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日本为何对苏俄“逆来顺受”—铁拳打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20:19
有头脑的网友对任何事物(事件)都会认真去加以分析思考——以探寻其究竟。钓鱼岛(及琉球群岛)并非日本所固有领土——但日本为何对此(对中国)如此的强硬,相反日本对其固有的领土“北方四岛”被苏俄所强行霸占65年,却“默默无语·两眼泪”——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虽一肚子苦水·但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咽——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这到底是为什么?

  众所周知,日本在18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彻底废除了极端腐朽的封建等级专制,痛学欧制(既英·法·德较先进的国体),只用了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强大起来,随即就开始走上争霸世界之路——

  1、日本于1870年代强吞大清帝国辖属地“琉球王国”。

  2、日本于1890年代打败大清帝国、强割大清的台湾·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后由美国出面联合他国,逼迫日本退还中国,但大清额外赔偿了3000万两白银,因战败大清总计向日本赔偿了2亿3千万两白银——这在当时绝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日本明治天皇及全体官员一致同意将此天价巨款,全部用于日本的教育投入上——因此,日本靠着大清这笔天价巨款在日本全国彻底普及了全民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使日本一步迈入西欧当时的制式教育水平——对照我们的大清,真是彻底无语了!)。

  3、日本于1900年代血拼沙俄帝国、强割沙俄的“南萨哈林岛”、北“千岛群岛”。(这里,着重强调一下,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大战,是世界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战,沙俄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版图面积超过2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军队数量——约120万常备军·战时可扩充至300余万军队、是世界一流的强大帝国。而当时的日本只不过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国土面积狭小、本土+琉球+台湾等也只有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0。5亿、约20万常备军·战时可扩充至100余万军队。日俄两国实力差距甚大,但当时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满洲及朝鲜半岛,双方都“红了眼”、互不退让、针锋相对·虎视眈眈;为此日本全国实行战争总动员、勒紧裤带·砸锅卖铁·全民备战,经努力准备后,日本冒着灭顶之灾率先偷袭开战,日俄双方由黄海到满洲大陆全面血战,其战争残酷血腥程度惊人——日本著名的“乃木希典”大将,亲自送两个儿子到最为残酷血腥的旅顺203高地前线参加战斗,两个儿子在前沿冲锋中全部战死,日本著名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那时是一个海军少尉,在极为激烈的对马岛日俄大海战中,山本少尉在炮手被俄军炮弹炸碎、自己手指被俄军炮弹炸飞·鲜血淋漓的惨状下,毫不退缩仍用满是血污残疾的手继续向俄舰奋力开炮,当时的这场大战确是极其残酷、极其血腥的;历经1年的苦战、最后日本血拼惨胜——确实是惨胜,日军虽血拼打败俄军,但自身损耗很大,当时日本国内的兵力已经枯竭,已无多少援兵再调往前线,——而俄军虽力战失败,主力受到重创,但其后方的援兵正从欧洲本土陆续开往前线,要不是1905年俄国爆发“饥饿罢工起义”,战争结果还真不知到底如何。在这场大战中,俄方共投入兵力120万人·伤亡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军费开支20亿卢布、日本参战总兵力109万人·伤亡27。6万人·损失舰船91艘,军费消耗18亿日元。日本痛过此一战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

  4、日本于1910年代强吞大清帝国辖属地“朝鲜王国”。

  5、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合法”占领德国在太平洋的辖属地(关岛、塞班岛、马里亚纳群岛等等)。

  日本因上述这些所谓“辉煌战绩”为资本,于是其更加野心勃勃的想进一步称霸世界(尤其是对亚洲更为虎视眈眈)——日本已自认为亚洲为它自己的囊中之物——但其中也有很大的障碍——1、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存在,2、英国在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殖民存在, 3、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存在,4、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为苏俄所占领,5、东亚大陆中国的存在;——日本军方大本营对于上述的战略考虑分两种意见:

  1、 第一步先占领东亚大陆(既中国)及苏俄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既苏俄的整个亚洲部分),理由是中国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一盘散沙国力极弱·且中国的地理位置为亚洲的心脏·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各种战略资源极其丰富·且苏俄的共产专制体制为日本所坚决不容。——这就是二战期间,日本著名的“北进计划”。

  2、 第二步占领美英法等国在亚洲的全部殖民地·以使日本最终占领整个亚洲,不过这要冒日本被灭国的巨大风险,因为美英法等国均为世界一流的强国霸主,它们当中任何一国的综合国力均超过日本——而美国的综合国力更为世界之最、超过日本的10倍以上。——这就是二战期间,日本预备方案的“南进计划”。

  因此,通过综合比照日本军方大本营对第一种方案十分倾向——就是坚决果断的出兵打败并占领最为弱势的中国、随即北进出兵进攻并占领苏俄的西伯利亚。为此,日本军方大本营在日军占领中国满洲·并打败中国国民党军队主力占领中国大部内地之后,进攻苏俄西伯利亚就被立刻提上议事日程,至1939年夏——日军在满洲的可控兵力总人数约达到50万,装备数千门火炮和数百架飞机,初步准备就绪后,日军便在满洲边境开始试探挑衅苏俄军队,随即便爆发了“张鼓峰战斗”、“诺门罕战役”:

  1、“张鼓峰战斗”:张鼓峰位于吉林珲春市防川村东北1。5公里的中俄边境上,是中、俄、朝三国接壤地区内的制高点,海拔155。1米。东北为俄罗斯领土,西南为珲春市防川村。1938年7月,日本侵略军为了试探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决定在边境选择一个不易扩大战争的地方,对苏军实施“突然一击”,若成功,即可对苏开战并进占滨海领土;若失败,则可通过外交谈判实行调停。7月15日,日军2名宪兵在张鼓峰附近窥探苏境时,被苏军击毙1人。日军遂以此为借口,向苏联发动进攻。29日,日军以1个连的兵力,进攻张鼓峰北侧无名高地,结果被苏军击退。31日,日军第19师团2个联队,分4路攻占了张鼓峰,并将部队推进至苏境4公里处,苏军被迫撤至哈桑湖地区。为粉碎日军进攻,苏军从纵深又调集了3个师。8月6日下午,苏航空兵轰炸日军阵地,同时炮火袭击,组织实施反击,一举恢复了原阵地。此后,日军曾组织20余次进攻,均被苏军击溃。此役,日军投入兵力1个师团、1个旅和2个炮兵联队;苏军投入2个师、1个边防总队、1个机械化旅和1个炮兵团,苏军兵力约一倍于日军。战斗中,日军死亡526人,伤914人。在苏军的猛力攻击下,日军战败求和。8月10日,日苏在莫斯科签定张鼓峰停战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张鼓峰战役之后,日军为了保证其后侧安全,在图们江口下桩堵江予以封锁,断绝了水上交通,使中国在图们江出海权被迫终止。从此,珲春通向日本海的水路大门关闭了半个多世纪。

  张鼓峰战斗:

  2、“诺门罕战役”:日军在“张鼓峰战斗”失败后,于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满洲与苏俄控制的外蒙交界的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又挑起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外蒙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

  在战役中,日军投入了约10万大军·200多门大炮·日本全国仅有的第1坦克师团约300辆坦克装甲车·约400架飞机、苏俄军队投入了约10万大军·300多门大炮·约850辆坦克装甲车·约500架飞机,战斗空前激烈残酷;战斗初期,苏蒙联军阵地数次被武士道精神严酷训练的日军所奋力击破,其中一个苏军师级部队被日军异常凶猛的冲锋所冲垮;在此严峻形势之下,斯大林紧急调派了富有实战经验·年轻有为的“朱可夫”前往前线指挥战斗,“朱可夫”在稳定住前线局势后,随即往前线大举增兵、苏军新式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被迅速增援前线,在充分准备之后,苏蒙联军开始大力反攻,日军极其顽强奋力反击——期间日军军官带领大批“肉弹”与苏军坦克同归于尽、阵地上日军往往战至最后一人·死不投降、苏军坦克不得不冒险冲上阵地协同苏军步兵进行打击碾压,战斗极其惨烈,虽然如此,但日军终被“朱可夫”所指挥的苏蒙联军彻底打败,诺门罕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日本整体上损失了近5万人——日军精锐的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第一独立守备队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全军殆尽,11个特种兵连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斩断。这场战争让日本的优秀指挥官损失殆尽。

  在战斗末期,日方惊闻德国与苏俄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即,日苏双方于9月16日停火,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之后,日本仿效德国,同苏俄正式签署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是极其强大的、令人敬畏的。在相当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最终放弃“北进”,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诺门罕战役在政治上意义重大,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极为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抗击横扫欧洲·异常强大的德国军队。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俄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西伯利亚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形势,若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俄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救火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