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选举蓝绿选举策略评析及台北攻防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25:31

五都选举蓝绿选举策略评析及台北攻防要点

[13220] (2010-09-13)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避不开的游戏
[中日撞船] 欧积鸿:中日船磕 尚和为贵
[新中关系] 李总理:苏州工业园发展令人激赏
[热点关注] 911九周年 “焚经”焚出政治味
[人物面对面] 李资政:种族宗教课题不可玩弄
.c1{font-size:9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A:link {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333333;}A:hover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990000;} 伟哥〓〓让少妇夜夜疯狂
增大延时━让女人1夜3次
糖尿病—化糖清血新突破
★阳痿-早泄-首选国药!

  五都蓝绿选情,没有受国民党执政的努力,或民进党的没有改变的影响。目前看去,蓝绿固有的版块不但没有大的位移,反而是让民进党更加信心满满,五都都要赢的企图心更加明显。这不仅仅让台湾理性的民众感到气馁,其他国家和地区关心台湾民主发展的人士也深感困惑:何以出现这样的局面?特别是台北市这样历来蓝大于绿的首善之区,更何以一个花风暴就让郝龙斌的民调直直落?蓝绿双方在台北市都使用了什么样的选战策略?郝龙斌应该如何扭转这种颓势?

  宏观分析来看,马政府上任以来尽管努力改革、反贪腐、拼经济,版图却不见明显扩大;而民进党的版图,也没有因为缺少反思和更多暴力而缩小。个中原因是复杂和深层次的,需要、也值得专文进行系统分析。

  简单来说,除了马政府面对民进党执政时,像对司法、情报、军队等机关的系统地荼毒摧毁外,意识形态方面,也通过明目张胆地去中国化、刻意营造国民党的外来政权等手段,培植了众多忠于自己的选民。积重难返之下、尾大不掉之中,马政府执政后,在意识形态方面无意、也来不及对这些进行有效地匡正。多数民众仍然被片面的、错误的信息误导,仍被恶质政党和黑心政客用愚民的、撕裂的族群方式所操弄。选民的结构和判断发生了偏差,不要说选民有陈水扁被选中了两次,陈菊的走路工事件,谢长廷录音带等事件,也并没有让今天的选民变得更聪明和理性。

  民众不是不知道,马英九政府是授命于危难之际,不但要导正前朝对经济和政府体制的全面腐蚀,还要应对汹涌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理性的民众应该知道,近两年过的辛苦的并非台湾一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这场危机中面临破产,在这样背景下,退步少就算胜利,复苏得快就是成绩。马政府尽管没有权利要求民众都考量这些因素,但有义务提醒民众:民进党来应对这样的局面会不会更差?以降低民众的希望值。

  从已经被证实的司法等部门被结构性地破坏,就知道马英九接收的是个什么烂摊子;从学者不能将世界经济危机纳入客观分析,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环比,以超然角度消除民众的焦虑,就知道马政府不善于和民众的沟通;从以《自由时报》为代表的部份特定媒体,不惜造假也要诋毁马政府的形象看,就知道马政府不但没能在意识形态上矫枉过正,就连执政党应得的本分都拿取不到。更毋宁说,像陈水扁时代那样,用情报调查机关为自己、和自己的政党服务了。

  上述是整个台湾蓝绿面临的政治背景,这里主要是要对台北市蓝绿选举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故此不对上述状况展开分析(许多观点也散见本人其他文章中)。

  具体到台北市,除了上述共通的东西外。如果细分品德、能力、形象、国际观等,郝龙斌与苏贞昌相比也只强不弱。再如果台北市的选民结构,蓝大于绿和比其他地区的选民更加理性,是事实的话,相信一个和郝龙斌没有直接关联的花弊案,不应该让民调有这样大的变化。因为民众应该清楚,让苏贞昌处理同样的事务也许问题更多,否则,很多滔天贪腐案件就不会发生在苏贞昌的任内。按照民进党检验郝龙斌的标准,苏贞昌、陈菊恐怕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抛却,选民对执政者要求本应也历来苛刻属于正常的因素外,那么发生这样不正常的异动,只能从选战的策略方面找原因。

  在台北蓝绿相比,民进党的选战策略和手法也许不够高尚,但却足够有效。民进党在台北市发挥作用的,也许不在于他们有多好的战略布局,这要得益于他们历来都善于选举,谙熟了鬣狗或者群狼战术:各自寻找猎物,各自为战,又善于群战、烂战。对政府监督的合法外衣下,吹毛求疵,花弊案只不过是他们的意外收获而已。这种对郝龙斌执政的放大镜下的监督接下来还会变本加厉。对此执政者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政党轮替、民主监督的魅力之处也在于此,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弊案。但针对民进党哗众取宠甚至扭曲地使用这些材料,则要考量郝龙斌团队的危机处理能力。

  首先,民进党的文宣和形象包装在台北市,远远好于郝龙斌和国民党。一个自知很丑、靠内涵不能获取公众的瞩目和认可人,意识到只能靠外表挣分的时候,爲了战胜对手,只有一方面是在化妆、整容方面倾注更多心力、吓阻本钱;另一方面,就是拼命用各种手段让大家相信:对手其实也很丑。这两手策略,民进党都运用得很好。台北市民进党苏贞昌的广告都很有创意,让这个形象生硬的老头,变得温情;苏贞昌的文宣大胆启用青年人,广告内容、形式以及传播的通路都很适合青年人,让苏贞昌呆板、老旧的形象陡然变得现代起来。郝龙斌和国民党在台北市的宣导,也许也很用心,但是相比而言在创意和有效送达方面明显差于苏贞昌。恰恰相反,关于苏贞昌的大小活动和对其有利的各类报导经常见于各类媒体,而郝龙斌要么被曝光的和其执政加候选人双重身份比例不相符,要么就是更多负面报导。

  其次,民进党在台北市选战开打得早,并注意深耕基层、重视细节。苏贞昌是民进党五都候选人中最早进入战斗位置的人。他远离自己执政过的台北县,被视为政绩的会继续在台北市吹嘘;被人诟病的,因为没有台北县追着揭他的老底,加之年代久远,所以暂时让台北市民众忘记了他所在阵营曾经的贪腐和暴力,反而因为自己长跑基层,展现所谓的能力。强龙不压地头蛇,郝龙斌本应享受地利人和。但因为没有有效和智慧地将行政资源与选举合理、合法地结合,反而显得启动得比苏贞昌慢。至少其竞选团队没有按照其行程活动的新闻性增加其正面的曝光度,更没有针对苏贞昌的文宣进行对等的消肿操作。一击毙命的重磅炸弹,自然不必现在投出。但正面形象的建立或者反向操作则是,开始得越早越好。数月前本人在文章中曾经提出一系列形象建立和执政和选战结合的策略,那个时候开始是最不动声色和不受选举限制的。重视细节方面,民进党不但重视用细节营造苏贞昌的正面形象,如苏贞昌的落伍、老土、老迈、冲动、生硬、大奸若忠等,更注意用细节诋毁郝龙斌的正面形象,如让议员或支持者如影随形追着郝龙斌呛虾,让郝龙斌长时间尽量心情恶劣,蚕食郝龙斌的形象;而苏贞昌则是很少看到有人向其呛虾的。另外,苏贞昌上镜头时,注意背景的人潮,否则认可不上新闻。苏贞昌目前深入基层耕耘,躲在绿议员群狼般的进攻背后,进退裕如等等

  最后,台北市蓝绿阵营的战斗力相差悬殊。蓝营人数很多,但像是在飞机上被几个持枪歹徒挟持一样,有话语权和引领权的只是少数人。占据多数的蓝营,许多人更愿意摆出一副好鞋不踩臭狗屎的摸样来。难怪一度有人怀疑,郝龙斌是不是真要选,国民党是不是真的要助选的疑问。因为面对民进党的各种进攻和操作,蓝营缺少足够的团结,自我散布着悲情。没有从选战角度筑起有效的防火墙。

  民进党选战早已百炼成钢,这里重点探讨台北市郝龙斌和国民党如何才能挽回自己的颓势。

  国民党要有整体布局,建立五都选举策略应变中心,总体收集各个都市的资讯,协调和整合各个都市的资源,用军事战略、战术调配人力、财力和情报。对各个都市自己一方的负面事件的应对提出应变指导,对对手负面材料进行收集、综合、整理,并确定适合释放的时机、通路等。向各个都市分配选举中有突出贡献青年人中央征用的指标等。

  具体到台北市,郝龙斌要极力办好花搏,但不能仅仅注意花搏。要利用接下来的时间里,集中干一些市民能够体会得到、受益人数多的时政建设。花搏不出事,不必追求过于精彩。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少道歉,不要在具体事务上合对手缠战。揭弊有事实就让他们去告发,不必亲自回应。危机处理不在于自己亲自回答了多少问题,而是处理的方式和态度。郝龙斌要让自己的竞选团队或外围支持者,紧盯苏贞昌,即便不必学民进党追着他骂,也应该问他一些他极力回避的问题,不能让他太潇洒。

  文宣方面,除了现有团队外,要特别征集和建立一个完全青年人(大学中和社会上,有选举权的优先)的队伍。提出目标、宗旨后让其完全放手去做。让文宣策划的过程就成为,广泛发动民众发掘自己优势,发现对手劣势和弱点的全民参与的过程。甚至和市政建设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民调方向,委托独立公司去做,如希望不希望和中国大陆著名城市建立紧密关系?在那些方面建立关系等等。文宣要将郝龙斌的行程从具有更多新闻性进行考量。因为最简单的活动和行程,从方便新闻采访的角度,多说几句话,甚至有些搞笑的、轻松的动作,都能够让记者满载而归。另外,还要利用媒体巧妙传递让对手不能回避的问题(很多问题能够提前设计好)。要制定各种对比数据和事件的文宣,如候选人之间的,政党之间的,政策之间的等等。要引导民众展望不同的选择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等。

  选战不能抱有侥幸之心,即便最后有一招毙命的材料,但要踏踏实实地选;选举也不是比老实、忠厚。即便保持选举的高格调,自己不屑于为,但要有不被伤害的智慧。候选人聪明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网罗和重用有智慧的人。台北市最终选举的结果,不仅仅是考验蓝绿候选人的人品、能力,也是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大对决,更是对台北选民质素、水准的打检验。台北市如果郝龙斌执政中没有发现与自己直接有关的弊案,再要扬长避短、操作得当的话,形势会对其越来越有利。与很多人的判断相反,本人对蓝营台北市获胜有绝对的信心。苏贞昌只不过是一个很强的陪练而已。选举的惊险和魅力就在于不到最后难知谜底,以后的选情选举形势瞬息万变,各种具体策略,不胜枚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为抛砖引玉而已。

  毕殿龙《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