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游目帖》复原展出 摹本毁于二战(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0:35:49
2007-12-04 13:36:21 来源:京华时报(北京)
核心提示:昨天,在二战中毁于原子弹爆炸的王羲之《游目帖》以其“本来面目”亮相,这是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使用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首次成功复原古代失传作品。

京华时报12月4日报道  昨天,在二战中毁于原子弹爆炸的王羲之《游目帖》以其“本来面目”亮相,这是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使用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首次成功复原古代失传作品。
《游目帖》共11行102字,是王羲之的重要作品。该帖真迹早佚,仅存的摹本在年代问题上一直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出自唐代。清内府于乾隆十二年收得此帖,八国联军入侵时流出恭王府,后流入日本。1934年,该帖印过珂罗版复制品。二战中,《游目帖》毁于原子弹轰炸。
2006年,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开始尝试利用数字技术复原《游目帖》。经过一年的查找,于今年3月找到了1934年用珂罗版按照原大印刷的《游目帖》,虽然是黑白的,但还算清楚,而且包括全部的题跋。
复原《游目帖》最重要的工作是将黑白图像复原成彩色。文物出版社和日本二玄社的专家针对各部分所用材料的颜色、质地,墨迹的颜色,各方印章的主人以及印章的颜色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和对比,提出了复原的方案。复原的具体技术工作由文物出版社文物修复复制中心负责,采用了文物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复制技术。
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表示,这是国内首次利用数字复制技术对已毁书画进行成功复原。之所以要进行复原,是因为目前所能见到的王羲之墨迹多为后世摹本,在现有资料和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复原作品是对古代文化和文物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和各种利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的《游目帖》目前仅此一件,双方决定将于明年进行小批量复制。
从今天起至10日,复原的《游目帖》将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