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态度强硬“事出有因”,中方已击中要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01:47
  美国惊呼:日态度强硬“事出有因”,中方已击中要害  2010-09-21 11:38:26.0       日本态度强硬“事出有因”。

   上周发生的一起似乎不大的事故——一艘中国渔船和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正在迅速变成一场重大外交危机。日本在这起事故上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固执是否预示着日本会采取比较强硬的防务政策,人们需拭目以待。

    就在渔船事件开始激化之际,日本防务省公布了年度防卫白皮书。今年的报告特别详细地描述了最近中国空军和海军在日本声称拥有主权的领土附近进行的侵犯。尽管如此,报告没有呼吁对日本的防务计划进行重大修改。可以想象,日本政府考虑修改防务政策这种引起争议的做法实在不合时宜,因为日本的财政前景和低迷的经济像其他任何发达国家一样糟糕。
   
    所有这些使日本政府拒绝释放中国船长显得越发引人注目。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日本政府在向公众说明采取比较强硬的防务政策的理由?

    对于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原本已取得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现在忽然因船只碰撞横生事端,面临经济衰退威胁的日本政府,会否借此转移视线呢?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攀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相反,日本经济陷入泥沼,不排除政府会在外交或其他事务上采取强硬路线,以转移国民视线。 
 
    中日角力主因资源战略之争。

    解放军少将兼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指出,钓鱼岛主权之争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战之争,包括东海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亦涉及大陆架的划分,影响美日对中国战略的封堵线。

    罗援指出,钓鱼岛若属日本,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中日将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这样中国不仅将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香港浸会大学欧洲文献中心主任杨达指出,钓鱼岛主权只是象征性问题,两国的核心利益始终离不开东海资源,中国在开采东海上早着先机,事件发生后迅速押后与日方就油田的谈判,日方立刻求见中国外交部,证明中方已击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