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0:21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字数:4135    字号:大中小
[摘要]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选择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和洛丁新(贝那普利)治疗组各70例。两组均在服药12个月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治疗前结果比较。结果 服药12个月后两组血压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均方差(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50)治疗后均明显上升(均P<0.05);两组高频率(HF)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低频率(LF)与HF 之比(LF/HF)明显下降(均P<0.05)。 结论 缬沙坦在平稳降低24 h 血压方面优于洛丁新,无咳嗽副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延缓血管肥厚,逆转心肌和血管重构,减少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使心室腔缩小,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率变异;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7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8)04-0249-03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脏改变。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LVH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LVH已作为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同时发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 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率变异性(HRV)异常[2] 。 缬沙坦(valsartan)是一种新型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了解其逆转LVH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HRV及其对LVH的影响,我们使用缬沙坦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观察治疗前后LVH逆转与HRV的变化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9年7月至2002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体质量达到或超过30%标准体质量,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期[3]。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46~81岁,平均(62.3±8.9)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经1周药物洗脱后随机分成缬沙坦和洛丁新(贝那普利)两组,每组7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方法:缬沙坦组80 mg•d-1,洛丁新组10 mg•d-1,缬沙坦与洛丁新均为诺华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降压药。2周后舒张压(DBP)仍>95 mmHg者加用双氢克尿噻25 mg,每天1次,4周后DBP如仍在95 mmHg者则退出研究组,共服药12个月。服药前取坐位休息30 min后测量右臂血压,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值。服药期间每周测血压2次。同时在服药前及服药12个月后记录动态心电图,计算动态血压谷/峰之值、HRV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代谢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检测配置500 Hz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24 h心电监测及HRV分析。时域选择24 h长程记录,指标有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平均5 min 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均方差(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百分数(PNN50)。频域选择短时程(5 min)。患者均于佩带机器日上午9:00采取平卧休息并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总功率(TP),极低频率(VLF),低频率(LF)和高频率(HF),并计算LF/HF值。
超声心动图使用Acuson P/X10型超声心动仪(美国产),探头频率为2.5 MHz,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
1.3 统计学处理
各项数据均以x-±s表示,各组间数值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降压效果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比较
两组治疗12个月后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缬沙坦组治疗2周后有11例DBP仍>95 mmHg,加服双氢克尿噻25 mg,1次•d-1,至第4周血压值控制满意;洛丁新组治疗2周后有7例DBP>95 mmHg,同样加服双氢克尿噻25 mg,1次•d-1,1周后DBP控制到95 mmHg以下。两组病人经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均能使24 h血压平稳下降。缬沙坦组SBP和DBP谷/峰之值分别为84%和70%;洛丁新组分别为69%和64%。两组经12个月治疗后,左心室各项指标(除LVDd与LVDs外)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时域值变化
治疗12个月后缬沙坦组SDNN、RMSSD、PNN50均明显上升(均P<0.05),洛丁新组RMSSD、PNN50也比治疗前上升(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频域值变化
见表2。两组治疗后HF均明显上升(P<0.05),LF/HF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洛丁新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咳嗽6例,头昏4例;缬沙坦组无咳嗽,头昏3例,肌肉酸痛2例。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血脂及血糖改变。
3 讨论
洛丁新是ACE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其降血压作用已得到临床普遍认可。缬沙坦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口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拮抗剂,可延缓血管肥厚,逆转心肌和血管重构,而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对AT2 型受体的刺激则有助于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3],高特异性地阻断与血压控制有关的AT1 受体亚型而调节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有效地控制降压[4]。本研究显示缬沙坦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还具有减少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使心室腔轻度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等作用,与ACE抑制剂洛丁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谷/峰之值大于洛丁新组,说明缬沙坦在稳定降低24 h血压方面优于洛丁新,虽缬沙坦组有少数病例出现头昏、头痛等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代谢等。
时域指标RMSSD(相当于频域指标HF)和SDNN则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而低频率与高频率指标之比(LF/HF)是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灵敏度指标[5] 。缬沙坦治疗后SDNN、RMSSD、HF和PNN50均增高(P<0.01),而LF/HF降低(P<0.05),这与缬沙坦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并抑制其重吸收作用有关[6-7]。
本研究表明,缬沙坦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降压疗效与洛丁新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小于洛丁新。
[参考文献] 
[1]Julius 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regulation in hypertension[J]. AmJCardiol,1991, 67:3B-7B.
[2]Tusji H, Venditti F J, Jr Menders E S, et al. Determinants of HRV in systemic hypertension[J].AmJ Cardioal, 1996, 77:1073-1077. 
[3]Tsazuki S, Matoba T, Eyuchis A, et al. 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ctivited tyrosine phosphatase[J]. Hypertension, 1996, 28:916-918.
[4]陈 刚,江志忠.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07,28(12):2018-2019.
[5]Juhamru K E,Airakainen H T, Antti Y,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J Cardiol, 1999, 83:1000-1005.
[6]陈宝仙,何俊玲,胡申江,等. 48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 高血压杂志,2000, 4:300-302.
[7]吴雅利,雷梦觉.硝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性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 2000, 6:343-344.
[收稿日期]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