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郑筱萸的遗书(转载) 07.10.13 from 学海泛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14:09

上一篇  下一篇
Tag:献疑  腐败   这篇文章不错,我也要收藏
点评郑筱萸的遗书
沈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因收受制药企业贿赂649万元人民币被判死刑。临刑前一天留下一份遗书。《人民日报》将之全文公布。恕我寡闻,“天下第一党报”公布一个贪官的遗书,也许尚属首例。笔者正儿八经“拜读”,并择其要者点评之。
明天,我就要“上路”了。此刻,我有许多话想说,这些话对现在活着的人也许“有用”。
[点评]郑筱萸的遗书充满着悔恨,亦可称其为悔过书。写悔过书,似乎成了多数贪官腐败案件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管贪官过去对人民犯下了多大的罪行,人民还是欢迎他们真心悔罪的。问题在于,有的贪官在法庭审理的最后关头以法庭最后陈述等形式,表达其悔恨之情,有的身陷囹圄,面对无多的余日“痛心疾首”地写下“万言悔过书”,贪官这种“到了黄河才死心”的忏悔,到底是真心悔过还是作秀式的表演,以便得到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理?笔者以为,后者为多。前些日子舆论谴责的那种抄袭悔过书,贪官悔罪有多少可信度?不过,郑筱萸悔恨的遗书,似乎还是有些“对现在还活着的人也许‘‘有用‘‘”的话,不可轻视了这一反面教材的作用。
说句心里话,我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点评]郑筱萸在主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那些年里,肆无忌惮地收贿,心安理得地腐败,从未想到过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一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应有“怕”的时候。此所谓“官有所畏”。越是仕途顺利,越要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惟有如此,才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有临渊履冰的心态从政,远离腐败。恰有古哲所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汉史·贾谊》载,为官从政有“五畏”,其一便是“生财不得其道”。郑筱萸“不得其道”地“生财”,贪婪敛贿,连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足见其“利令智昏”!
当一审判处我死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不是一般的震惊!我是部级官员哇,我没有直接杀过人哪!我的第二反应是不服!我认为量刑过重。
[点评]郑筱萸在一审判处他死刑时的两个反应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量刑过重,不该死罪。对此,刑法专家已有精辟的法理分析,证实对其量刑适当。郑筱萸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一是认为“我是部级官员”,既是是如此大官,量刑就应与平头百姓有别,不说“刑不上大夫”,也应该念系以往的政绩,从轻发落;二是“我没有直接杀过人”,既然没有命案,何以“以命相偿”?郑筱萸的反应乃是其“潜意识”的凸现。事实昭然:郑筱萸虽然没有亲手杀人,但由于他的玩忽职守,由于他的行政不作为,使假药盛行,酿成了许多惨案,这比刀刃一人不知要严重多少倍,其罪“罄竹难书”!部级官员被判极刑,也并非始于你郑某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
我的悲剧使我得出一条,那就是当官不要当重要岗位上的官,并不是权力越大越好,再有就是当官一定要负责任!
[点评]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一单位确实太重要了,而作为这个部门的“一把手”,这个岗位也确实太重要了,郑筱萸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权力越大,当权者一旦滥用权力,其危害自然越烈。郑筱萸的这一“经验”是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换取的,值得从政者记取!孟德斯鸠曾告诫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笔者以为,“有界限的地方”大体上有二:一是外在的良好的制度安排,二是内在的自觉的自律,而要有自律,首先要具备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负责任”的从政理念。当官而玩忽职守的结果只能是有悖于党的宗旨,有违于人民的意愿,以至像郑筱萸那样身败名裂。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不该从政。……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绝不从政了!
[点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一项善业,以追求和实现优良的生活为终极理想。”所谓“优良的生活”,当然包括社会和谐、政治文明、经济富裕、百姓安乐等内容。为官者从政名正言顺,从政的终极理想当是“追求和实现优良的生活。”惟此,政治才是一项善业。像郑筱萸那样的贪官以公权谋私利,政治在他们眼里,早已成为洛克所抨击的“肮脏交易”了。此类人“不该从政”,“从政”了,也该将他们驱逐出政治舞台,以还政治一个“善业”的声誉。
点评郑筱萸的遗书(转载) 07.10.13 from 学海泛舟 百岁寿星的排毒养生经(转载) 07.10.13 from 学海泛舟 不同年龄的满足感(转载) 08.03.04 from 学海泛舟 武松的法律意识(转载) 08.06.12 from 学海泛舟 幸福的简单与简单的幸福(转载) 07.10.05 from 学海泛舟 幸福的简单与简单的幸福(转载) 07.10.05 from 学海泛舟 做人与做事(转载) 08.04.03 from 学海泛舟 长寿关键期(转载) 08.07.12 from 学海泛舟 64等于65?(转载) 08.08.28 from 学海泛舟 64等于65?(转载) 08.08.28 from 学海泛舟 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转载) 08.03.27 from 学海泛舟 由大私化公的比尔?盖茨说起(转载) 08.06.25 from 学海泛舟 人的一生就是一张负债表(转载) 08.07.07 from 学海泛舟 以文找文 温暖的身体才健康(转载) 08.07.22 from 学海泛舟 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中有误导(转载) 07.10.05 from 学海泛舟 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中有误导(转载) 07.10.05 from 学海泛舟 面试答辩的语言技巧(转载) 06.07.16 from 学海泛舟 相关文章(21) 以文找文 人生感悟(7)(转载) 08.07.16 from 学海泛舟 厚道断想(转载) 06.07.21 from 学海泛舟 相关文章(1) 以文找文 未来在心中(转载) 07.01.20 from 学海泛舟 以文找文 古来难保是晚节(转载) 06.12.02 from 学海泛舟 相关文章(3) 以文找文 哲理小品:泥泞留痕(转载) 08.01.28 from 学海泛舟 要想寿命长 春季必养阳(转载) 08.04.22 from 学海泛舟 一句话让你笑翻天(转载) 08.05.27 from 学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