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钧:公众降低了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08:59
公众降低了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
2007-11-13 10:07:04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开封市龙亭区民政局社救科科长董立太的妻子是一位环卫工,高度近视,且有心脏病。董担心她不知“哪一天会突然昏倒在路上而无人发现”,于是,自2004年开始,他在业余时间做起“兼职”环卫工,帮助妻子完成其应该担负的工作。当有相熟的朋友以“你给嫂子安置个低保,保准没人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有人说啥”对他游说时,他考虑到自己爱人的条件不够,回绝说:“我干民政工作10多年了,比我困难的还有很多,我不能昧着良心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牟私利。”(11月12日《东方今报》)
罕见!感动!好人!佩服!高尚!伟大!搜狐网上该新闻后有近200条跟帖,而跟帖者中几乎所有人都毫不吝啬于上述字眼。不过,请注意所有这些字眼不是因为董立太之帮助妻子去做环卫工作,而只是因为他身为民政干部,居然没有听从那位朋友的建议去为自己的妻子办理低保。所以,我在看到这些字眼后并没有能够产生一丝一毫的共鸣,相反,我感到了一种悲哀。因为我看到,公众通过上述字眼所表达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在降低。
请看,董未给其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妻子办低保,这难道不是非常本分的事吗?而既然是非常本分的事,有什么好令人感动的呢?又有什么值得佩服呢?其高尚何来?其伟大何在?不过,请不要断然地说这一切就不会有合理的解释,只不过,你大概不能通过常理去解释。那么,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当下之人——当然主要是指公职人员,连像董立太一样做到本分做事、本分做人都已经非常难!非常罕见!所以,像董立太一样本分做事就已经令人感动且佩服!像董立太一样本分做事就已经意味着高尚和伟大!
于是,我体味出了记者的高明之处。原本我以为,记者把这样一个故事做成新闻真是无聊到了极点,也荒唐到了极点。因为,他明显是在以一个常理来说根本不值得报道的事件,来诱导公众降低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嘛!不过,透过上面的分析,我又这样想:记者之所以写出这样的报道,也许是在意图通过一种曲线表达的方式,反映当前社会道德之危机!
■嵊钧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11130709.asp
心疼身体不好的环卫工老婆 民政局科长兼职扫地三年(东方今报 2007-11-12)
科长兼职环卫工三年好评如潮 网友说他能感动中国(东方今报 2007-11-13)刘克军:科长环卫工 闪耀人性之光(东方今报 2007-11-13) 董立太是开封的骄傲 民政局科长扫大街三年引美誉(东方今报 2007-11-14)
嵊钧:公众降低了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准的要求(南方都市报 2007-11-13) 毕诗成:公众对官员的道德要求越降越低吗(中国青年报 2006-7-7) 毕诗成:公众对官员的道德要求越降越低吗(中国青年报 2006-7-7) 钟伟:一块铁矿石的道德水准 科学家的道德水准比一般人高? 柴静:公众对记者的要求是揭示世界 梁文道:对政治人物应有怎样的道德期待(南方都市报 2007-7-21) 梁文道:对政治人物应有怎样的道德期待(南方都市报 2007-7-21) 大国崛起:中国要有令世界折服的道德水准 评论:“钓鱼执法”是对社会道德釜底抽薪的打击 社论:公众不是对公积金不满 而是对运行制度不满(南方都市报 2006-11-28) 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增长对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增长对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论:空洞的“总结教训”是对公众的羞辱(南方都市报 2010-4-18) 感谢仗义执言的《南方都市报》 - 记者遇袭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害和践踏 传言折射公众对医疗现状的悲观(南方都市报 2005-12-7) 五岳散人:在健康的社会,如何成为道德刹车(南方都市报 2008-2-14) 地产“空军”预言失败,是因为他们高估了执政者的道德良心 薛涌:何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南方都市报 2006-11-22) 薛涌:何谓“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南方都市报 2006-11-22) 钟伟:一块铁矿石的道德水准-世界经济学人-http://economist.icxo.co... 生育二胎真的多占了公众社会资源吗 ... 生育二胎真的多占了公众社会资源吗 生育二胎真的多占了公众社会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