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越南人的中国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9:05:15
 恨爱交织:当代越南人的中国印象 
越南北部一处县城的市场景象。尹鸿伟/摄

在中国边境小城河口的中越边贸一条街上,越南女商贩(右一)热情地向顾客推销越南商品。


越南边民在中越边境的口岸排队进关,准备购买商品回越南销售。

尽管理论上越南的政治、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但事实上越南人对中国的友好是有限度的,甚至不乏仇恨成分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尹鸿伟 记者于胜楠发自昆明、北京
在中国广西大新县与越南高平省交界处著名的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风景区,摩肩接踵的中国游客除了对壮观的瀑布风景表示惊叹,更对瀑布上游具有特殊意义的53号界碑周边自然形成的“越南小商品街”感到意外惊喜。尽管这里商品种类很少,但是中国游客们仍然对那些产自越南或者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小食品、小商品产生了兴趣,而最大的旅游诱惑是这里的边界可以自由出入。 “我们喜欢你们中国人过来越南,你们的人来得越多,我们的生意会越好做,可以赚更多的钱。”在接过几张人民币后,一名越南妇女笑嘻嘻地用生硬的普通话说。
当然,这样的景像并不能代表所有越南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或者说越南人对中国的印象不完全都是这样。
2010年,不仅是中越两国建交60周年,还是中越友好年,但另一方面,在南海等敏感问题上,双方似乎又有着关系恶化的趋势,究竟这个邻居是如何看待他的昔日盟友兼敌人呢?
官方务实,民间较复杂
尽管中越两国从1991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在政治、经济等广泛领域加强了合作,但是表像的下面仍然隐藏着许多的不和谐的玄机。提起越南对中国的态度,总的来说官方比较务实,而民间却比较复杂,一部分人甚至对中国保持着不友好的态度。
几年前笔者去越南游历期间,在其北方著名城市奠边府曾经遇到一名20多岁的河内女孩,当时她和她的两名美国朋友在一起,表情始终充满着傲气。知道笔者来自中国以后,她与笔者就有了一番不太友好的对话。
“我很讨厌你们中国人。”
 “为什么呢?”
“以前你们来侵略越南,打死了我们很多人,现在还占着我们的国土。”她恨恨地说。    笔者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答复她,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她讨论清楚那场战争的原因,而且她也根本不会相信,因为我们彼此受到的教育肯定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们都一度把对方当作最危险的敌人,于是笔者只好对她这样说:
 “至少我没有参加,因为那时我年纪还小。”
 “那你父亲参加了吗?”她想了想,仍然不依不饶。 “没有,因为我父亲是名教师。”
 “那你父亲是教什么的,是不是教军事的?”她比划了一个开枪的手势。
    话说到这样的地步,一切都明白了,这就是不同教育下给双方年轻一代造成的不同感受和立场。在两名美国人的笑声中,笔者只有选择离开。看来,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越之间的那场战争留给一些越南人的记忆太深刻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化解,难以预料在什么时候将会成为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导火索。     事实上,越南民间的想法与政府一直有着差别,尤其一些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和历史研究者总是把中国当作公开的竞争者和潜在的敌人来对待,而不情愿看到政府与中国完全和睦相处。一些越南的民间学者甚至把中国欺负越南的历史追朔到数百年前,种种控诉教人难以忘怀。
由此造成越南对中国的态度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越南领导人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视为意识形态上的通道和潜在的保护者,越南的文化官员就曾经表示,中国影视作品能帮助越南坚守思想阵地;另一方面,越南老百姓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自豪感和独立精神,他们不希望被比自己强大的邻居所支配。
反华情绪“时紧时松”
目前,越南政府层面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不断组织“中越青年大联欢”等类似活动向中国示好,但是其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而越南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民间力量的声音,而且它也不得不兼顾民间的想法。
越南的华裔学者陈子原曾向笔者表示,随着中国产品和人员的大批拥入,一些越南人越来越担心,“虽然两国领导人反复强调友好交往,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领土争议等问题,一些越南人始终对中国心存芥蒂”。
例如中越红河新公路大桥历时4年共经历了24轮谈判,从谈判时间就可以看出越南对中国仍然明显存在顾虑。而从中国支付了更多的建大桥费用情况来判断,有越南人就认为中国比越南有着更急迫的需要。本来,越南与中国接壤的北部和西北部都非常贫穷,更需要发展,但是一些越南学者坚持认为云南和中国的利益会多于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从1986年实现革新开放至今,持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给越南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多矛盾逐步暴露并尖锐化。显然,怎样在多方合作中保证国家前进的步伐,同时不被责任感越来越重的民众所责难,是越南政府目前必须面对的难题。
“目前,越南高层领导内部明显存在两派:亲中和亲美(西方)的,尽管目前是亲中派占了优势,但是另外一方的势力也不容小看,因为后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操纵民意来达到目的。”陈子原说。
 就是在如此矛盾的复杂心态下,越南国内屡屡出现一些反华的声音与行动,这让声称要打造“阳光、开明、进步”形象的越南政府也感到压力,其通过打压媒体和民间言论人士让中国得到心理平衡并不难,但随后如何安抚民众却很费劲。实际上,越南政府已经很难完全控制民众中的反华情绪,所以其给外界的感觉总是“一时紧,一时松,没有章法”。
有不安情绪,但又不得不靠近
近10年来,越南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接近中国的发展速度。曾经饱受战争和贫困折磨的越南人现在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情况,但是有一点却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现在,从边境到内地,除了随处可见的中国商品,自身劳动力丰富的越南国内还大量出现中国劳工。越南的华裔学者陈子原表示,近年来越南国内对中国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多,反对者的意见比较集中,除了环境污染和国家安全层面,还提到社会问题——中国公司总是习惯带着自己的建设队伍来越南,很少把工作机会提供给越南本地人
这种“与越南老百姓抢饭碗”的情况已经使中国的形象大打折扣。2009年4月16日的《越南年轻人报》报道,目前在越南北部的广宁和海防两个热电厂的中国工人人数大大超过了越南工人人数,中国承包商几乎不使用越南工人而是从中国带来,甚至包括普通的劳动工人,现在中国普通劳动工人已随承包商开始出现在越南中部广南省的农山热电站。
香港亚洲问题研究员黄建炎认为,随着中国逐渐发展为经济大国,一些越南人难免有不安之感,不过越南渴望发展经济,又不得不向中国靠近。中国前驻越南大使齐建国也表示:“中国和越南在不同的阶段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完全是由双方高层领导把握和掌控的,民间的作用很小。现在,越南的生存、发展都需要与外界合作,其与中国进行合作是国家的需要,是历史的大趋势。”
而有关反对中国的各种事例仍然不断在越南国内出现,但是并非毫无约束:比如去年4月,越南一家名为《旅游报》的刊物就因刊登被本国政府指为“信息不实”和“引发中越仇恨”的文章而遭到了政府停刊三个月的惩罚。 “越南与中国的关系能够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值得珍惜,但是中国人说话应该更谨慎一些,因为‘小越南’对‘大中国’的举动始终比较敏感。”越南华裔学者陈子原说。
不过,由于在上个世纪与中国的那场边境战争中吃亏不小,所以要让越南,特别是民间人士对中国完全解除戒备心理是不可能的,加之各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因素存在,尽管目前越南的主流思潮是希望两国合作与共同进步,但“中国威胁论”在越南国内仍然会长期存在。
两国国民需要更多直接接触
“不错,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关于中国的是,中国曾经统治越南十多个世纪。历史课本里到处充满了爱国主义腔调,不断地强调越南的土地和领土权属于越南人民,而中国被形容成贪婪的扩张者,在一千年后还曾无数次的试图和幻想征服越南。”曾在海外留学的越南青年阮海党回忆起自己幼年时期在国内接受的“中国观”教育时说。
也许是走出国门,接触的人多了,特别是结交了一些中国朋友的缘故,小阮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在我社会圈子里的越南人谈起中国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中国对外领土扩张的野心,当然,这多半是越南媒体的功劳,被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沙群岛。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负面的消息,比如海洋争端、西藏问题、人权、还有中国有毒食品出口越南等。不过,我随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现在我并不是100%相信。”
这与那位越南河内女孩完全不同。原因可能是小阮与中国人直接接触过,而前者只是在学校里接受了前人的教育。 现在,越中两国的所有口岸日日开放,带动着两国间人流和物流的交换。两国边民在口岸上平静地往来,甚至有很多越南人去到中国境内开店做生意,看不出近10年的两国边境军事冲突对他们有什么影响。而中国的影响也逐渐向越南内地蔓延: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在越南也非常流行,中国作品占据了越南的影视业。很多越南的歌星喜欢起听起来很“中国人”的艺名,在受中文影响的越南人听来,这样中国化的名字似乎听起来更正式也更礼貌。在越南居住的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尊敬的,在胡志明市中心的很多顶级餐厅都是中国人开的。在生意方面,中国人还以将成功的生意经传给他们的下一代而闻名……
    难怪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天保口岸上的一名越南人说:“其实无论越南还是中国,老百姓更需要的是平静、富裕的生活,而不是领土的纷争和战争。所以希望今后无论有什么事情,都通过谈判而不是战争来解决,越南老百姓再也经不起战争了。” 越南在中美之间搞“取巧外交” (2010-08-23 16:31:05)
8月10日,越南边防官员登上访问岘港的美国驱逐舰“约翰S·麦凯恩”号。法新社 精明的越南在短期内不会轻易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同时,务实的越南亲中派们也不会反对与美国保持密切的经贸来往《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尹鸿伟发自昆明  东南亚的版图上,越南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无论其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在政治、经济上取得巨大进步,还是以前争取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持,先后打败法国殖民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或者更早以前与古代中国相处的智慧,并最终独立成国的历史。    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政治气候和经济利益的竞争令越南的形象更加醒目,其生存之道值得探寻。在时刻关心、学习“老大哥中国怎么做”的同时,越南也没有作茧自缚,其近年来不断与夙敌美国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也令外界称奇。 
难以消磨的“去中国化”情结历史上越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也是越南人不乐意承认的事实。幸运的是它在近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胡志明,他既有中国儒家的思想,又有西方民主和开明的作风。
作为当代越南的开国领导人,胡志明抓住了二战的历史机遇,奠定了越南南北统一、独立建国的基础,虽然其接受了苏联、中国的大力支持,但是都没有最终变成这些大国的简单翻版,尤其没有推行大规模的内部政治斗争运动,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可以说走出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但是越南也有过一些决策失误。例如其实现了南北统一后不但渗透了同为法国前殖民地的老挝、柬埔寨,还有意整合缅甸甚至泰国,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南半岛的枭雄地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黎笋领导期间,“敌视中国,倒向苏联”,公开出兵柬埔寨并长期驻扎,与泰国、中国在边境地区交恶10年之久,在中南半岛上一直都扮演着扩张主义者的角色,致使其国民经济发展被严重拖累。
    黎笋1986年去世后,越南决心逐步摆脱战争国家形象,全面走上“革新开放”之路。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并着手改善对华关系。
现在,中国政府和民间商人都已经在越南投下了大量资金,许多的公路修建、矿产开发以及发电项目都由中国公司参与建设。当然,大量中国资金、机械和工人进入越南的繁荣场景,也让其国内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坐卧不安。
尽管从古至今越南一直希望完成“去中国化”,总想摆脱汉族文化对其民众的影响,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越南与中国在文化上、地理上始终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而面对这个广泛接壤的北方大国,越南始终都存有戒畏之意,成为其意识中最想摆脱的枷锁。自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实现正常互访后,越南国内一种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潮认为,和美国靠拢对于制衡中国的崛起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想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越南的外交走向。 
对中国又迎又拒曾经经历过长年战争苦难,又在后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尝到甜头的越南,已经不会轻易言战,而更多施与政治智慧来达到目的。国际政治的无情、多变与现实等特点,已经在越南身上表现无遗,无论与法国、美国还是中国这些曾经交战的国家,越南人都能撇开仇恨笑脸相迎。
发生在2009年的两件事情很能反映越南对中国的复杂心态。一方面,越南大量删除互联网上有关反华的言论,对刊登“引发中越仇恨”文章的《旅游报》作停刊3个月处理,抓捕3名反华的越南博客作者;另一方面,也对在此问题上“犯错”的高级干部实施严厉处罚,例如《越南共产党电子报》转载了一篇源自中国媒体的文章,文中一名中国海军军官称在西沙群岛进行演练的目的是为了“保卫祖国南海边疆”,曾任越共中央宣教部副部长的该报总编辑陶维括为此被处罚金3000万越南盾(约1700美元)。    这样看似“矛盾”的情况里至少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越南尽管不乐意“处处有中国影子”的状况延续,但是也无法拒绝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援助;二是在南海利益问题上,目前在东南亚相关国家与中国的争执中,越南的力量和态度显然最出众。 
美越因“共同敌人”而拥抱越南目前的外交策略是争取在东盟内部采取对中国的共同立场、与美国接触以及与其他主要的地区大国建立安全关系。目前,越南已经利用其担任东盟主席国的便利,把南中国海领海争议纳入了这一地区组织的议程中,而一直跃跃欲试的美国也已经半推半就地公开宣布将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且支持东盟作出更加一致的地区反应。
显然,除了希望对中国产生制衡作用,越南更希望在越来越火爆的南海争端中获得斗争优势,在积极亲近美国的同时,其还在东盟内部积极宣扬“任何一对一都无法和中国较量,但如果将问题国际化则有取胜的可能”的观点。 不过,要想让越南完全投入美国的怀抱也并不容易,毕竟双方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发展思路上差距还很大,顶多就是在某一时期“只要有共同的敌人(中国),我们就可以是朋友”。
怀抱和平愿望的亚洲人当然不会希望越南在中美之间搞“取巧外交”最终弄巧成拙。应当说,目前,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相关各方的军事力量仍然处于“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状态,其实也成为一种未来斗争的准备阶段。精明的越南在短期内不会轻易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同时,务实的越南亲中派们也不会反对与美国保持密切的经贸来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caa320100lnhh.html 越南人并不仇视美国的真相(2010-08-16 10:34:35)
不断亲近美国的举动,除了让越南得到经济实惠,也足已使其在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尹鸿伟发自昆明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发生的战争,美国和越南因此成为死对头。而此次美国“华盛顿”号航母,以及以曾参与侵越战争的美国海军将领“约翰·S·麦凯恩”命名的导弹驱逐舰,访问越南,令美越军事关系迅速升温,甚至有媒体说美越进入“历史蜜月期”。     美越这一迅速接近的举动,令外界颇为惊讶。难道越南人已经忘记了美国战机曾经在头顶上的狂轰滥炸吗?如果说,越南人因为那场战争而仇恨美国,那就是一个严重的误会了。笔者自小在中越边境长大,近十多年来经常去越南采访,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包括越南历史、政治学者,甚至军方官员的亲属。对于那场战争,他们不断表示,“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越南要全面发展,没有必要总强调历史旧账,那样会让外界觉得越南人很狭隘。”还有越南学者说:“美国军队当年来越南,是为了支持南方的政府,而不是为了占领越南,即不是单纯的侵略行动,所以只要他们离开了,越南人也就不太在意了。”
    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个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据笔者观察,这既与越南民族的传统性格有关,也与政府的历史教育有关,甚至可以说与其曾经被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历史有关。越南的学校已经很少对年轻一代刻意进行“仇美教育”,相反对美国的一些先进科技、现代文明等深为赞许。
    越南的这些表现让美国安心,因此更加积极地伸出了合作之手。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曾经被美国支持的越南南方后来虽然被北方武力统一,但是传统上南方人对美国的了解和感情是一直存在的,甚至不乏多重的政治、文化认同,经济上更是仰慕不已。而随着近几年越南南方的干部大量进入国家权力的中枢,对美国的好感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其中重要的一点,地理遥远的美国不会在陆地、海洋上与越南发生关联与争执,这样的现实局面足以让越南高层和民众放心。而如果将同样的情况与中国的关系对比,显然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历史恩怨,以及现实中的海洋边界纷争等矛盾,却要复杂得多。    事实上,务实的越南人早已经抛弃意识形态和历史恩怨的束缚,与美国不断接近。无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有所考虑,并且希望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获得更多的收益。作为一心重返东南亚展现实力,甚至希望与该地区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角力的美国,自然很乐意与务实的越南进行多方位的合作。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2010年7月下旬表示,美国将在安全、经济和环境问题上加强同越南的合作,表明了将介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存在主权之争的南沙群岛问题的姿态。
 于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驶入了越南的海港,这不但表明这对昔日敌人之间的军事关系进一步升温,更证明了越南人并不仇视美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