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月刊2006/09/30 第128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02:28





■ 2006/09/30 第128期
歷史月刊網站首頁訂閱/退訂

□ 每月專輯 --從美洲殖民地到獨立建國(二)
□ 縱橫時空 --十年和平恍如一夢──烽火黎巴嫩記 (上)
--在倫敦看庶民生活 (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從美洲殖民地到獨立建國(二)
【文/黃延齡】
五月花號公約
這批清教徒於是他們訂立了〈五月花號公約〉(May Flower Compact),上面共有41位成年男子簽署。這份協定一般被認為是北美殖民地第一份成文憲法,如同歷史學者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在《牛津美國人民歷史》一書所說:「這公約很令人吃驚地揭露了那時期英國人自我統治的能力,這是第二個殖民地英國人決心生活在法律統治下的例子。」早期殖民者像幼兒學步般的自治條文,雖然有所瑕疵,但必須和其他殖民地作比較。包括英國的殖民地在內,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法律,還純粹只是國王或教會的旨意。〈五月花號公約〉前言裡說:「這一天,在我們到達港口前,發現某些尚未統一及和諧的地方,顯示其中有小團體派別的存在。我們認為組織成彼此協定且聯合的一體,將是一件好事。我們願服從於共同意見所建立及選擇的政府和統治者,並且發誓一字不差地遵守公約規定。」從這個角度看,〈五月花號公約〉裡已經呈現美國獨立建國的基本精神。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吾等簽約人,信仰之捍衛者,蒙上帝恩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與愛爾蘭國王詹姆士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吾王與基督信仰和榮譽的增進,吾等越海揚帆,以在維吉尼亞北部開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民眾自治團體。為使上述目的得以順利進行、維持並發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於本殖民地總體利益的一應公正法律、法規、條令、憲章與公職,吾等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
據此於耶穌公元1620年10月11日,吾王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世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君主陛下在位之年,在科德角簽署姓名如下,以資證明。
〈五月花號公約〉前言中「共同意見建立與選擇的政府」,以及本文裡「自願結為一個民眾自治團體」的約定,使不願生活在他們所憎惡的政教體系下的清教徒,來到美洲建立了宗教與國家的政府形式,允許他們以自己渴望的儀式禮拜。然而,由於堅信自己的宗教才是正確的信仰,他們並不打算寬容其他信仰派別。1629年,英國一群從事工商業的清教徒,取得英王頒布的特許狀,組成麻薩諸塞公司,並在麻薩諸塞先後建立許多殖民地。麻薩諸塞的清教徒雖然是英國宗教迫害的犧牲者,對於其他宗教並不寬容。年輕傳教士羅傑?威廉(Roger Williams, 1603~1683)因言論激烈,不為麻薩諸塞殖民地所容,為了避免被逮捕,逃到了納瑞甘塞(Narragansett)鄉下,向印第安人購地,實驗其宗教寬容與民主理想,終於創設了羅德島(Rhode Island)。羅德島於1663年宣布了《自治法》,以統治權必須基於人民的意願,認定了人民的主權基礎。後來各殖民地逐漸受其影響,採取類似措施,終於建立了殖民政府的典範。
這種自治的約定,與〈五月花號公約〉的基本精神相同,目的都在保障本身的政治及宗教信仰自由。除了羅德島外,賓夕法尼亞州的建立,亦足以說明這種追求自治的精神。這塊殖民地的建立源於威廉?佩恩(William Penn)這位貴格派(Quakers)信徒,想在美洲荒原建立一個殖民地的理想。1670年佩恩的父親去世,留給他斯圖亞特王朝虧欠的1.6萬英磅,經過了多年協商之後,他們劃給威廉一大片土地抵債。根據父親的名字,威廉將這片土地起名為「賓夕法尼亞」,並於1682年搭乘「歡迎號」(Welcome)離開英國,前往他的新領地。
佩恩這種「烏托邦」的觀點,起源於對受迫害的貴格派教友之同情。這些教友有些早已定居美洲,特別是在西紐澤西(West New Jersey)一帶。第一批賓州的主要移民,來自於英國、愛爾蘭和威爾斯,他們居住在費城附近。在這裡他們設有代表會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提供經濟發展機會。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寬容和民主統治,即使是熱誠虔敬的貴格派也不強行傳教。直到1700年,賓州無論在財富上、在人口上,都凌駕於頗具歷史的維吉尼亞和麻薩諸塞。當然,並非貴格派教友全無視於物質上的考量,大批的賓州移民受到了業主精明的廣告宣傳,以及特別慷慨的土地政策所吸引而來。但是對於歐洲無法獲取政治及宗教自由的人而言,政治與宗教自由的承諾,是一樣重要的移民誘因。
《烏托邦》的理想
雖然每個殖民地在宗教信仰上有所差異,寬容的程度亦不相同,但是建立一個政治與宗教自由的自治區,幾乎是其共同的理想。這個理想可以溯源自摩爾(Thomas More, 1478~1535)所寫的《烏托邦》(Utopia)一書。秦玉成在〈英國文藝復興與北美移民〉一文中即說:「早在十六世紀末,有能力的人便開始赴北美以實現自己的烏托邦夢想了。關於這一點,美國著名史家莫里森(Morison)也認為:『北起緬因,南至喬治亞的每一個重要的英國開拓者集團在思想上都有一種烏托邦理想。這種理想正是從托馬斯?摩爾爵士1516年初印行的《烏托邦》一書中得來的。』這些烏托邦理想中最具代表的是麻薩諸塞清教徒的『山巔之城』、賓夕法尼亞教友派的『兄弟友愛之國』、南卡羅來納的『大洋國』以及喬治亞業主的『人間樂園』。早期的殖民開拓者們都為實現自己的烏托邦理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英國北美殖民地在地理上,有利於早期烏托邦的建立。美洲是個與其他世界隔絕的大島,並且難以出入。清教徒在這裡發現「應許之地」,猶如舊約歷史重演,實踐上帝真正的律法。其中以賓夕法尼亞州的建立,堪稱烏托邦理想國的代表。
佩恩以英王欠其父親1.6萬英磅的債務取得賓州之後,為了表明志向,乃把首府命名為費勒德非亞(Philadelphia),意即「兄弟友愛之城」。他親自選擇了首府的位置,並且作了規畫。這一城市呈長方形,街道寬闊以樹名命名。佩恩更於1682年12月12日通過《大法》,規定宗教自由以防止宗教迫害。12月17日又通過一法案許以自由,對於印第安人也以友愛待之。對於其他歐洲人,威廉?佩恩也以兄弟友愛精神一視同仁,1681年他用英文、法文、德文和荷蘭文發表了一份《賓夕法尼亞領地簡介》,敦促歐洲人前來賓夕法尼亞,對旅程和裝備作了許多指導,並許諾給與政治和宗教自由。此外,免費給予每人50英畝土地,以每英畝一便士的租價可出租200英畝的農地,並可以100英磅購得一塊5000英畝的地產。這就是前面所言促使歐洲人移民賓州的土地政策與政治宗教自由的誘因,也是賓州在財富及人口快速超越維吉尼亞與麻薩諸塞州的原因。
此外,占移民人數相當比例的契約奴隸來到北美,也與《烏托邦》有一定的關係。在《烏托邦》問世以前,英國判罪很嚴,竊盜罪往往都要判死刑。摩爾在《烏托邦》第一部分中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批評。在《烏托邦》第二部分中,摩爾描述了烏托邦的奴隸制度。其奴隸來源分為兩類,一是犯重罪的本國人受懲罰淪為奴隸;二是在別國無以為生的苦工,自願來到烏托邦做奴隸。只要老老實實地勞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奴隸也可以成為自由人。就這樣,英國北美殖民地也盛行這種契約奴隸制。到1776年為止,作為契約奴隸來到北美的人已超過移民人數的一半以上。
可以說不論是上階層的統治者,或者是下階層的契約勞工,他們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新大陸,心中多少有建立一個「烏托邦」理想國的夢想。這個自由的夢想,讓他們訂定了「五月花號」、「羅德島自治法」和「賓州領地簡介」等自治公約,奠定自由民主的自治規章。當三千哩外的大英帝國以統治者姿態,不顧及殖民地的自治體系,強行徵稅以宣告其殖民地主權時,美國獨立戰爭乃因此爆發開來。傑佛遜在《獨立宣言》中,即對大英帝國有以下的指控:
未經我們同意就向我們強迫徵稅。……取消我們的特許狀,廢除我們最有價值的法律,徹底改變我們的政府結構。解散我們的議會,並宣稱他們擁有代表我們的所有立法權。
從《獨立宣言》可以看出,大英帝國未經殖民地同意即強迫徵稅,取消「特許狀」的權利,否定殖民地議會的立法權,是美國獨立革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獨立宣言》更強調:
我們曾時時警告他們,他們的立法機關企圖毫無根據地把管轄權延伸到我們身上。我們曾經提醒他們,注意我們遷移和定居這裡的狀況。我們曾經向他們那天生的正義感和慷慨精神呼籲過,也曾經懇求他們念在同文同種的淵源上,不承認這些必將損害我們的聯繫和交往的越權行為。他們卻對來自正義和同一血緣的呼聲置若罔聞。因此,我們不得不宣布分離,並且把他們看作和別人一樣:與我們開戰的是我們的敵人,與我們和平相處的是我們的朋友。
除了移民追求自由新天地的烏托邦理想外,英國傳統的代議政治權利、對殖民地自由放任的統治政策,以及啟蒙運動的政治哲學,都是形成《獨立宣言》上述觀點及訴求的主要因素。為了清楚理解其形成脈絡,筆者將回歸美洲殖民地的歷史情境,探索美國獨立革命的本質。~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從美洲殖民地到獨立建國 (一)
-------------------------------------------------------------------------------------------------   TOP
縱橫時空
■ 十年和平恍如一夢──烽火黎巴嫩記 (上)
【文/張輝誠】
2006年7月9日晚上十點多,我和妻坐在貝魯特星星廣場(阿語是Nejmeh Square)Haggen Daz的露天椅座上吃昂貴的冰淇淋套餐,餐廳內、街道上滿滿是人。和前兩天我們走逛至此的情況稍有不同的是,以勞力士贊助搭建成鐘塔為中心放射出的五條人行步道,每家餐廳都擺設出大大小小的白色布幕,並各自架妥投影機,實況轉播著世界盃足球季軍賽。德國中場球員巴斯帝安彷彿唱獨角戲一般,盤球、轉身、過人、勁射、破網,連帶一顆葡萄牙後衛的烏龍球,巴斯帝安可說獨進三球,球一破網,廣場上立即響起歡呼,大家興奮地跳著、叫著,幾乎聽不見鄰近Amir Munzer清真寺偶爾傳來的頌禱聲。也就在那一刻,會讓人遺忘這裡是貝魯特,你會以為這裡是巴黎,要不便是羅馬。
近寫貝魯特
我們本來不會在這裡的,原先我和妻計畫到巴黎自助度蜜月兩個月,後來妻聽聞大學同學說有一名國小老師POPO正招攬團員赴中東半自助旅行20天,我和妻深感興趣,認為到巴黎機會多的是,中東的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可不是說去就能去的地方,唯一讓人有些猶豫的只剩安全問題。聯絡上POPO老師後,他說他已經自助、帶團去過三四次了,內戰早已結束,治安更是比台灣還好。 ...~more~
-------------------------------------------------------------------------------------------------   TOP
■ 在倫敦看庶民生活 (上)
【文/池佳嬑】
到倫敦求學五年,我為了省錢以及轉校等原因,搬過了幾次家。東南西北總共六個區,幾乎都住過了。但是,最令我懷念也喜歡的,還是第一個家。當時年紀小, 第一次離家求學的我,選擇了一個倫敦東南靠近肯特郡(kent)郊區(第六區)的小鎮 Bromley 住了一年的寄宿家庭,讀附近每天只有半天課的語言學校。
多元社會
原則上倫敦是一個大熔爐。根據統計,有超過三成的人口都是由外地來的移民,包括學生、商人,還有自中東或阿爾巴尼亞一帶,尋求政治庇護的移民(asylums)。英國是人口高齡化傾向的國家,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都會被學校分配到和只有一對老夫妻的家庭居住。他們會負責三餐起居,因為子女都成家立業了,空房間可以用來租給學生,大家做個文化交流。...~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