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高工资时代的实惠与虚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9 05:20:43

张敬伟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学者认为,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近年来出现的结构性拐点变化开启了全局性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将决定中国在未来5年左右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

中国已经跨过人均GDP3000美元的门槛,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高工资时代来临势在必然。事实上,今年以来人们已经感受到了高工资时代迫近的信号。

一项对珠三角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短缺比率(即空缺职位占现有职位的比率)平均为20.8%;有12.7%的受访企业的短缺比率甚至高达30%以上。

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自然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而伴随着中国产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劳动力价格不可能维持原有水平。工资上涨对劳动者而言是好事,能够提升购买力,这符合民生愿景。但是,对中国社会而言,高工资未必伴随着生活的高质量。这是因为,产业升级所致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属于市场因素;但是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市场因素,还有社会政治因素的跟进。具体而言,社会层面,劳动者应该普遍享有社会保障权益,政治层面,则应享有足够的公民权利。

现实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平台还不稳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在此逻辑下,公民的权利往往难以保全,而且缺乏低成本的救济渠道。更重要的是,在两极分化严重,缺乏橄榄形社会支撑的情形下,任何平(博客)均收入的数字和增收指标的统计,都不过是纯粹的数字游戏,无法让普通劳动者感受到现实的幸福。

今年涨一点点,明年涨一点点,而权威统计数字又明明白白地告诉公众增资多少比率,人们难免会嗤之以鼻,斥为虚妄。最关键的是,如此增资应该是建立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之下。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增资的“水涨”和通胀的“船高”不匹配,人们的感受是还不如不涨工资。

 

这种心理感受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下表现得相当典型。8月份的CPI增幅达到3.5%,并且是今年连续第7个月超过一年期定存利率2.25%,负利率的格局已经形成。因此,钱存银行只能越存越少。有人算过一笔账:在去年8月存1万元,今年8月到期后,连本带息共10225元;但如果按今年8月CPI指数算,这10225元仅相当于一年前的9875元,实际贬值125元。

存银行不保值,资本市场不稳定,宏调下的房市不明朗,又缺乏完善的社保来托底,这就是普通公众的现实生态。这种生态决定了,低工资时代民生充满忧虑,对高工资时代又颇多焦虑。民生愿景是最好的试纸,远比经济学家的推演高论实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