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美国误入“911陷阱” 跳不出来(图) 综合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13:09
华盛顿邮报:美国误入“911陷阱” 跳不出来(图) 综合新闻


  9月11日,在美国纽约,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及夫人、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前左一至前左四)和遇难者家属参加参加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九周年的仪式。新华社发(约翰·安杰利洛摄)

  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远比本·拉丹原本预料的要成功。这不仅是因为这次袭击造成了近3000人死亡,也不仅仅因为遭受袭击的是美国金融及军事力量的核心区域。这些不过是诱饵,美国一时还跳不出圈套。

  任何有组织的恐怖袭击的目标都是要让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做出过度反应。9年来,美国已经误入9·11陷阱,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过度反应。本·拉丹的确应该成为我们敌对的目标、痛苦的源头以及蔑视的对象,但他所取得的许多胜利是我们已经做了而且还在做的事情。

  事情本来不必发展到今天这步田地。小布什政府的最初反应只是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中情局特工、特种部队及空中打击力量的通力合作打垮了阿富汗塔利班势力,让本·拉丹及“基地”组织残余力量仓惶逃往巴基斯坦。美国的反应迅速有力、卓有成效,向任何企图对美国发动另一次恐怖袭击的组织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这个时候,小布什总统本来应该宣布“任务完成”,同时说明美国的某些机构和军事力量会继续追捕“基地”头目。全世界会明白,大多数美国人可能也会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

  但恐怖主义阴险的地方在于,没有绝对的安全。每次恐怖事件都会让人想到还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小布什政府认定,既然有人想到将客机变成弹道导弹,那么他们就会发现用生化或者核弹头来武装这类“导弹”的方式。这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而且马上引发一连串无事实依据的臆想:萨达姆·侯赛因已经研制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他与“基地”组织之间存在关联。

  本·拉丹和这种错误概念的形成并无关系。这些与9·11事件没有实际的联系。当时没有“伊拉克的‘基地’”这样一个组织。但是那时的政治氛围盖过了反对攻打伊拉克的微弱声音,美国跨入第二个战区,而这个战区将远比支持打这场仗的人所设想的要棘手和缠人。

  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退维谷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许本·拉丹在有塔利班掩护的阿富汗基地发动9·11袭击时预料到了一些这样的结果。

  我们匆忙奔赴阿富汗和伊拉克,最近又跑到也门和索马里。我们已经创造了臃肿的国家安全机构,并过多地沉浸在自己的愤怒情绪中,过少地关注敌人的意图,以至于我们竟然把关于在下曼哈顿建造一处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计划放大成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还毫无办法地看着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牧师因扬言烧毁古兰经而惹恼我们在伊斯兰世界的朋友。

  如果本·拉丹起初没有预见到所有这些,那他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在 2004年的一段视频中,他吹嘘说正在带领美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他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派出两名圣战者……举起一小块布,上面写着‘基地’组织,让他们的将军冲到那里,让美国遭受人员、经济及政治上的损失。”

  通过最初投入几十万美元,训练相关人员,然后牺牲19名小人物的性命,本· 拉丹看着自己组建的这个只有区区几百名狂热追随者、规模相对很小而且几乎不为人知的组织变成了自麦当劳出现以来认可度最高的国际特许加盟机构。美国还有哪个敌人用更少的代价取得了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