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情局为何捉不到拉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21:08

    本文摘自《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亚诺著,凤凰出版社。

    世界头号恐怖人物本·拉登从一登上历史的舞台,似乎就在考验着美国中情局在反恐方面的能力。在中情局眼中,拉登是一个绝对考验他们的极品,中情局当年引以为傲的秘密行动在拉登面前无法施展。多年的努力,中情局只得到了一个结果:拉登依旧逍遥法外。

    特别行动小组计划:活捉拉登

    在中情局1996年关于拉登的情报里,只是知道此人是个特别有钱的阿拉伯富商,并且是个虔诚的穆斯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拉登离开沙特阿拉伯辗转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自此后,世界人民经常听到的“圣战”开始了。

    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军队的侵略中,拉登不但赢得了声誉,还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1988年,抵抗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拉登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阿拉伯语“基地”之意)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基地”的目标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最要紧的就是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事实上,中情局在此时就与拉登多有接触,因为美国希望阿富汗战争能把苏联拖垮,所以极力支持反苏联的军队。拉登当时得到了中情局的大力支持,而拉登后来所施展的一些手段,有很多都是从中情局那里学来的。由于中情局所代表的美国屡屡想在穆斯林世界站稳脚跟,这俨然与拉登“统一”穆斯林世界的愿望背道而驰,所以,拉登最终把打击目标专注地放在了美国人身上。1996年1月,中情局成立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反恐小组,全力对付拉登在苏丹的工作站。

    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本·拉登在哪里?他的巢穴在哪里?支持他的后勤管道和途径在哪里?他们是怎么相互联系的?他的支持者和盟友是谁?谁在赞助他们?”该部门的代号是“Alec”,“拉登处”是它通俗的叫法。几年后,这个部门的人数翻了至少几十倍。中情局的这个小组刚成立,就隐约觉得拉登会向美国的海外目标发动攻击,因为他们有可靠情报,拉登正大力资助北非的恐怖组织,于是,中情局通过政府向苏丹政府施压,迫使他们驱逐拉登。拉登被迫于该年的5月份辗转返回到他的成名地阿富汗。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入工作。

    1997年,拉登频频向美国发出威胁,并且声称“有组织地杀死美国人和他们的同盟军,这是每一个任何国籍的穆斯林的个人义务。”中情局“拉登处”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制订计划,让一个特别行动小组来完成他们的计划:活捉拉登。     绑架拉登没有得到批准

    1998年2月,拉登突然宣布,他是奉真主之命执行杀美国人的任务的。他的这份声明让中情局大为震动,巴勒斯坦工作站站长施罗恩制订了一个计划,打算趁拉登到阿富汗南部大城坎大哈时将其绑架。这一计划立即得到中情局局长特尼特的赞同,要求“拉登处”协同特别行动小组执行计划。1998年5月20日,特别行动小组与“拉登处”展开了为期4天的最后正式演练。

    按照计划,特别行动小组将目标锁定在一个距离坎大哈机场仅5公里之遥的塔尔纳克农庄。绑架成功后,行动小组再把拉登藏在事先寻找到的一个隐蔽的洞穴中,一个月后,再由美军特种部队派飞机将其秘密接走。拉登此时的确就在塔尔纳克农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特别行动小组从2月份开始就对农庄周围的地形进行了勘察,中情局则借助卫星绘制出了农庄的地图。根据计划,大约有30名武装人员参加此次绑架行动,他们分两个小组行动。

    在6月初,特尼特局长最终取消了这一计划。中情局的解释是,如果真的发生意外,会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成为“屠夫”的代名词。

    该行动被取消两个月后,1998年8月7日,拉登命人同时对美国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自杀式袭击,共造成224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这两起爆炸只相隔4分钟。事后,“拉登处”的一名情报官冲着特尼特大喊大叫:“你要对这些死者负责,那时你完全有机会能够抓到他,但是你却没有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采取行动。”特尼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可当他决定实施那项计划的时候,拉登已经离开了塔尔纳克农庄。

    此后,“拉登处”再也没有找到好机会对拉登下手。几年后,一位退休的“拉登处”特工朔伊尔这样说道:“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干掉他(拉登),尤其是在1998年到1999年之间。这样的机会至少有8到10次,但没有一次得到批准。决策者担心,美国一旦采取行动,将会被指控为搞暗杀。这样做一是代价太大;二是会得罪欧洲人;三是会引起穆斯林的愤怒。这些机会都出现在克林顿时代。

    1999年3月,又有一次机会摆到了中情局面前。“拉登处”得到情报,拉登正在阿富汗南部沙漠中的一个狩猎营里和某中东国家的几名王子一起享乐。“拉登处”提议用导弹把整个营地夷为平地,但是遭到了拒绝。白宫最担心的是,导弹会同时伤及那些王子,由此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会使美国在穆斯林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中去。

    到了小布什时代,中情局对拉登似乎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敏锐感觉了。“拉登处”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情报,都无法得知拉登到底在哪里。     没有句号的传奇

    2001年8月6日,中情局给白宫的每日简报的标题是:“拉登决意攻打美国。”不过,支撑这一标题的内容却非常古老。从1999年末直到2001年8月份,中情局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向白宫提出一次拉登要攻击美国的警告。“狼来了”两年后,已经没有人相信中情局的警告了。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袭击了美国本土,9·11事件爆发。9月17日,小布什向特尼特和中情局发出最高机密指令,命令中情局追踪、逮捕、拘禁并讯问全球各地的嫌疑分子,而且没有定下任何限制。

    中情局派遣了数十名特工,深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部族地区。中情局直到现在都认为,拉登就藏在这个地区。这也难怪,巴阿边界长达2400公里,这是“基地”组织在地球上最集中的地方。

    2001年11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建立中情局机构的特工格雷·贝斯特恩获得情报:拉登和约1000名追随者藏匿在托拉波拉地区的黄山中,他立即通知了军队,美国人采取了第一次针对拉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格雷·贝斯特恩和他的战友们在阿富汗向导的指点下,于2001年末出发,用了两天时间才攀爬过1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然后发现了拉登的营地。营地里驻扎了六七百人,卡车、岗哨、机枪一应俱全。格雷·贝斯特恩叫人支起了激光定位仪锁定目标。美国佛罗里达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开始行动,3天后,B-1B和B-2轰炸机、F-14战斗机轰炸了基地组织的营地,但拉登并没有被炸死,而是与一批人逃进了山林更深处。贝斯特恩后来说:“我们找到了一具基地组织成员尸体旁的步话机,并请来了中情局最权威的阿拉伯人,他研究本·拉登的声音有5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那是本·拉登的声音。通过步话机,我们一直能听到他在祈祷、说话,呼吁他的部队坚持战斗。”

    贝斯特恩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所以,他成了追捕拉登12人小组的成员,这12人和一些空中力量牵制住基地分子,协同阿富汗兵力一起形成三面夹击之势。贝斯特恩后来说,当时很多次他都觉得拉登唾手可得。通过步话机,他们听到拉登已弹尽粮绝,希望得到当地阿富汗人的供给。“我们给他们送去了食物,并在其中附带了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了拉登藏匿的确切地点。我们投掷了Blue-82炸弹,一枚重达1.5万磅、大如汽车的炸弹,把他们炸了个稀巴烂。”可就在12月15日,他又听到了拉登的声音出现在广播中。贝斯特恩在同一天黯然地离开阿富汗,回到美国。

    从2001年到2009年的8年时间里,拉登除了偶尔在录像中露面外,在中情局眼中依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拉登在中情局眼中成了没有句号的传奇。     中情局与拉登的拉锯战

    多年以来,拉登的下落始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中情局无法得到可靠情报。以色列情报组织认为拉登在伊朗或阿富汗北部,中情局点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坚持认为拉登仍在阿富汗,中情局点头;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则坚持他已经逃往巴基斯坦,中情局还是点头。阿富汗一个军阀戏谑中情局说:“美国抓不到本·拉登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传言,不知道相信谁好,他们以为用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中情局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基地”组织活动频繁的地区,部署了“捕食者”遥控侦察机和“死神”无人攻击机。“死神”无人攻击机上安装有“死光”的尖端武器,可在几百英里之外“听”清拉登的声音,“闻”到拉登的气味,并发起导弹攻击。可是,拉登用土办法静默了一切可以导致被监听的装置。即使必须传递信息时,他也是用身边的人去送信。

    2009年9月13日,基地组织在一家伊斯兰网站公布了拉登的讲话录音《给美国人民的声明》。拉登在讲话中称,奥巴马没有能力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他再次警告:“如果你们结束战争,那就好,否则,我们将从一切可能的方向继续进行这场消耗战。”

    美国政治评论家和哲学教授戴维·雷·格里芬在《奥萨马·本·拉登:是死是活》一书中披露:很多证据显示,拉登早已在2001年12月13日死于肾脏疾病,而后来在录像带和录音带中出现的拉登全都是“冒牌货”!

    是真是假,无法知道,中情局当然希望这是真的。中情局的确不想把和拉登的战争永远地持续下去,因为实在太消耗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