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马尼拉同胞喋血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8:28
              先询问一下:为什么这两天360一直打不开? 

我看“马尼拉同胞喋血案”

 

毛牧青/

 

    一名菲律宾高级警督昨天在首都马尼拉劫持一辆载有25名大多来自中国香港的旅游团的旅游车。在与菲警方对峙了11个小时,最终在菲警强行武力解救中,导致人质8死2重伤其余5人情况不明的恶果(刚刚报道死亡10人),劫持者也被当场击毙。
    这在我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个解救人质大行动失败的著名案例。或许这次死的都是同胞让我悲愤,所以我把这次笨拙的马尼拉解救人质行动失败,归结为仅次于1972年9月5日以色列在西德慕尼黑解救被劫持运动员失败,及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解救一中学人质行动失败后的第三大惨案。而那两次行动中,分别导致包括9名运动员的11人遇害,及335名师生罹难。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岛国。曾长期来处于专制下问题不断。1986年2月的军事政变结束了20年的马科斯独裁政权,菲律宾开始走向民选制。但官员贪污腐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民族宗教矛盾、贩毒绑架暗杀等等沉屙痼疾,始终困扰后来的民选政府。而绑架事件屡屡发生也是世界闻名的,譬如去11月23日马京达瑙省达都温赛市市长小安帕图安,路途劫持并杀害了该省反对党人士及大批随行记者,仅挖掘出的尸体就达57人。而首都素有“绑架之都”之称,因为“仇富”“仇华”心理严重,以致有钱人不得不雇佣武装人员做保镖。即便如此也经常爆出绑架事件消息。

而这次劫持事件,我看了官方的报道,认为与以往许多与政治、宗教、金钱等“劫持”“绑架”事件不同。假如如果处理得当,绝对会化解危机,绝不会出现最终的惨剧。

下面是我根据官方报道汇总的事件发展轨迹及我的分析判断:

先看绑架者。绑架者是一名55岁叫门多萨的高级警官,作案时还穿着警服拿着M16式步枪。据马尼拉总警司马格迪拜说,门多萨“为人正直”,曾因表现突出荣获“十大杰出警察”勋章。他经常做好事,如拾金不昧等。而他的兄弟、儿子等多名亲人也是警察。他这次“劫持人质”原因很简单:今年退休却因“涉嫌敲诈”被解职,所有退休福利被取消。他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希望上司“恢复原职”他就投降。菲警方事后也证实了门多萨“他在表露善意”,他不希望拖至天黑和平解决问题。而这些要求他通过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表现出来。譬如他在12点多和3点半左右先后释放了包括老人儿童的9名人质;他在车风挡玻璃上贴出一张写着“撤销最终决定”的字条,另一张贴在车门的字条写着“用(劫持客车的)错误(行为)纠正(解职的)错误决定”;门多萨稍早前定出下午3点为解决挟持事件的期限,但稍后把期限延后到3点30分,再次证实他的“诚意”;第2次期限过后,他在大巴车窗上贴出写有“媒体,现在”字样字条,似乎是想通过媒体放话,似乎在暗示媒体,自己“被迫”不得不为之了。而天热、焦虑加之长而未决的拖延,尤其是他听说自己的弟弟被捕、车辆发动被警方打爆轮胎,和解希望破灭他才歇斯底里大开杀戒,以致警方发动强攻解救失败。

再看警方。从劫持事发到结束,警方围住大巴10多小时,然而却很少有作为。事发当天中午,菲警方经客车司机的手机与门多萨展开谈判,门多萨提出条件,要求警方恢复他的职位,并补偿他被解职期间的损失。结果谈判破裂,估计警方上报阿基诺政府并未答应他的条件;当门多萨的弟弟、也是高级警督的雷戈里奥赶到并与哥哥通话,门多萨抱怨“自己遭不公正对待……(遭解职)没走正当程序,没有听证会,没有申诉”,“感到失望,觉得自己在警察岗位上干得不错,却因自己没做过的事遭解职”,他还表示:只要廉政法庭取消针对他的革职令,并把命令送到他面前,他就马上投降放人;当天傍晚警方突然驱赶现场附近的记者,500米外的特警队也开始缩小包围圈准备强攻;有媒体报道,说警方逮捕了“怀疑给他通风报信”的弟弟,也激怒了门多萨;见到警察逼近,门多萨借助电话告诉媒体,“我看到很多特警靠近……我知道他们会杀了我,我让他们离开……我已经杀了两个人,如果他们不停下来,我会把他们都杀掉”,门多萨开始绝望,他的“善意”没能继续走下去;强攻开始,多名特警试图以铁锤把客车的后挡风玻璃打碎,或许特警深知车上的同行技术过硬才格外小心或许平日选练无术敲窗过于笨拙,几次被门多萨击退;随后警方向车内投掷数枚催泪弹,并在车外与门多萨交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特警终于打开客车后方太平门登车,车内响起激烈枪声;门多萨被击毙,车内横陈死伤者。悲剧结束。

毋庸置疑。门多萨不管是否无辜“被冤”是否表示“善意”,但这起震惊世界的劫持无辜滥杀无辜的丧尽天良的罪行必须遭到强烈谴责。但是,分析这起解救人质行动的结局,我不得不对菲律宾当局解救人质的极不成熟举措感到遗憾。

首先,以往劫持人质不少是恐怖分子多人,或为宗教信仰或为贪图钱财或为政治要挟,谈判和解救困难重重。而这起门多萨劫持人质的真正本质诱因和开始表现出的诚意,决定了很有可能向良性方向转化并非很棘手。因为门多萨目的只是想为自己洗清不白之冤(暂且这样认为)。警方为什么不能做出策略性的“将计就计”暂时予以“妥协”回应呢?譬如2007年3月28日,一菲律宾男子劫持了载有30名儿童和4名教师的校车,他在校车挡风玻璃处贴了一张请求政府答应“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肃清教育官员腐败”告示。时任的总统阿罗约立刻下令警方必须“劝说方案”力保人质安全。一国会议员和地方员出面耐心与之谈判,保证他的人身安全。最后这起绑架事件和平落幕。为什么门多萨这次劫持事件不能采取这个做法呢?既能避免流血事件又不耽搁“事后处理”。兴许还真能通过深入调查和法律程序,还门多萨一个“清白”或“污点”,说不定通过“门多萨门”还能挖出深藏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的“集团”哩。这种低思维做法拿到我这个平常人也会想到的。据说此次劫持事件上报到菲总统阿基诺三世那里做“决策”,他通过发言人表示决不与歹徒谈判。就这起极为“小儿科”的劫持案,阿基诺三世表现出的低水平却让我大惑不解大所失望。
    其次,特警队发起强攻,缩手缩脚折腾一个多小时成效甚微,眼睁睁看着人质被屠杀,让屏幕下众目睽睽的举世观众嗤之以鼻丢尽颜面:训练乏术极不专业,倒很像一支里弄组合的业余防暴杂牌队;铁锤砸玻璃绳索拉车门笨拙的简直就是在“过家家”。门多萨曾多次露面(最为典型的是他向同行招手的图片)却没遭到狙击手猎杀,丧失了最佳机会;如果远处的多名狙击手不敢开枪怕伤及无辜的话,那场内放几颗烟幕弹利用视线混沌助攻总可以了吧。看画面的结果却是警方没有破窗设备,一个特警手持铁锤先砸右侧车窗和车门,只砸出个小洞,砸车前窗也没砸开,后来转到车后部砸,仍没能进入车内,然后再转到右侧砸车窗,整个砸窗行动持续约1个小时,行动十分缓慢。特警打开车体后一度进入车内,却遭到枪击又撤出车外。到了8时40多时,向大巴投了几颗催泪弹,也只能让门多萨更加丧失人性滥杀人质。……如此反应“神速”的“特警”来回无效兜圈子,有多少人质不为歹徒轻松屠光?最终不但没能保全人质生命安全,还让流弹伤及行人和记者。

这次马尼拉惨案,对我国也是一个教训。

我国目前有许多犯罪现象与菲律宾很相似。就拿绑架挟持人质滥杀无辜平民的案件来说,近年来我国各地也是频频发生。除了少数敌对、民族和宗教的案例外,追根溯源大都与贫富不均、分配失衡、社会不公、矛盾激化等因素导致的心理扭曲而报复社会有关。要减少恶性案件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法治社会,竭力去解决导致这些社会罪恶的根源,而不是视而不见本源,故意把祸水引向“纯粹的个人罪恶”上。

刚刚发现天涯一位网友,就此惨案写了一首颇意味深长的《观后感》诗。全文如下:

这是一个民主国家/有一个讲原则的政府/和一支善打持久战的防爆警察//独行侠说:给我恢复原职,来换25名人质的生命/谈判专家说:不!/总统府发言人说:不!//警方布下铁桶阵/安静地等待枪匪的第一枪/是啊!毛主席都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终于枪声响起/马尼拉战役拉开序幕/一个多小时的强攻,英勇的菲佣战警占领了香港旅游用CNMD型坦克车!//九条香港人命,飘向爪哇国……/但是现场直播可圈可点!/至少人家诚实,把最差的一面都给全世界看了呢//

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它的观点,但小诗却散发出一种让人意会的气息。或许观彼看此相互对照问题,我们能从这起“同胞喋血马尼拉”的惨剧中悟出更多的话外题。
                                                   2010年8月24日中午

    本帖在《猫眼》的跟帖: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40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