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格尔概念论的评析(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16:28

对黑格尔概念论的评析(三)

(2010-09-11 10:58:47)转载 标签:

杂谈

3、近代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始终有着一种以普遍性为绝对的情结。他们认为普遍性具有囊括一切的能力,事物由普遍性之规定所绽出。因而,普遍性是一切真实和确实无疑的知识的基础,只有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才是自然和世界之绝对所在和本原所在。

在笛卡尔那里,“我思”普遍地存在每一个个体中,上帝的观念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因此,我思也好,上帝的观念也好,因为它们具有普遍性的禀性,而成为自身绝对的确定性知识的基础所在。

在康德那里,普遍性不能从经验中获得,也不能从自在之物那里获得,只能从人类的心灵方式中获得。人类心灵以其知性的和理性的规定,给予了事物两个普遍的样式和属性,即时空的样式和属性,判断的样式和属性。在康德看来,只有心灵方式才具有普遍性的禀性,它是一种自身的先验绝对,是认识的本质所在和知识的基础所在。

而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世界和自然的全体所在,亦是自然和世界的普遍所在,普遍性存在于概念之中。一切概念的规定都具有它们各自的普遍性,无论质和量,有和无,一和多,抽象和具体,主观和客观,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自由和必然,有限和无限,等等,它们都以其普遍之规定存在于事物之中。而这些普遍之规定都是概念之普遍规定,而概念就是普遍之规定的全体。既然概念是普遍之规定全体,那么,概念在黑格尔那里就理所当然地、逻辑地成为了世界之绝对和自然之绝对。

在笛卡尔那里,普遍性是一种观念方式的绝对,在康德那里普遍性是一种心灵方式的绝对,在黑格尔那里则是一种概念方式的绝对。如果说在笛卡尔和康德那里,普遍性是纯主观的,那么在黑格尔那里,普遍性既是主观方式的,又是客观方式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概念这个普遍之绝对,不但创造了主体的过程,也创造了客体的过程。

然而,普遍性是否能够成为自然和世界之绝对呢?对此,我曾写了普遍性的背后。在我看来,普遍性不是满溢的、自我绝对的,任何一个普遍性都有着它们的背后。普遍性是一种抽象制作,这种抽象制作是建立在种种相互关系和主客共制的实在指代上的,而种种相互关系和主客共制的实在指代都是域定的,并以域定为自身的确立和界限所在。因此,在任何普遍性的背后,都有着它们的域定所在和界限所在。

例如,对于黑夜与白天交替这个普遍规律来说,或者对于月相盈亏交替的普遍规律来说,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并给地球上的环境、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生存作息带来了重大影响。然而,这样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制作和实在指代的确立,并不是自身绝对的,这样的普遍规律是由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所域定的,离开了些相互关系的域定,或者有朝一日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现有相互关系被改变,我们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被改变,那末,地球上的黑夜和白天交替,月球的盈亏变化交替的普遍规律就会离我们而去,原有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和月相盈亏交替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制作和实在指代亦会在我们的观念中不复存在。

那么,观念的普遍性、心灵方式的普遍性和概念的普遍性是否都能按照它们的意愿而成为自身绝对呢?

休谟和洛克曾相继著文批判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揭示了观念的经验来源。在康德那里,我们的一切认识都是主客共制。因此,观念并不具有它的自身绝对。

心灵方式也不是一种自身绝对的。我在认识论的讨论中,多次论述人类的心灵方式是从长久的主客互为关系的经验历史中发展和生成出来的,而不是先验的。

概念亦没有它的自身绝对。我在概念论的思考和写作中,对概念的由来、概念的造就和概念逻辑的工作方式作了探讨。这种探讨表明,概念有它的根基和由来,概念并不是自身绝对的。

普遍性是概念逻辑生成。我在概念的正向逻辑进阶和反向逻辑倒置的工作方式论述中,着重指出,正是概念的正向逻辑进阶造就了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一般、一般到根本的各个逻辑阶乘制高点,而正是概念的反向逻辑倒置,从各个逻辑阶乘的制高点上,反向地概括一切,使得各个逻辑阶乘的制高点在各自的概括一切中获得了它们的普遍方式。概念的正向进阶和反向倒置,其逻辑核心实际上就是概念的抽象和概括,从本源上说,普遍性不是别的,普遍性就是概念的抽象和概括的统一,抽象和概括的造就。由此,普遍性并不是自身绝对的,它亦有着它的自身由来的根基所在,哲学不能以普遍性而成就概念的绝对。

4、我们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无论是存在论、本质论,还是概念论,所触及到的都是极为抽象的概念展开。例如,在存在论中有质、量、度等一系列概念规定的展开;在本质论中有现存、现象、现实等一系列概念规定的展开;在概念论中有主观、客体、理念等一系列概念规定的展开。

 黑格尔概念论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哲学以概念为各项规定之全体。哲学的展开就是概念之各项规定的展开。概念是各项规定之展开的全体。

第二,概念之各项规定的展开,从存在论规定到本质论规定进而到概念论规定,没有任何外部的原因,而是概念之本性使然。

第三,概念之各项规定的本性展开,是从纯概念到它的各项规定的显现,并在各项规定的显现中实现概念的全体所在,并以概念全体所在的实现而实现概念的自身。这样的说词很是弯弯绕绕,但它是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概念论的精髓所在。

黑格尔逻辑学和概念论所坚持和贯彻的始终是一条以抽象到具体而获得提升、进而在抽象到具体的全体实现中实现自己的哲学路线。

然而问题在于,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一种自身绝对,没有它的由来和形成,在这样的基础上,抽象作为概念展开和实现的起始点,同概念一样也是不能有它的由来和形成的。这样,概念所要求的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在黑格尔那里就只能为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这里立刻出现了一个深刻的逻辑断层,即,既然在黑格尔那里,思辨的辩证法要求一切对立的概念都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那么,为何在抽象和具体的展开中,却允许抽象和具体分离,是一个先于一切的概念开端的自身绝对呢?!黑格尔可能没有感觉到和意识到他的概念论所内含的深刻的逻辑悖论,但这种逻辑悖论始终存在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概念论中,并将从根基上动摇黑格尔逻辑学的哲学大厦。

冲破黑格尔自身绝对的概念框架,我们就来到了概念的由来和形成。概念并不是在一切事物之先的自身绝对。恰恰相反,概念是种种主客关系的抽象和概括的观念制作,是种种主客关系的抽象制作和实在指代的造就。这样,真正的关系就要重新颠倒过来,既然概念有着它的根基和由来,那么概念的开端就不再为抽象所独居,而是抽象和具体的并存,概念的运动就不再是缺乏根基和由来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而是有着根基和由来的从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一。

黑格尔关于概念是抽象和具体统一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只有把它放置到概念的根基和由来上才是正确的,在概念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中,概念不仅是具体到抽象的运动,亦是抽象到具体的运动,前者是概念的根基和由来所在,后者则是概念的能动所在。这样,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就扬弃了黑格尔的分离,并将抽象和具体不可分离的思辨的辩证法贯彻到了概念论的始终。

    概念之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和不可分离,既是概念的根基和由来,又是概念的能动和展开。没有具体到抽象,概念就没有了它的根基和由来,有了具体到抽象,概念就有了它的根基和由来。反之,没有抽象到具体,概念就失去了它的能动和展开,有了抽象到具体,概念就生成了它的能动和展开,就有了概念的组合和定义,有了以概念为单元的观念的制作、思想的活动和知识的建构。概念之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和不可分离,就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一。这种统一亦是概念之根基和能动的统一。

黑格尔的概念论凸现了对立着的各项概念规定都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和不可分离的,按理他应达到抽象和具体的不可分离,但他的哲学体系的性质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的概念论只有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而没有具体到抽象的根基。对此,我们当予以破除,从概念的根基和由来上,从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一上,给予黑格尔概念论更高的思想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