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折磨味道越好!记者调查揭开广州餐馆水煮活猫制作全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7:04:28
越折磨味道越好!
记者调查揭开广州餐馆水煮活猫制作全过程

■"猫店"厨师从脱毛机中拎住白条猫。

为体现"实惠"去毛后的家猫被勾住颈部当众过秤。

尚未断气的家猫被放入沸水中翻煮。
槎头地区禽畜批发市场上这些家猫都流向了哪里?选择进食猫肉的食客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的心态?《新快报》记者经过艰苦地调查,终于揭开了“广东人吃猫”的层层谜团。
在岭南饮食文化中,杂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人吃猫,最早由潮汕一带开始风行。猫肉传统上被认为有祛湿、壮阳、滋阴之功效,而在广东菜系(粤菜)食谱上,并没有猫肉的记载,却有一道菜名“龙虎斗”,其受到推崇的原因就在于食用者相信其具有“进补”的功效。
广州爱猫网(协会)的周玉(化名)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因猫闻名”的酒楼名单。在这张名单上,记者赫然发现广州很多知名酒楼都名列其中。其中不乏以“龙虎斗”而闻名的老字号。
位于广州市区长寿西路附近的“龙虎斗-蛇餐馆”就是其中之一,周玉告诉记者,这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之所以闻名遐迩,靠的就是招牌菜“龙虎斗”。
新快报记者在对其进行暗访时发现,“龙虎斗”是这家老字号长期供应的一道“主菜”,而其价格则根据原料的不同有着天壤之别,该酒楼经理介绍,餐馆用于烹饪的猫全部来自外地,酒楼有专人定时从广州批发市场上拿货。
除此以外,头啖汤、知青第一村等知名酒楼都有该菜式的销售。在这些以蛇和野味为招牌的酒楼里“龙虎斗”的价格从150元到380元不等。
“现在是夏天,吃猫的客人嫌‘热气’,人少了很多,所以我们很少在夏天做这个菜;但冬天的时候‘龙虎斗’卖得最火。建议你们冬天的时候吃,对身体很好的。”知青第一村酒楼经理告诉记者。
“猫店”暗藏郊区“水煮活猫”引食客回头
欧阳向梅,广州番禺某酒楼前任行政总厨。这位有着20多年烹饪经验的“大师傅”曾经是“龙虎斗”这道美味的极力推崇者。对于猫肉的烹饪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为了保证猫肉的鲜美,经营猫肉的食肆大多采取“活煮猫”、“闷棍打”等方式对活猫进行宰杀。
“越折磨,味道越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血液充分被肉质吸收,做出来的猫肉味道好极了。”
7月22日,《新快报》记者对广州地区的食肆进行了暗访。
在番禺石基镇,《新快报》记者进入一老字号猫店,亲眼目睹了食肆杀猫、售猫的整个过程。
食肆位于番禺市莲路右侧的一条巷子深处。在外人看来,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不起眼。被密密麻麻的厂房掩盖着的食肆,没有任何招牌。但就是这样的一间隐蔽的专营猫肉的食肆,在此经营已有7年之久……
在这间不起眼的食肆里,“吃猫”是件很细致的事情。进入这间猫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已经很陈旧的黑板,在这块黑板上用粉笔字清楚地标注着各种菜式的价格。
“猫肉10元/斤、猫脑30元/斤、猫肠50元/斤……”
“我们这里只是分店,总店在石楼那边,老字号了,包你吃得开心。”身材臃肿的老板娘热情地和食客们打着招呼。
为了证明自己供应的是活猫,这些食肆大都让客人亲自到猫舍选猫。在餐厅后面的一间光线阴暗的猫舍里,记者见到了和此前在槎头禽畜批发市场见到一样的情形,昏暗的灯光下是伴随着一阵阵的恶臭的猫叫声。“找只肥的给你们,等着。”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厨师便一个箭步跳进了猫舍,蜷缩在一起的20多只猫顿时惊恐失措地发出一阵凄惨的叫声。
厨师左手拎起一支铁钳,麻利地夹住了一只家猫的脖子,而他接下来的一个动作,让目睹这一切的食客发出一阵惊叹。
只见厨师左手用猫钳夹住猫脖子,右手抡起一根约半米长的铁棍向被夹的猫头上狠狠地砸了过去。受到重创的猫拼命的挣扎,厨师干脆将猫甩到地上,继续用铁棍猛砸猫的脑袋。猫渐渐地没有了声息。
很快,厨师将几乎断气的猫扔到一个红色的水桶里提了出来。
“不能完全打死,还要用水煮一下,这叫活煮猫。”旁边的一个着白色衬衫的男子拍了拍目瞪口呆的记者说道。配备专业宰猫设备
奄奄一息的猫很快被提到了猫舍西侧的“加工区”。被提到加工区的猫这个时候还在不断挣扎,但通过它越来越微弱的叫声,记者知道它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
“快点,死了就难剔了。”厨师催促着身边的帮工。
紧接着,一个约60公分高的大锅被掀开了盖子,锅里的水不断翻滚着。帮工的男子将红色水桶里的猫,迅速地丢进了锅里。又是一阵凄厉的惨叫声……
“让一下。”记者的肩膀被一只粗壮的手拍了一下。只见此前的厨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根碗口粗细的木棍,对着锅里的猫就是一阵猛烈地搅动。
此时的猫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挣扎。但《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搅动的过程中厨师手里的木棍还在不断地击打猫的头部和躯干。
“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打它?”记者有些疑惑。
“你们不懂,这样打出来的猫肉口感好,”厨师并没有停止他的动作。
此时,老板娘走了过来:“这叫水煮活猫,是我们这里的招牌菜。刚才如果把它彻底打死了,就没那么好的味道了。”
约5分钟后,厨师终于停止了他的击打。
记者走近铁锅前看到此时的猫已经僵硬了,厨师用手里的木棍将猫从铁锅里挑了出来,迅速丢到加工区中央的一个圆柱形容器里。
“这是干什么的?”记者指着圆柱形的容器问。
“脱毛。”厨师说话间按动了容器旁边的一个按钮。顿时,容器开始高速旋转并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帮厨的白衣男子从旁边的一个水池里不断舀水往容器里泼洒。很快,容器的出口便排出了大量的猫毛。
“这个很专业啊,是脱毛机吧?”旁边一名看热闹的食客问道。
“是啊,专门配备的,这样毛才剔得干净嘛。我们很专业的,在我们这里吃猫保证卫生。”老板娘有些自豪地说着。
不一会儿,厨师便将脱好毛的“白条猫”从容器里拿了出来,拿来一杆秤勾住猫脖子称了一下。
“7斤8两,足秤!”
伴随着那声娴熟的吆喝,猫的处理很快进入了下一个程序——切片。厚厚的砧板前,一名年轻的帮厨麻利地对“白条猫”进行了分解。
食猫客:吃猫肉当治哮喘灵丹妙药
“常来这里吗?这地方这么偏僻你们也能知道?”《新快报》记者很快和食客们搭讪起来。
“很多年了,这里挺出名的。”食客魏先生一边向厨房方向张望一边说道。
魏先生的同伴告诉记者,魏先生长期患有哮喘和类风湿。两年前,从熟人那里得知吃猫肉可以治疗哮喘便不厌其烦地爱上了“吃猫”。在他们看来吃猫肉是治疗哮喘的灵丹妙药,2年来,魏先生一家便经常光顾这一带的猫店。
“真的有效果吗?不见得吧?”记者试探着问道。
“当然有效了,没效果我来干嘛?”伴随着几声强烈的咳嗽魏先生不耐烦地应道。
约40分钟后,服务员从厨房端上来一锅热气腾腾的猫肉,食客们迫不及待地动起了筷子。
记者随后对旦港猫店周边的居民进行了走访,当地村民反映该猫店生意一直火爆。
“现在是夏天,来吃猫肉的人少了很多,要是冬天,门前的车要排到街尾的。很多都是熟客,时间长了,来的人自然就多了。”一间台球室里的老板告诉《新快报》记者。
近百网友停车场拦下猫贩
两周前,近百名上海市民在停车场截车救下860只猫,阻止猫贩运往广东做菜的新闻在上海炸了锅。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猫多是上海及周边地区人家的宠物猫。此事不仅在网上网下引起动物保护者的义愤,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思考——素以美食著称的广东,一些人吃未经检疫的猫是否卫生健康?在非典带来的教训面前,吃猫及其他非饲养动物会否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国对猫等动物的管理是否存在法律真空?
在本地,经过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由广东人吃猫衍生的职业拐猫队对家猫的捕掠,地下猫市、食肆对猫的非人道宰杀,更令人发指。作为一个具有文明素养的现代人,该如何善待人类的朋友,尤其是被视为人类伴侣的猫及其他动物?目前,这一事件已引起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关注。
7月6日傍晚6时,已经在家里养了400多只流浪猫的上海市民多姿融听说,在闵行区的颛城停车场,有人正在向两辆卡车上装运猫,她赶去逮了个正着,可惜,就在报警的时候,其中一辆车趁乱溜走。然而,打开被截下的这辆广东牌照卡车的车厢门时,多姿融、警察以及闻讯赶来的几名爱猫人仍然怔住了:车里有42个大笼子,每个笼子里都一只压一只地挤着几十只猫,经过清点,总共竟有860只。其中,一只母猫还刚产下一窝小猫,可惜,这些小生命悉数夭折在拥挤闷热的笼子中,和另一些死猫混在一起。
猫贩拿出一张外地某部门出具的证明,试图表明自己有合法手续,可以把从安徽购来的野猫运往广东食用。但是,他的言词漏洞百出,再加上这些猫大多数都很干净,身上佩戴着项圈、丝带、铃铛等装饰物,对人的态度也很亲热,大家判断应该基本是猫贩偷来的宠物猫,而且他们也曾听说,一直有人把从无锡、苏州等地偷来的猫集中在这个停车场装运往广东、海南。因此,他们又找来了近百个网友,不允许猫贩把猫带离。
但是,猫贩坚持说这些猫运到广东,每只至少可以卖出14元的价钱,因此,一直咬定2万元的“售价”不肯松口。僵持到深夜,警方将猫贩连人带车一起带到附近派出所进一步处理,网友们则不由分说地将猫笼从车上卸下,有的回家取来电风扇给它们降温,有的找些废纸片给它们扇风,还有人买了水和猫粮喂食。整整一晚,七八个中老年人在猫笼旁守了一个通宵。
女公务员掏5000元“买”猫
深夜,网友趁着猫贩不注意,偷偷放生了一些猫;第二天上午,有人零星地买回几笼放生;中午,经过讨价还价,一位52岁的女公务员掏出5000元,从猫贩手中“买”下了剩余的所有猫。
紧接着,大伙儿赶紧租车,把它们统统运往多姿融的“流浪猫咪之家”——她在都市路某小区租住的两套复式房屋。两套屋子虽然总共有300多平方米的面积,但是,800多个“不速之客”加上400多个“老房客”,仍显得拥挤不堪。
860只流浪猫获救的报道,牵动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心。有几十名市民陆续致电报社,表示要捐款物或领养一些猫,收养人多姿融欣喜地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市民拿着报纸直接找到她家看望猫咪,并捐款1500元。此外,还有读者提出,在加强对流浪猫管理、防范卫生隐患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对盗猫、贩猫、吃猫的行为加强打击,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上海“猫司令”昼伏夜出抓宠物猫
去年12月,《新民晚服》曾报道上海光启路148弄内存在一个贩运猫的中转站。时隔半年,记者重访此地,发现不但未被取缔,猫贩子的行动反而更加明目张胆,已从只在深夜清晨装运,变成光天化日之下也肆无忌惮。
在弄堂口,“喵喵”声已传入耳中,走进弄堂,可以看见三个用木条订成的长方形箱子堂而皇之地放在地上,其中两个各装着十几只猫。
住在附近的一个老伯悄声说,猫贩子听口音都是外地人,“定居”此处已有几年,人称“猫司令”。他们昼伏夜出,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抓猫,清晨6时许,则把“战利品”一箱箱装车运走。另一位老伯补充说,猫都是论斤卖,个头瘦小的不值钱,“猫司令”随手就扔。果然,记者在148弄附近看到了几只流浪的小猫。
据悉,这样的中转站在上海并非仅有,大部分猫都被运往广东烹饪“龙虎斗”,其中也有一部分留在了上海