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留給中國人的七種遺產 - bobo的豬窩 - 文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50:38

毛澤東留給中國人的七種遺產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09 18:36:07

查看( 822 ) / 評論( 15 ) / 評分( 45 / 5 )

 

第一是骨氣

 

 骨氣,這是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有尊嚴的國家和民族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精神品質。骨氣,說白了,就是要有脊樑骨;沒有脊樑骨,只有任人欺侮,任人宰割,任人凌辱,是一個永遠站不起來的可憐蟲。毛澤東的一生,是挺起脊樑、進行戰鬥的一生,是永不向強權和邪惡勢力低頭的一生。在他的領導下,1949年中國人終於「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從此挺起了脊樑,尊嚴地立於大國之林,永遠告別了屈辱挨打的時代

 

 第二是志氣

 

 毛澤東一無高貴的家世,二無顯赫的學歷,但他一直胸懷大志。志向,就是人生的目標,然後百折不回,力求實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壯年以後直到晚年,由於已經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核心,中國人的領袖,所以他的志向,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中共黨員和中國人的志向。

 

 第三是勇氣

 

 兩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史詩般的軍事壯舉和奇跡,長征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說有多困難就有多困難。例如,以事實生動地形容說,長征路上,「天上每天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然而,紅軍終於衝破重重障礙,克服了一切困難,取得了最後勝利。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膽識?!毛主席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成就了中國革命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以照抄照搬,一切都要靠自己敢於創造,敢於試驗,敢於實踐,敢於犧牲。毛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初見於兩萬五千里長征,再見於抗日戰爭,三見於三大決戰,四見於五次對外決戰。每一次決戰,都是中國歷史進程的一次飛躍,都是一次理論和戰略的突破。特別是晚年的反帝反修,更是一次巨大的理論和戰略的飛躍,因為當時的中國是在美蘇兩霸的重重圍堵之下,要衝破美蘇封鎖,結果毛還是像他領導的歷次鬥爭一樣,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第四是才氣

 

 才氣算不算是一種道德品質?儒家將智包括在五達德(仁義禮智信)之內,可見也是一種德性,一種精神品質。毛的才華是多方面的,而且都是超凡的才華!他是中國歷史上甚至人類歷史上,一個罕見的具有軍事、哲學、文學、政治等多方面綜合性超凡才華的曠世奇才!集眾美於一身,才能使他特有的骨氣、志氣、勇氣有用武之地。試想:他的軍事才能,如果不是加上他洞見機微的哲學智慧和富於想像力的詩人浪漫奔放的性格,恐怕也成就不了他的「戰神」和比美孫子武聖的地位。

 

 第五是土氣

 

 我所說的土,不是土包子的土,而是鄉土的土,可以理解為國情、民族風格。毛的這種土氣,體現在他為人行事的風格上,體現在他革命治國的思路上。例如,毛被充分肯定的一個重大的理論貢獻,就是將歐俄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本身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國情就是土氣的一種體現。長征時期,留俄的中共總書記博古的主要錯誤,就是在軍事上盲目地聽命於一個共產國際派來的,對中國歷史、政治、社會、軍事傳統一無所知、完全照搬西方和俄國革命軍事經驗的德國顧問李德的瞎指揮,以致同中國的國情格格不入,致使紅軍幾乎遭受覆滅的命運,被迫長征。最後,還是靠毛的土法子,游擊戰,才挽救了紅軍,引導中國大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締造了新中國!

 

 第六是正氣

 

 他一身的浩然正氣來自他大公無私的理想,來自於他一心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為人類解放的高尚道德情操。這決不僅僅是句政治口號,而是貫穿於他的整個思想中,並身體力行。他一家有六個親人為革命犧牲,包括他的愛妻楊開慧和長子毛岸英。

 

 第七是王氣

 

 也就是王者之氣。以德服人者王,這是中國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他晚年濟弱扶傾的反帝反霸事業,使他不僅在第三世界贏得了崇高聲望,也贏得了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政治人物的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