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金业”云集粤桂结合部 当地环保部门称全应取缔但执法困难(南方都市报 2007-1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3:58
“粪金业”云集粤桂结合部 当地环保部门称全应取缔但执法困难
2007-11-02 10:35:07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周文峰

图:贺州市灵峰镇一家炼金作坊堆满了烘干的粪便,工人说买来时一包要8元钱
番禺秽物多流向怀集和贺州两个镇,形成一大产业,当地环保部门称全应取缔但执法困难
从番禺沙头街的化粪池掏出秽物后,提炼金粉的作坊主要在哪里?根据线索,记者追查到了两个规模最大的作坊聚集地——广东怀集县岗坪镇与广西贺州市灵峰镇。这两个镇相邻,位于山区,是大部分番禺粪便和废料的归宿地,在这里,垃圾被提炼成黄金白银。炼金炼银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一些人靠它发了财,盖起了高楼开起了名车。当地环保部门说,这些作坊都是无证经营,严重污染环境,按规定全部应予取缔,但它们藏身僻地,应对手法多样,很难执法。
历史
挖山炼金 工艺流传
贺州市灵峰镇与怀集县岗坪镇交界处群山连绵。岗坪镇关塘村民梁阿强依然记得,20多年前,他还不到10岁时,不知道谁发现了那些山里有金子,于是很多人开始淘金。有大老板承包下整座山头,再分包出去,每个洞都有不同价格。
附近村民那时候最主要的活计就是淘金,女的种田,男人去挖金,有的就在山里炼,有的则背回家炼。山上就像一个小集市,比镇上还要热闹。每天早上就有人从镇上买菜买肉拿到山里做饭,中饭几乎都在山里吃,天黑实在看不见了才回家。大人炼金,小孩一般是不许靠近的,因为气味很大,大家都知道炼金的东西有毒性。多年以后,阿强在电影里看到美国西部的淘金潮,立即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岗坪镇一名老人说,那时候随便哪个人身上都可能有几两黄金,娶媳妇嫁女儿,亲戚们送礼都流行自己打造的金银首饰。
后来,因为受政策影响,政府开始禁止村民私自挖矿炼金,并打击一些金贩子。几乎遍地开花的大规模个人炼金场面不复存在,但是炼金工艺已经被很多人掌握,现在这成了他们谋生发财的资本。
现状
收粪炼金 造就富人
个人采矿风险增大,一些胆大的人开始去外地寻找赚钱机会。
灵峰镇爱群村民老梁的侄子阿昌就是在13年前出去闯天下的,如今已经身家百万。阿昌去了上海,因为很会处理关系,他跟一家首饰厂老板很快混熟,厂里的废料都由他来回收。最初清理废料,老板还会主动给阿昌劳务费,后来不但不给劳务费,还要收钱。但阿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开始承包更多首饰厂。
阿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在上海一家首饰厂的仓库里看见一桶金黄色的水。保管员说已经放很久了也不晓得有什么用。阿昌当即以8000元买下,直奔机场飞到桂林,连夜回家,最后提炼出近十公斤黄金,足足赚了近百万元。发财的阿昌立即花18万买了一辆轿车。
提炼粪便里的黄金白银,因为气味太大,所以被很多地方所禁止。这些老板们最后只能将它们运回老家来。用一名老板的话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虽然臭点,但总还是好说话些。
所以这里现在聚集了十来家提炼作坊。灵峰镇爱群村的一座桥边就有两家,岗坪镇大田村的一个小山头边也有一家。原料来自各地,近的广州深圳,远的上海福建甚至浙江。因为提金炼银要用大量锌丝,一名有眼光的老板索性自己搞了个锌丝厂,专门卖给这些提炼金银的作坊。
镇上的人说,现在的有钱人六七成是炼金的,他们的房子一般也是村里最漂亮的。有的老板在怀集、肇庆甚至广州买了房子。
岗坪镇公路边,有两栋独立的3层楼房,装修得非常漂亮。镇上有人说,当时光盖楼装修就花了30多万。其中的一栋,也许不久就会易主。岗坪镇的一名知情人说,房主曾经炼金赚了一百多万,后来喜欢上赌博和六合彩,可能已经输了好几十万,光去年就输了三十多万。
在镇上开店的老莫与好几个炼金老板很熟。他说有的老板一年能赚几十万,也就不爱惜钱,光他知道的,去年就有四五个老板赌博起码三四十万元。
岗坪镇一些村民说,过年时候赌博最多,那时候很多老板都开车回来,一百一百地扔,有的大老板赌博干脆一扎一扎算钱。
销路
炼出金银 流向广深
从首饰厂回收来的废料,提炼出黄金白银,最后又流向哪里?
岗坪镇上很少金银加工店。一名跟炼金老板们熟稔的人说,那些金银一些卖到广州深圳,一些被汕头人收购转卖香港。他指着一家药店说:“卖药赚不了几个钱,老板收金银的,有汕头老板把钱放他这里让他代收。”
大田村一家炼金厂的老板说,前天有汕头人来买走一批货,白银几百斤,黄金一斤多。他建议如果要买货,可以把钱放在放心的人手里代购,这样就可以保证拿到货。
也有收金人直接到炼金厂买货的,但是这样不能保证一定拿到。炼金老板们一般都会每天关注香港黄金市场的报价,如果觉得价格可以,就会卖给镇上的一些代购人。
质疑
河水发臭 反对声起
阿强的家在村里可能算是最漂亮的了,依山而建,视野开阔。但村里人显然对他颇有微词,“太臭了,热天更臭。”
也因为这个原因,阿强只能在自家门口晒那些粪便脏东西,炼金也很多时候在晚上。
灵峰镇爱群村的两个炼金厂都在河边,河上游还有一家炼钢厂,这让村民们很不满。一名老汉说,这条河以前很清,现在水有气味,热天还发臭。
更让当地一些人不安的是,近几年有些青壮年去世。爱群村一名妇女说,她丈夫前年死了,得了肺痨,还有人得了肾病,或者鼻子得病。有村民怀疑这些跟炼金有关系。
这种不安心理使得村民们开始反对炼金。一名炼金老板感慨,他的一个朋友想挖出河流里的矿石(其上游邻近那座矿山)来提炼,但遭到村民们反对没搞成。
怀集县环保局监察大队长涂燕芬说,岗坪镇和梁村镇一带因为曾经挖过金矿,所以很多人都会炼金,导致现在一些人靠此为生。这种提炼厂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环保政策,都是没有生产许可无证的。去年环保部门接到一些村民投诉举报,也查处了几家炼金作坊,但难度有些大,因为它们大多地处偏僻。对这种无证作坊,环保部门可以联合工商部门去取缔,处以2万-10万元罚款,但很难执行。
作坊老板:同行太多,赚钱不如以往
阿昌的提炼厂就在马路边河流旁。他向记者讲述了做这一行的感受。
记者:做多久了?
阿昌:好几年了。我哥哥在番禺回收首饰厂的废料,也承包了几家首饰厂的化粪池和下水道。我跟着他做。
记者:听说赚钱很多?
阿昌:前些年随便一做都发财,运气好的时候,一批货就能赚几十万。那时候想着炼出的是黄金,干活都不累。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做的人多了,首饰厂都晓得抬价了,货源不好拿,想扩大规模都不可能。有的老江湖都翻过船。我们这有一名老板花28万元买下一家首饰厂一批地毯,炼出的黄金只卖了12万元。最后才知道那些地毯主要是办公区而非生产区的。
记者:请了几个工人?
阿放:哪里请工人?很难请的,因为臭,我们这的人都宁愿去炼钢厂炼铁厂打工。自己做,家人帮点忙。
记者:多久能出一批货?
阿昌:做了十几天才攒出来,昨天出了,一百多斤银子,3块2一克,一斤多黄金,186块一克。
记者:晒那些东西很臭吧。
阿昌:是臭。都是一村的,好说话。也有个别人打电话举报,环保局来查过。
■再访沙头街
首饰厂严控损耗 外流金粉更难觅
记者进厂探访,工人称吸金粉不会伤害身体
“首饰加工厂会流出多少金粉?怎么进了工人的肚子?会对人体有伤害吗?”“粪金”引发读者诸多疑问。昨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实地采访了番禺沙头街多间首饰加工厂,发现加工厂对黄金损耗控制严格,能够外流出去的金粉越来越少,但仍有人渴望从中获利。
清洗地毯要交50万元
沙头街共有113家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有71家,大罗塘村是其主要的首饰厂聚集地之一。昨日傍晚,经严格审核,记者进入该村某大型首饰加工厂。
厂方负责人介绍,工厂对黄金损耗控制严格,从生产、运输到清洁,任何一项可能有金粉外流的项目都有专门的针对措施,“比如,我们的地毯每个月要清洗一次,负责清洗的公司就得给我们上交50万元”。
工人介绍,抽风机是用来抽取空气中的金粉,布垫是用来收集加工过程中飞溅起来的金粉,水桶则用于下班前洗干净手上沾染的金粉。这些零散的金粉最终将由工厂统一回融,炼成黄金。
工人认为,从事这份工作多多少少都会吸入一些金粉,但工厂控制严格,他们不可能吸入太多,因此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大罗卫生站的医生也称,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个村子的外来工有什么特殊的职业病。
工厂化粪池曾被盗
据厂方负责人估算,如果没有工人监守自盗的话,通过以上措施,工厂每加工一吨黄金,外流出去的金粉不可能超过1.5公斤。尽管如此,大罗塘周边仍有诸多人渴望从中分一杯羹。
打金店林立是大罗塘大街小巷的一个特色,在这些店子的招牌上都看能到“代客提炼金粉”、“回收毛巾、手套”等字样。
一名电话吧老板反映,去年,附近一间工厂的化粪池半夜给人偷了。而后,记者展开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个案:某首饰加工厂的化粪池有三四年没淘过,不久前有人想来承包,但被门卫拒绝,并将对方的卡片当场扔在地上。当晚,即有数人开着车,用抽水泵把化粪池里的尿液一股脑给抽干了。一位老街坊也反映,大概在半年前的一个晚上,他突然听到有搬东西的声音,便起床察看,发现几个穿着“打鱼的那种油布一样的衣服”从化粪池里钻了出来。 本报记者 饶德宏
编后语
“‘粪金’揭秘”连续报道到今天暂告一段落。三天来,从番禺到广西,记者展现了这一匪夷所思行业的全貌。尽管废料炼金不违法,但如何规范这一行业,尤其是面对其严重的污染问题,期待职能部门能有所作为。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711020468.asp
“粪金业”云集粤桂结合部 当地环保部门称全应取缔但执法困难(南方都市报 2007-11-2) 番禺违建别墅停工 城管进入绿茵岛/但称拆除部分违建操作有困难(南方都市报 2007-11-9) 胡印斌:为排污企业保密暴露环保部门执法的扭曲(中国青年报 2009-4-22) 消除暴力执法 期待《行政强制法》(南方都市报 2007-9-2) 消除暴力执法 期待《行政强制法》(南方都市报 2007-9-2) 揭开山西黑砖窑内幕记者:最大阻力是当地部门(中国青年报 2007-6-17) 城管“人性执法”难解不合作困局(2005-11-07 南方都市报) 熊培云:下跪是中国环保最真实的困境(南方都市报 2007-7-11) 经适房小区豪车云集 调查17辆未见问题(南方都市报 2010-3-11) 环保总局修法问责“污染保护伞”(南方都市报 2007-2-28) 环保总局修法问责“污染保护伞”(南方都市报 2007-2-28) “合法毒品”给欧洲执法部门出难题 加强环保执法:全球都重视 环保执法权威何以如此脆弱 走出环保执法的尴尬处境 质检部门为何总是慢半拍(2005-11-07 南方都市报) 许青安:城管是否应该被取缔?(南方都市报 2008-1-10) 西安澄清:从未想取缔自行车(南方都市报 2009-7-24) 社论:当地政府更要为“挟尸要价”负责(南方都市报 2009-11-6) 奥巴马确定能源、环保部门人选 江苏省环保厅主要部门和职责 奥巴马确定能源、环保部门人选 梁文道:人民公园还在,但三角地没了(南方都市报 2007-11-25) 梁文道:人民公园还在,但三角地没了(南方都市报 200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