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与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精神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体系中几个基(2009-10-26 09: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02:22

货币理论与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精神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体系中几个基

(2009-10-26 09:25:00)转载 标签:

杂谈

    既然谈到了货币,我们就对货币给以讨论与研究。

  我们先提出一些基本原理:

  1、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2、货币是价值的外在尺度,价值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马克思规定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劳动的计量标准。这外在的尺度与内在的劳动是不可分离的。西方经济学只考虑价格,而不考虑劳动,这就使得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货币的本质。

  3、货币是产权变换的现实手段,货币产生并流通于不同的产权之间。货币只是对于那具有等同价值的劳动产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也就是这种等同价值的标准与尺度,但作为商品形式的货币,它本身的价值与它所表现的价值并不一致,这个差值是货币生产者或发行者进行货币生产经营时的超额利润所在。现在称为铸币税。

  4、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从产权主体的对等关系来考察,假如它在个人买卖上是等同的,即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价值是等同的,就是说,有10个人生产10种不同的商品,这10种不同的商品还是由这10个人来消费,从个体角度来考察,如果抛开交换直接来看,就等于个人直接消费自己生产的商品。10种商品的价值相等,如果货币的价值与商品进行的是等价交换,则货币的价值与其所运行的次数之积就是总商品价值。即存量货币乘以次数为商品价值总值。这是自然经济社会为主的社会中,商品与货币交换的情景。如果货币所表现的商品相对价值与自身并不相应,情况也是一样。相对价值只是一种被赋予的价值,而不是商品或货币自身真实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相对价值-绝对价值,这一公式对于商品与货币是通用的。

  5、货币存量与产权的多少有关,与不同产权的每次变换量、变换次数有关,与经济个体的需求量、需求次数有关。这里的产权是指市场产权,这里的需求量是指市场需求量,而不是自然需求量。这样看来,产权越多,货币的流通次数越多,而产权需求量越大,每次的交换所需的货币量也相对要多一些。需求量的满足与实现可以是先靠信用来实现,后来才通过货币来支付,这样,货币在这里作为支付手段而成为信用货币,货币不流通就在所有主那里作为商品贮藏起来,为了日后使用,这就叫储蓄。货币的这种闲置给以利用起来,使之进入市场流通,这就是货币信用能力的发展。货币成为金融货币。

  6、从C+V+m=W  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1C=1W=1V,1m=1W;这就是自然经济下的产权公式,这里的农业生活资料来源于农民的劳动,或是由大自然给予,但却由劳动给以创造。而有些生产工具则是农民自己制造的,也可以是由手工业者来提供。其剩余产品则直接以产品形式1W来存在。这里1W=1G=2G等的商品交换形式还不存在。1G是第一部类的货币,2G是第二部类的货币。其来源是不同的,很多人只认为这些货币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其实再也没有货币的差别大了,而对货币的这种内容上的差别的区分对货币流通的研究来说,尤为重要。那年上街买东西,有一个人来商店还钱,说:这是你的苹果钱。我一听,就愣了半天。这怎么是苹果钱呢?后来方才明白,原来这是苹果钱!他要不说,你知道这是什么钱?银行里最要把这些给分清,所以一笔一笔地做账!账就是对货币的具体运动给以具体反映。这些货币的现实运动,是银行家所最要了解和把握的!要是这个搞不清,一笔一笔数目,一百,一千,一万,却不知道都是怎样来的,怎样去的,却不知道都是什么钱,岂不是混账一个!货币经济学家要是这样,岂不也是混账经济学家一个!我们的政府官员,在这方面也有这个习惯和毛病。老是GDP,GDP的,也不管这些货币的具体来源与用途,这些政府官老爷我们不能说他是糊涂一个,昏蛋一个,最起码也是混账一个!但这话从我们老百姓口上说出,让那些不搞民主的官爷面子上很可能过不去,因为这混账一词从语源上来看,应该是财大爷扔给下面的账房老先生怀里的账本时说的话!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主人对服务人员服务能力与工作的批评。要是把人民视为主人,而官员为公仆,则这样说官员为混账,还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而产权的货币与商品交换公式,从产业关联公式或社会几大部类的交换公式中可以看出:

  1C+1V+1m=1W

  2C+2V+2m=2W

  3C+3V+3m=3W

  一产为1W,公式1;二产为2W,公式2;三产为3W,公式3。

  产业关联和社会三大部类的交换为:

  1、内部交换:1W=1G;2W=2G;3W=3G;

  2、三大部类交换:1C=1G;1C源于第二部类,它是1C=2W;1W=2G=3G,同时也包括1W=1G,因为第一部类内部也存在有交换,并且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的发达程度也就是用1W=1G来表达的。这个第一部类的内部发达程度与第一部类对其他部类的交换的发展程度有着对应。我们的政府与经济学人很不理解这一点。所以以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可以很发达,但农业的市场化却是无所谓的,这又是一种混账思想意识。我们盖大楼都知道,楼越高,那根基也就要越深越坚固,并不像搭积木一样,不管下面怎么样,可以任意往上垒,这盖楼房能是搭积木吗?这经济发展能是搭积木吗?要不然,我们的物理学就可以不要了,因为绘画更不需要它!所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也就要求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产权方面要民主化,要把土地产权还于农民,要耕者有其田,并且土地可以自主流通。要不然,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就不能与这个发展的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相适应。这也就是我要提出在农业土地产权上实行民主共有制的原因。这里算是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此给以证明。有些当权者很有一种为公意识和为国为民忧心的思想意识,说,土地为民所有了,国家就没有了。土地自由流通,民就没有依靠了。我要说,这纯粹是担心天会塌下来!民有土地是天经地义,这是民生,民权与民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和各种制度的基础。但这个土地产权与历代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民主共有制产权体制。土地自由流通是与农民工流动,与劳动力市场化,与农业资本经营相一致的,要发展农业,就要产生无数的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工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社会主义的农业资本化当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殊规定。这是本质与规律的一致。从上面的交换公式中可以看出,不然,第二部类、第三部类的2V和3V的农业商品资料从哪里来?这本身就是由第一部类中的农业资本商品经营来实现和完成的。第二、三部类中的劳动力从哪里来,是从第一部类中的1V中分化出来的。因为1V是农村人口,农业人口,在自然经济下,这部分劳动力处于潜在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他们都转化为农民工劳动力,转化为第二部类的工人与第三部类的服务人员。当第一部类的人口流出到其他产业中时,这个产业中的劳动力就处于萎缩状态,它要发展和维持现有状况,就得从第二部类中吸收1C,使1C不断地发展壮大,能够取代流出去的农业劳动力,否则,农业就会停滞和萎缩!从94年到2004年这近十多年的农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证实这一点。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农业经济,它是计划经济的社会基础,由它产生出来的小商品农业经济与中国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与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商品化、市场化的市场经济、资本经济根本不相适应。这方面造成的后果:一是农业生物原料如棉花市场价格与供求,由国家控制,计划调节。对农业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害,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这是国家直接以政治的方式侵犯农民的权利。农业与农村成了为国家积累财富与剩余资金的重要来源,这是通过价格管制与工农业价格剪刀差,通过对土地的征占,通过地租即交公粮、调款等方面来实现的。农业没有发展和积累基金,只有维持农民的必要生存与基本生活,遇到不好的年成,这个必要量也是不够用的,就会发生贫困。在市场经济下,受商品剪刀差的影响,其生活消费水平在相对降低,在个人的心理与生活上,那种平淡而宁静的自然经济生活与心理受到了破坏,个人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商品消费对自己和家庭造成的一种直接性的现实压迫。当然,这种压迫后来是形成农业人口向其他经济领域流动的一种压力,与劳动力的商品化所形成的社会消费形成的诱发力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促成中国壮观的民工潮的形成与壮大!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业发展就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工业体制,这个体制在国内,容易受政府权力的限制与约束,这个工业产业的各经济主体,容易形成对官僚体制的依赖与顺从,这就使我们的产业缺乏真正的自主能力与自由竞争能力,在国内,容易形成垄断,并很可能会形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并在利益引导下,诱发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的产生。在国外,我们的企业自然也就缺乏真正的竞争能力,这种以自身的低廉价格形成的资源与成本优势,在国际上反而是一种不当竞争,容易引发国际经济磨擦与纠纷。而结果的结果,不管是胜还是败,真正受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不懂经济发展规律的人一提到这种资源优势与成本优势就唾沫纷飞,津津乐道。国也卖了,家也卖了,爹也卖了,娘也卖了,儿子也卖了,子孙也卖了,只要能卖的都卖了,自己只管数银子,还说自己有成本优势与资源优势!除了傻瓜之外,只有不要国家不要父母不要儿孙后代的无赖才会这样自夸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不当竞争,对那些真正发展的经济主体而言,恰恰是他们发展中的最大阻碍,因为这些不当竞争的企业不管他的资本有多大,它都是经济发展的阻力与障碍。正因为他的实力雄厚,而在真正市场体制形成的过程中,他所造成的阻力反而更大一些。第三,农业与农村人口消费不足,由农民工形成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也相对低廉,它形成的消费市场也相对很弱小,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国内的大众消费整体市场,其消费能力也会相对不高。我们知道,从产业关联与经济周转与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个最终消费市场所形成的资本也就是第一部类农业与轻工产业的实物资本与货币资本,而它作为流转资本同时也包含着被生产消费掉的第二部类即重工业的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如果我们依赖于国内消费市场来发展经济,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依赖国内市场,而是依赖于国际市场,通过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来发展我们的经济,那我们就是靠牺牲我们的成本与资源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这种成本与资源的相对优势在不久的将来,终将变为成本与资源劣势,不仅经济不能发展,自己反而会陷进自己所挖的这个成本与资源劣势的大坑中,再也爬不起来!当然,脖子上不长脑袋,而是长着葫芦的人,他们怎样认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谁知道他那葫芦里装的是啥东西,卖的是啥子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