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风波背后有美国影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21:13

钓鱼岛风波背后有美国影子

更新时间:2010-9-24 9:33:07 点击数: 文字大小:大中小中评社香港9月23日电(记者 刘晓丹)越演越烈的钓鱼岛风波,不应被视为中日之间摩擦的孤立事件,其实背后自始至终都有美国的黑影在晃动。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指出,美国是“世界老大”,只要谁当了“世界老二”,就必然被认定为美国的威胁,注定成为美国的整治对象。在成功搞垮前苏联和日本之后,美国现在就把矛头对准中国,手段之一就是借“世界老三”(日本)之手搞倒“世界老二”(中国)。这就是钓鱼岛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之一。


  他指出,钓鱼岛只不过是这个隐形的大棋局中的一个小棋子。美国需要在中国周边寻找、利用更多的马前卒,而日本是最得力的。


  通过历史梳理及细节观察,刘江永向中评社记者详细解析了美国在钓鱼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日鹬蚌相争,美坐收渔人之利刘江永指出,钓鱼岛事件背后始终有美国的影子。日本反华亲美势力一直企图在钓鱼岛问题上想借助美国,抗衡中国。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美日两国联手对中国进行长期全面军事威慑的战略态势,同时美国又要防止事态失控把美国卷入其中。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前者为实,后者为虚。美国领导人可以笑脸相迎,夸夸其谈,而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有可能另搞一套。两者相互配合,目的只有一个:美国当老大。


  “这么说并不冤枉美国。”刘江永指出,2009年9月鸠山内阁成立后,中日关系明显改善,中日韩合作渐入佳境。日本一些亲美反华势力不高兴,竭力渲染“中国威胁论”;美国一些人也给日本“添油加醋”;他们共同强调驻冲绳美军对中国的威慑作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今年6月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上,就中国舰只在公海训练时的举动,公开指责中方而力挺日本。鸠山首相辞职后上任的菅直人,在外交上明显呼应美国。8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就钓鱼岛问题表示:“美国的政策是长期的,从未改变。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我们期待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在记者追问下,克劳利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发言人明确表示:“钓鱼岛在日本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条约第五条声明,该条约适用于日本管辖的领土。所以,如果你今天要问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答案是‘是’。”美国政府连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都说不清,却非法地擅自把中国的钓鱼岛交给日本,甚至还在黄尾屿、赤尾屿上建立靶场,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干涉,是在中日之间打下的一个楔子。美国的立场使日本政府内的强硬派受到鼓舞,更加有恃无恐,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而一旦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激化矛盾,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又开始担心被日本卷入同中国的军事冲突,于是又貌似公允地表示希望中日对话、和平解决,造成中日都“有求于美”的态势。  刘江永说:这正是,钓鱼岛,“是非岛”;中日好,美就挑;中日吵,美就笑。中日鹬蚌相争,美坐收渔人之利,这就是“世界老大”利用中日钓鱼岛争议抑制“世界老二”,驾驭“世界老三”战略本能。只要不把火玩过头,今后还会玩的。胡萝卜加大棒,两手都不会放。


  钓鱼岛风波进入第三阶段刘江永认为,目前,本次钓鱼岛风波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9月7日撞船到9月14日日本民主党代表选举。这一阶段中,日本的两个动作值得注意。首先,小泽一郎在9月5日曾经对钓鱼岛问题做出强硬发言,两天之后就发生了撞船事件--他的言论是否暗示此前已早有策划?从客观上看,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海域采取行动起到鼓励作用。其次,事发后,在民主党代表选举期间,两位候选人都未挑起钓鱼岛话题作为竞选焦点,可见这两个候选人还是顾忌日中关系的。13日,日方释放了中国渔船和14名在押船员,而没有按所谓日本国内法处置,但又继续非法扣押中国船长。这说明菅直人政权既不想把事闹大,也不愿彻底解决,目的都是避免对选举结果产生对自己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选举结束前,日方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9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一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强调“美日同盟是亚洲和平稳定的基石”。这等于告诉日本处理这个问题的上限和下限,重点是给日本打气鼓劲。


  第二阶段是从9月14日选举结束到9月19日船长十天拘留期满。日本菅直人改组内阁后,本来是能够以此为契机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日方完全可以把这一撞船事件认定为在“敏感海域”双方船只距离过近而失控造成的船体相撞偶发事件,立即释放船长,并与中方达成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举行事务级磋商达成共识,妥善处理这次风波。遗憾的是,菅直人任命对华强硬又缺乏经验前原诚司担任外相而没有抓住机会缓和矛盾。这其中似乎也隐含有美国因素。


  9月14日民主党代表选举刚刚结束,主张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的始作俑者、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到访东京。他此行时机非常微妙而敏感,其虽非现任官员,但更方便向日本传递美国官方不便传递的信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9月16日,阿米蒂奇在日本重申美国政府的立场,即一旦钓鱼岛受到入侵,美国将根据日美安全条约第五条在军事上支援日本。就在日本为是否释放中国船长举棋不定的时候,阿米蒂奇却表扬日本“判断准确,反应适度”,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增加防务开支及日美联合军演次数以制衡中国是“最好的策略”。这等于支持日本继续扣押中国船长,怂恿日本增强军备对抗中国。据同一天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在美国政府内,有一种看法正在增强,即认为这一事件并非偶发,而是在中国政府默许下“有组织的事件”。美国有关人士对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内部机构可能已决定对“尖阁列岛”(钓鱼岛列岛)进行有效统治。“军队正掩护渔船形成一体,落实这一方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才 “敲响警钟”,“暗示发生冲突时美军会采取措施,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予以牵制”。其后,我们看到的事实是:9月19日不仅没有释放船长,反而延长了10天拘留期。同一天,日方又放出个信息称:日本防卫省计划将陆上自卫队的编制,从现有的15.5万人扩充到16.8万人。有关增兵计划可能列入今年底制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这将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自1972年以来首次扩大规模。其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加强日本西南防卫,在所谓“离岛”部署陆上自卫队的两栖作战“海上陆战队”。这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它说明,日本很可能是在进一步得到美国在军事方面的承诺之后,开始有意拖延撞船事件的解决,企图继续利用其作为日本国内统一思想的“由头”,以利年内通过包括上述增兵计划、针对中国的《防卫计划大纲》。


  第三阶段是从9月20日至9月29日。在这期间,事态发展有几种可能:一是日本如果比较明智的话,就会选择在9月29日前尽早释放船长,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早释放一天,危机就可早一天缓和下来了。


  第二种可能是,日本在29日前后宣布走法律程序,起诉中国船长,从而使此事进入第四阶段。但是,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而只能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化、尖锐化。首先,日本只有在本国主权范围才适用日本国内法,而钓鱼岛及其周边近海并不属于日本主权范围之内,这一点是包括美国在内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政府认为,钓鱼岛列岛及其周边水域的主权属于中国,而根本不是所谓日本的领海,日本无权按所谓国内法审判中国人。日本当局抓扣中国船只和人员是非法的,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其次,在所谓进入日本司法程序前,日方已经释放了中国的渔船和14名船员。这说明这件事是可以作为偶发事件,不经所谓日本国内司法程序而通过政治决断来解决的。第三,日方若企图通过本国司法程序定罪,只能给自己找更大的麻烦。因为无论当时现场情况如何,只要船长不承认审判本身的合法性,就不会认错,更不会赔罚款,那样一来问题就会长期化,而“烫山芋”就总在日本的手上,菅直人内阁就总下不了台阶。今年11月日本在横滨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种可能性是,日本故意“拖”下去,以种种“理由”继续扣押船长,使问题长期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可能性呢?因为日本一些人就是要继续利用此事制造国内舆论,在年内与美国进行有针对性的联合军演,发表加强日美同盟的联合宣言,最终在年内顺利通过重点针对中国的“防卫计划大纲”,实现未来5年内近两万人的增兵计划,在靠近台湾,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离岛部署陆上自卫队“海上陆战队”等两栖作战部队。如此,中日关系必将受到严重伤害,两国民众的感情也会进一步恶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将转化为中日战略对抗关系。


  有美国撑腰 日本有恃无恐刘江永指出,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9月中旬访问日本期间究竟做了些什么?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很值得关注。

“钓鱼岛只不过是这个隐形的大棋局中的一个小棋子。美国需要在中国周边寻找、利用更多的马前卒,而日本是最得力的。”


  阿米蒂奇何许人也?他是美国小布什政府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早在2000年,他就以美国国防大学的名义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日本应该尽快加强防卫力量、修改宪法,并且成为像英国那样的美国盟国。也就是说,日本要像英国那样,可以向海外派兵,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与美军共同在海外联合作战,就是跟着美国到海外去“打群架”。作为回报,美国将承认钓鱼岛(日本名“尖阁列岛”)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的保护范围内。在阿米蒂奇正式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副国务卿之后,就把这份报告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此前,美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持中立立场,似乎并未表示适用日美安全条约。这是美国战后以来首次明确改变立场。由于日本受到现行宪法第九条的束缚,所以不能与美军联合作战。于是,阿米蒂奇甚至还对日方表示:日本不修改宪法,美国就不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其实就是迫使日本放弃和平发展道路,按照美国鹰派的路子走,搭上美国的战车。


  “阿米蒂奇这一提法的逻辑,其大前提为:根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在日本行政管辖下的领土,美国需要提供保护;小前提为:虽然美国没有明确说钓鱼岛的主权归属谁,但是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已经于1972年交给了日本。于是有了这样的结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


  然而,刘江永指出,这一逻辑的大前提有内在矛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美国既然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特定的立场,就等于美国没有认定钓鱼岛的主权属于日本,客观上存在争议。而根据国际法,领土是地球空间完全隶属于国家主权的部分,也可以解释为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常识,不能把没有确定主权的地区说成是哪个国家领土。因此,即便美国把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也不具备日美安全条约第五条所讲的“领土”的要件,所以在法律上并不能解释为适用于日美安全条约第五条。其次,美国当年把钓鱼岛擅自划入日本的行政管辖区之内,是美国私相授受的、非法的、无效的,是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可见这个逻辑的‘小前提’也是错误的,因此结论就根本不成立。何况美国把钓鱼岛最早划入冲绳县市在1953年。当时是中美、中日尚未建交的冷战时期,美国采取的错误做法早就应该根据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的新形势而得到纠正。遗憾的是,美国非但没有改正历史错误,反而在冷战后把钓鱼岛纳入日美安全条约适用范围。正是这种历史倒退行为,才使钓鱼岛问题更加复杂化,成为障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敏感问题和中日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政策制定者自我误导并误导日本,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