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历史基本都失去了耐心-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00:34
我们对历史基本都失去了耐心作者:唐云来源:凯迪社区来源日期:2010-9-20本站发布时间:2010-9-30 9:47:44阅读量:776次

  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好得目不暇接,好得你都不好意思说造反这些词!

  虽然那边的船长还是没有放,但并不影响这边电视上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今儿去看老母亲,不小心看了本埠电视新闻,那是相当的雷人——满版伪装的庄严与悲愤,那些大学生、中学生们在采访话筒面前,非常顺利地就背出了几十年来没有丝毫变化的滥调:勿忘什么什么,振兴哪里哪里——如果这里面有我的学生的话,我肯定会被气死,因为我给他们讲的抗战以及918,除了会得出“勿忘什么什么”和“振兴哪里哪里”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而且跟现在电视上说的不大一样。因为我觉得,自我小时候识字开始,在这一天我们就在“勿忘”和“振兴”了,但是直到现在似乎也没大看见振兴,而且,如果不是这一天有些媒体还在做报道,基本上大家不是“勿忘”而且还有忘记得越来越干净的迹象。看来这里那里振兴与否,跟忘记什么和记得什么之间其实是没有啥必然联系的。听见他们说钓鱼岛,我听得恍惚,依稀听成“钓鱼台”。纵观历史,我认为自己这个“半耳”还真能一下听到本质,那就是小的们在喊保钓鱼岛,大的们其实要保的是稳坐钓鱼台,各司其责,是谓和谐也!如果要具体阐述,得从太祖感谢田中角荣那时说起,而真从那时说,我就成了白头宫女,不讨人喜欢了。现在我们对历史基本都是失去了耐心的,我们感兴趣的是有无热闹劲儿,感兴趣的是扯起旗子上街去呼喊爱国主义的口号——当然,我可以这样理解,喊口号是很解气的,而且大凡上街喊口号的人,平时积累的怨气是很多的,比如老百姓自焚了、房屋垮了、疫苗注射死人了之类事情发生,大家不敢上街喊,因为那一嗓子喊起来,估计那嗓子以及嗓子连着的这身子估计也不保了,这次趁内外有别的机会喊几声倒也无妨,即使喊口号并不能真的保钓,至少还可以“保气”。人家海峡对岸是咋整的?他们从法理的角度认真阐述着我们的主权,而不是简单依靠几个愤青的姿态。所以,我看见解放碑上面有人拉横幅,就有点不清楚,他是拿这个东西来威吓日本鬼子的呢还是拿来让我们拍照的——这地方抗战时叫精神堡垒,现在有点像精神宝器了!

  主人没有着急,全是租用土地的人在着急,有点奇怪!你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这大江大河,咱看看就是,心情好的时候赞美几句也行,若要认真地去为之拼命,那显然就有点无厘头了,唯一证明的结果是,这钓鱼台其实是很稳当的!

  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挡我滔滔幸福感。

  其幸福感来自多方面。一方面是鲁迅终于被赶出教材了,大家都不再劳累了。这是几十年来某些人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虽然毛时代看起来把鲁迅捧得很高(这正是大多数儒棍借以攻击鲁迅的口实),实际上那是一种对鲁迅精神的彻底背叛。道理很简单,拿文艺来说,一方面强力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把文艺直接工具化,把文艺家彻底奴才化,另一方面又大力鼓吹鲁迅毫不妥协的精神,赞扬他毫无奴颜媚骨;一方面公开把鲁迅说成是现代文学的高峰,另一方面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创作实践中,推行的却是另一个旗手,那个写出天上有两个太阳的郭沫若以及相类似的种种,假大空的文艺得以流行起来,完全得益于鲁迅忧愤深广精神被抛弃,所以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现在来看更像一种恶毒的诅咒,让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所以,我认为赶出鲁迅,并不是今天的事儿,鲁迅其实早就死了,肉体速朽,其精神亦速朽。当年鲁迅在写他的《野草》的时候,倒是自己祝愿自己速朽、他的那些“野草”早些衰萎,但他决计想不到,他的野草真的衰萎、速朽了,但这不是他所期望的,是这片土地不再需要他,而恰恰是他的明亮与坦荡不见容于这沉沉黑幕,黑幕终于要吞掉他,让他化为无形……

  令人想起《秋夜》里那两棵枣树以及那冷硬地刺向天空的枯枝。这枯枝曾经被毛泽东夸大为精钢尖钻,作为摆设的工艺品供人参观,亦供需要的时候拿下来搞几下杂耍……所以鲁迅早在纪念好友韦素园的时候就说过这样的意思,说人死后也会面临两种命运,要么被批判要么被利用,因为这本是一个势利的社会(原话记不清了)……

  而现在呢?我们也知道很多人靠鲁迅养活,也知道很多人贩卖的是另外一个鲁迅,但是我宁愿相信大浪淘沙的自然力量,食利者终将被挤出这个领域,而不希望鲁迅那反封建精神传统的断裂,因为,大家都懂的,我们之所以“勿忘”而未振兴,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至今没有走出鲁迅说的那个黑屋子——黑屋子当然反感鲁迅说他是黑屋子,因为它向我们宣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屋子——我们沉睡着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着,鲁迅为我们在血泊里挖的那一小孔,现在终于又要被堵上,竦身一摇的机会虽然就这样溜走,而幸福却感顿时上升,因为,胡适走了、鲁迅走了,我们留下了小沈阳和刘谦!小沈阳的师傅大家都认识,那不就是忽悠大王么?这不,打南边还来了个李敖,揣着一颗红心拖家带口,顺便带上陈姓红颜知己投奔而来,不知道这边给他留了几眼窑洞……

  这幸福就像蚁力神,“谁用谁知道”!

  幸福感的高潮当然是季节轮换——

  有一个叫糊涂的朋友,几个月前聊起季节这个话题,我顺便引用了李锐《人间》这部小说,小说里那个变异人的智障师妹总是念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暗喻着人世的苍凉与心性的不可捉摸。但糊涂坚定地说今冬明春!老夫耳背脑愚,竟不知从何解读。

  今日闲逛沃尔玛,突然灵光乍现,似乎盗梦空间逼近,进入糊涂的意识系统——如果你这几天不进商场,肯定不知道这是一个浪费的季节,如果你从不在意柴米油盐,更不知道这是一个狂欢的季节,借用《太行山上》的排比方式是这样的:看吧,月饼让人头昏脑胀,听吧,菜价让荷包羞涩万分——气焰千万丈千万丈……我说的是物价的气焰!这个气焰让我明白的今冬明春的意味。

  可笑我自己,曾经仿佛“三闾大夫”,长叹“哀民生之多艰”,殊不知“月饼灿烂耀中华”。每年这个时间都是这样吧,大小商场都堆满了月饼,我很是怀疑真有人会吃那玩意!

  百思不得其解,爆炸似地生产出满坑满谷的月饼,有多少腐败与浪费假良辰美景大行其道?又有多少离乡背井或墙破屋拆的人在此时空对冷月遍插茱萸?而今这时代,还有几人知道赏月的诗意、啜桂花酒之闲情?奔走于货利的深渊,有多少腐肉烂谷被掺进月饼?当良辰美景来临,各位真的有那良好的心情?

  其实我们知道,大家平时并不记起你有朋友、亲人,大家在努力奔波,有的为生存也有的是为贪欲……好在有那么个节日,好让大家突然记起贪欲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坏事,送月饼成了记起你亲人朋友的仪式,大家偶尔这么幸福一下大约也就过了一生。

  但这怎么和季节轮换扯到了一块呢?

  我理解那糊涂朋友说的是,这个样子的整法,完全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表现,没有末世情怀也没有彼岸意识的这黑屋子的人,一旦在大肆宣表物质、无所顾忌地浪费资源的话,那也就意味着沉睡的日子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那些用幸福的月饼撑饱自己的族群,接下来就会像猪一样乱拱,说不定这黑屋子就被拱倒了——肯定姿势很难看,但我们不是一个历来喜欢重头收拾旧山河的民族么?于是今冬明春好像还真有了那么一点意思了!

  让我们浪费粮食,大吃月饼把自己的肚子撑亮,除了像猪一样哼哼之外,也来拱一下如何?

  夏天走了,秋天到了,浪费的季节又来到——

  夏天走了,秋天到了,轮换的季节又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