动中心,给更多的老百姓提供文化活动点。三是建立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大力发展、整理和保护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和具有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工艺,建立传承基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四是推广特色文化广场建设。为了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依据当地文化资源,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开展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建设。
二、强化考核机制。建立社会文化工作评价体系,制订市、乡镇(街道)文化工作考核标准和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以目标管理的方式推行我市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市上下形成关心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文化建设向前发展的根本。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2010年力争市、镇乡(街道)两级培训文化人员2000人次。
四、提升服务水平。狠抓工作作风,强化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对作风不实、办事拖拉、服务态度不好而影响形象的,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严格事业单位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同时,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文化权益有效得到落实而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