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邓小平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7:19:54
凤凰资讯 >历史 >历史纪事 > 正文
2007年12月16日 09:21《书摘》【大中小】 【打印】
相关标签: [邓小平]

少年邓小平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他,就是邓小平。
当儿子诞生后,邓绍昌似乎看到了一线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像先祖那样建功立业,希望儿子能超过先祖成为“贤才”、“人圣”。
按照邓家辈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属“先”字辈。
“邓先圣”——这个给予刚刚落地的婴儿的名字,饱含着邓绍昌的苦心和希冀。
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16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1919年下半年,邓小平离开家乡,从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挂念,辛勤的劳作和对远在异国他乡儿子的长久思念,终致积劳抑郁成疾,于1926年过早辞世。
邓绍昌在外面也很宽容和善,在家里却很严厉。他对子女们尤其严格,近乎苛求。邓小平在协兴小学堂读书时,有一次学业考试,因为连续几天生病没有能去上课,考试成绩列在第二名。邓绍昌闻得此事,异常生气,回家后将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直到邓小平的祖母出来解围才罢手。
从邓小平祖上的脉络可以看出,无论是邓氏家族的家庭遗风,还是父辈们的前瞻预测和把握大局的能力,都给了邓小平很大的影响。
在邓小平断奶以后,祖母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睡觉时祖母常把他搂在怀里,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一边哼着广安的儿歌:“月儿弯弯照楼台,打个呵欠瞌睡来,瞌睡虫,我的乖乖,哎哟哎哟。瞌睡虫,我的乖乖……”一天又一天,小平都是在奶奶的儿歌中酣然熟睡的。
相关报道:
李光耀: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
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密商“交班”
1975年毛泽东选择邓小平内情
邓小平与亲家贺彪的无间之谜
亲历者回忆:惊动邓小平的“二•二七”大案
邓小平身后的巾帼群
邓小平的临终时刻(组图)
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内情(图)
自述为何不当国家主席 邓小平会见金庸详情
邓小平: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泽东(图)
邓小平退休内情 当面提议军委主席人选
揭秘: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何共同推荐邓小平(图)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相关新闻
· 邓小平退居二线内幕 · 邓小平复出第一仗:指挥西沙海战打赢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